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

时间:2022-08-13 09:05:54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河岸防护、排水沟、穿渠建筑物等。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149-02

The protection of flood control impact treatment in Shi Jia Zhuang to Bei Ju Ma river seated in 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LV Yu-feng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everal engineeringmeasures,the protection of flood control impact treatment in Shi Jia Zhuang to Bei Ju Ma river seated in 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canreducethebadinfluenceon local environmentfromthe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and canincrease theflood controlsecurity.There are some main engineeringmeasures such as:bank protection、drainage ditch、across the ditches construction and so on.

Key words: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flood control impact; treatment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北拒马河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期开工项目,位于石家庄和保定市境内。本渠段从太行山前穿越众多河流,多处于山区与平原区的过渡带。该渠段穿越大型河道(≥20 km2)22条,小型河沟(天然条件下,未合并前)166条、坡水区31座,全长227 km,共布置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22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05座,输水工程与交叉河流全部立交。

本段总干渠工程建设后,不同程度改变了行洪河道的流势和总干渠两岸沟道及坡面洪涝水的自然流态,对局部地区产生洪水影响。水位壅高对部分交叉断面上游的耕地、村庄等产生了淹没影响;同时,由于部分洪水集中出流,对河道两岸产生冲刷等不利影响,改变了总干渠下游部分河道流势;还有部分渠段左岸排水出路难以解决,影响了下游河道沿岸村庄的防洪安全,加大沿线上下游的洪水灾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由于京石段西部是河北省暴雨多发地区,多年来曾多次发生过由短历时、强降雨引起的暴雨灾害,尤其是局部短历时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更是较为频繁。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因总干渠修建给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消除当地群众对自身防洪安全的恐慌情绪,为主体工程的顺利运行和为当地创建和谐社会环境提供基础保证,其社会效益重大,政治意义深远。因此,防洪影响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等别和标准

大型河道防护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根据河道防洪规划治理标准或现状情况确定;对无防洪标准的河道,保护耕地的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直接保护村庄的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20年一遇。穿堤、路建筑物防洪标准不低于堤防、公路的防洪标准。

3工程布置

3.1大型河流

对大型河流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河岸防护。护岸基本沿现状河岸线布置,按现状标准防护。

3.2干渠左岸

(1)对因截流沟、公路路基较高导致村内排水不畅的,通过挖排水沟将村庄区域内的雨(洪)水导入干渠导流沟后就近排入左排建筑物,使其顺畅下泄。(2)对建筑物上游因干渠阻挡20年一遇洪水壅水超过0.30 m的村庄,对村内主要街道及村庄至附近高等级公路或总干渠交通桥连接路路面按现状标准进行维修、硬化,以保证村民的交通安全。(3)对无排水出路的封闭洼地,通过垫高、埋设涵洞、改造导流沟、开挖排水沟等工程措施,解决排水出路。

3.3干渠右岸

对总干渠右岸,根据左排建筑对下游影响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包括开(扩)挖排水沟、河岸防护、修筑护村挡水埝(墙)、硬化现状主要行洪街道、房基防护、修建涵洞等。

4工程设计

本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排水沟设计、护岸设计、穿渠(路)建筑物设计、挡水建筑物设计等。

4.1排水沟设计

在流量、纵坡、糙率及边坡系数一定的情况下,水力最佳断面工程量最小,但该断面型式一般为窄深式,施工不便。当断面面积较水力最佳断面面积增加4%时,仍基本符合最佳水力条件,在此范围内的断面即为实用经济断面。因此,本工程新挖排水沟采用实用经济断面,实用经济断面与水力最佳断面比值一般在1.01~1.04。

设计拟定4种断面结构,对其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方案一:边坡1∶2.0梯形断面,0.3 m厚浆砌石护坡;方案二:边坡1∶0矩形断面,两侧挡墙采用重力式浆砌石结构,护底采用0.3 m厚浆砌石;方案三:边坡1∶0.8梯形断面,浆砌石贴坡护岸;方案四:边坡1∶0矩形断面,采用结构厚度0.4 m钢筋混凝土结构。

