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数字林业建设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探讨

时间:2022-08-13 07:47:04

关于建立数字林业建设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探讨

[摘 要]黑龙江省数字林业建设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平台框架建设基本完成,它是以数据库、地理信息、遥感、网络等相关技术与森林资源管理业务相结合,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服务内容包括:数据录入、管理、交换、分析、信息查询、数据访问和安全服务。提供便捷、准确、高效的管理手段,促进森林资源监测、生态公益林管理、营造林核查、沙地监测、湿地监测、林权制度改革、征占用林地管理以及森林资源统计年报等工作效率的提高,达到通畅森林资源信息渠道,把管理的措施与现实的森林资源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将森林资源真正落实到山头地块,解决好“资源分布在哪里”、“林子造在哪里”、“治沙治在哪里”等问题,为建立完善的生态建设监管体系奠定基础。这将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大美龙江、促进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林业建设 林地保护 资源数据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74-01

一、数字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全省国有林区、乡镇集体林及有林行业森林资源数据采集工作,运行网络设备安装和调试,开发用于数据质量控制及代码转换的CS系统和WEBGIS的BS系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二维到三维等多角度了解和掌握全省森林资源信息。以空间分布图、统计表、直方图、报告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全省森林资源情况,全省的DEM影像制作并将全省的DEM影像瓦片化后存入磁盘阵列,SPOT5真彩色卫星遥感数据瓦片化入库,投入到我省数字林业三维平台的建设工作中,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整理林地资源数据包含了大兴安岭地区和森工系统以及农垦系统的小班信息,达到了全省疆域的全覆盖,同时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中的全省行政界限和大兴安岭、森工、农垦系统的经营界限也都整理入库,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

二、当前数字林业建设工作

1、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各处室和各工程项目要一并纳入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完整的数字林业规范体系。开发适用的业务应用平台,如开发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叠加防火专题数据,制作全省统一的防火扑火专题图等。

2、完成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地市、县林业局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调用林地资源和专题数据。在线查阅卫星数据、航拍数据及地形要素等各种资料。完善数据库建设,实现林地资源数据年度更新,将经过人为活动的地块,如造林地、成林验收地、采伐、征占地等通过调查核实后更新;未经人为活动的建立数学模型,推算森林资源自然生长与消耗的数据进行更新,实现全省林地资源每年有新的图、表、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向地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对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明确了监测范围:我省市县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约为763.4万公顷,占市县土地总面积的63.6%。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明确了林地的界线和范围。通过林地落界“一张图”建设,把现有林地依法落图归档,没有办理林权证的要依据林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范围颁发林权证,把现有林地界线依法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林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对非林地或有立木的其它土地不再纳入监测范围,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明确和具体。

4、提升了监测水平: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采用2.5m高分辨率的卫片,坐标系统统一,小班区划更加精细化,各类境界线无缝拼接。在目前森林资源调查全面推行“3S”技术,实现调查卡片无纸化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PDA数据采集技术,基于林业信息化建设,本着实用、简捷、高效、安全的的原则,构建适合黑龙江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特点的二类调查技术手段和方法,逐步实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PDA上采集,数据网络传输、远程更新的技术模式,为全省林业基层经营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在资源监测方面,在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的情况下,为分析我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体系存在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省级、县级监测提供小班级的资源动态变化,为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5、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林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小班属性数据库,我们将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通过建立树高、胸径、疏密度、株数、蓄积量等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对自然变化的小班因子时时更新小班数据;对于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新成林资源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更新小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

6、拓展了监测领域:在全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沙化监测、湿地监测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展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针对森林资源的热点问题开展相关监测活动。2011年在我省森林固碳功能和碳储量调查完成后,利用构建的森林碳汇模型,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监测工作,反映我省森林的碳汇分布状况,形成全省森林碳汇分布图,使全省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逐步延伸到碳汇领域。同时,还将实时开展森林健康、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和森林游憩等多功能监测,量化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全面反应森林的多种效益,为森林的经营提供多方面的评价。

三、建立全省林地数据库

黑龙江省市县国有林场在10年一个经理期内,基本实现一个轮回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国有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全省集体林仅在2008年依靠地方的技术力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建立了全省集体林资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本次规划通过采用2.5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为底图,统一坐标系统,统一坐标精校正,实现省域内行政界线全覆盖、小班界线无缝拼接,统一了林地图面绘制标准,消除了行业部门之间林地重叠,地块遗漏现象,建立了全省林地“一张图”,实现了“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的转变,为全省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四、整合全省监测体系

森林资源监测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评价森林资源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的加大,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监测也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目前我省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主要有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沙化土地监测、湿地监测等监测体系,各个监测体系之间内容重复、界线重叠,标准不统一,成果数据不一致,造成监测工作重复、效率不高。面对新形势,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必须积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监测方法,改进技术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在全省林地“一张图”,明确全省林地经营界线和范围的前提下,探索各体系之间的差距,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全省标准统一、适应高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结合,点线面兼顾的满足全社会多功能需要的综合监测体系。

上一篇:遥控急停系统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 下一篇:螺杆泵井杆断原因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