从计算结果看,混凝土矩形断面投资最大,但永久占地最小;边坡1∶2.0浆砌石梯形断面投资最小,但永久占地最大。考虑到新挖排水沟占地为农田,为减少占地,排水沟采用混凝土矩形断面。为减少因挖沟导致的地块分割,排水沟尽量沿村外交通路、排水沟外侧布置。为保护行人安全,矩形槽两侧按间距5 m布置六边形混凝土警示柱,高0.5 m,边长0.07 m,表面刷红白相间油漆横道,横道宽10 cm。高度大于1.5 m的村内排水沟两侧布置钢栏杆。为方便两侧交通,间隔100 m及村间公路处布置盖板,宽4 m,厚0.4 m,盖板与矩形槽顶部固结。

4.2护岸设计

(1)护岸。

本工程位于乡村周边,本着节省投资、方便施工、就地取材的原则,河岸防护材料原则上采用整体性强、耐冲刷的浆砌石结构。

现状边坡较缓河道,采用1∶2.0坡式护岸,上部为0.3 m厚浆砌石,下部为0.1 m厚碎石垫层。现状较陡的河坎,采用贴坡式浆砌石挡墙护岸。(1)高度高于2 m河岸,挡墙顶宽0.5 m,底部厚0.6 m,开挖边坡1∶0.5,迎水面边坡1∶1.0。(2)高度低于2 m河岸,挡墙顶宽0.5m,底部厚0.6 m,开挖边坡1∶0.5,迎水面边坡1∶0.8。

(2)护脚。

为防止坡脚受水流淘刷后边坡失稳,需对坡脚进行防护。护脚可以采用平面防护措施,也可以采用一定埋置深度的齿墙。齿墙方案开挖、回填及临时占地工程量大,但占地较小,且基本不影响原土地功能;水平防护土方量小,施工方便,但占地量大。设计对不同冲刷深度、不同护脚型式进行了投资比较。方案一:采用齿墙防护,基座底部位于冲刷线以下1.0 m;方案一:采用0.5 m厚格宾石笼水平防护。

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在冲刷深度小于4 m情况下,齿墙方案投资较小,且节省了占地,因此设计推荐采用齿墙防护方案。

4.3穿渠(路)涵洞设计

部分建筑物下游排水出路被阻断或现状涵洞断面较小,影响正常泄洪,新建或扩建涵洞。

小流量涵洞采用管涵结构,大流量涵洞采用箱涵结构。为后期维护方便,箱涵净宽不小于1.5 m、净高不小于1.8 m;管涵内径不小于1.8 m。穿渠(路)涵洞顶部覆土厚度不小于1.0 m。

当覆土厚度不满足埋深要求时,采用降低进口洞底高程、增加洞内水深的布置方式。对长距离涵洞,为减小洞内淤积,洞口前布置沉砂池。

渠涵选用无压流态,断面尺寸需满足净高不小于0.4 m、净空面积不小于15%的要求。

为保护过往行人、车辆安全,涵洞两侧洞脸布置护轮带,护轮带高0.4 m、宽0.3 m,外侧45°刷红白相间油漆,间隔03 m。

4.4挡水建筑物设计

部分建筑物下游为村庄,为减小洪水对村庄淹没影响,在部分村边修筑挡水建筑物。村庄位置淹没水深一般0.5 m左右,设计建筑物高1.0 m。设计拟定三个方案,对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方案一:浆砌石挡水墙。采用倒T型浆砌石结构,墙净高1.0 m,墙顶宽0.5 m,前趾、后踵宽0.4 m、厚0.5 m,埋深0.6 m,墙顶设2 cm厚M12.5F150砂浆抹面。方案二:挡水土埝。设计顶宽1.0 m,高1.0 m,两侧边坡1∶2.0。方案三:加高路基。部分村边有现状交通路,对其进行加高。现状路基高于地面一般0.5 m左右,加高路面按20 cm厚路面混凝土、20 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宽4 m考虑。

经经济技术比较,三者投资相近,但挡墙与土埝相比,可节省永久占地90%。为节省占地,一般情况下采用浆砌石挡墙结构。为方便交通,挡水墙间隔100 m设交通道,通道最小距离4 m,挡墙末端10 m向挡水侧外倾30°。

在可以利用现状路的部位,采用加高路面措施,减少了占地,避免了修建挡水墙引起的地块分割,且不影响当地交通。

挡水高度较大处,采用土埝结构,断面结构根据地形、水位条件具体确定。

5结语

京石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关系防洪大局,关系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程的实施能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因总干渠修建给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社会效益重大,政治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GB 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

[2]SL 482-2011,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

[3]GB 50288-99,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S].

[4]SL 379-2007,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

上一篇:网络教学在高中作文讲评课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指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