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中材料选择与投放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8-13 07:41:22

区角活动中材料选择与投放的几点做法

[摘要]区角活动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区角活动其实是一种环境教育,对幼儿而言是自由游戏,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对教师而言,无论是区角的设置、玩具材料的选择、材料投放的方式、过程中的指导、活动后的评价都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教育要求,都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探索。

一、区角活动中材料选择

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的主动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从而获得发展。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很大的影响。如生活角中的给小动物喂食、夹弹子、多功能包等,还有计算角中的溜溜棋、多变几何体、七巧拼板等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的,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区角的具体目标。在总目标指导下,设计各阶段的分目标,然后按阶段目标选择操作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

首先,选择的材料要多层次。各年龄班同一内容制定的目标各不相同。如小班阅读角目标是在听老师讲为主的基础上,学着看单页画片和跟着老师学习翻书。中班学习独立看书,并能讲出每一页的主要内容。而大班能看着书连贯地复述故事,井学习跟录音讲故事。

同一班级中的孩子虽然年龄相同,但是理解操作表达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为孩子准备区角活动材料时就要以适应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等为基础,材料应有难易差异。如:在计算区中我们为孩子投放了苹果树(数的形成)、刺猬背枣(数的组成)、小猫钓鱼(加减法)以及数学智力迷宫(综合练习)等多种材料。这我们既可以按照幼儿的意愿、也可以视幼儿的实际能力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学习。使每个幼儿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可喜的是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在同类区域中提供不同的材料。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同样的大班美工角,同一折线内容,有意投入两类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一类是平面范例,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又如语言角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仔细认真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讲述。还有如小班的生活角提供的串珠,孔有大有小,绳子有粗有细、有硬有软,各种能力的幼儿就可以进行选择。另外如各种拼图、棋类都可以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拼图和棋,让不同能力幼儿去选择。

再次,同一种材料不同的方法。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操作同一种材料,以期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达成多个教育目标。例如:几何区中的多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在小班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发现不同的图形宝宝为图形找家,也可以按一一对应的排列。在中班时则可以让孩子排序、根据数字摆放相应数量图形、可以为了简单的图形组合。而大班时则可以根据两三个特征分类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进行复杂的图形组合等。这样孩子不会因为玩一种材料而乏味,老师也不必为材料的提供而苦恼。“一物多玩”不仅减轻了老师自己的负担也启迪了孩子的思维。

二、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方式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玩具材料的投放方式要达到“创设自然情景,引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效果

(一)利用材料去吸引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

举例1、区角活动开始,一张桌子上放着两把形象逼真的纸折的立体机关枪,这是幼儿十分喜欢的,几个男孩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摆弄着枪反复比试、爱不释手,做一把属于自己的枪的愿望油然而生。这时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始专心致志地在选择桌上筐里的各种纸张、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能力在关注选择墙板上的示意图(有分步骤示范的实物样板图、有照片示意图、有折叠过程的线条示意图等),因为他们有兴趣,所以他们在自主地学习、努力探索。

举例2、教室的一角,桌上放着两只装有滑雪衫的封闭式的大口袋,袋口都有一孔,旁边还摆着两个打气筒(其实是抽气筒),两个孩子开始是起劲地摆弄气筒(抽进抽出),稍后,发现口袋上有孔,便对着孔拉动气筒不断灌气,可结果口袋不仅没有鼓起来,反而越来越瘪,越来越皱,“怎么回事?”一种内在的探索欲驱使他们反复查看气筒,对着自己的脸打气,对着口袋反复尝试。忽然间好像他们明白了什么。在区角活动交流时,他俩还捧着皱巴巴、硬绷绷的口袋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原因?动员伙伴们明天都来试一试。

上述例子说明,如果提供的玩具材料是生动有新意的,能激起幼儿兴趣的,能引导推进幼儿自己探索的,那么这时就让材料来说话,让材料来影响幼儿,教师无须多言,这不失为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一个有效方式。

(二)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操作方法、举一反三、学会探索

举例1、教师和幼儿在玩自制的降落伞,用力抛上去,降落伞慢慢地飘下来,幼儿拍手欢呼。大家都想有一个,教师带领幼儿围桌坐下,带头动手做起了降落伞,将线扎住塑料方块布(方块布由塑料袋剪成)的四只角,然后四根线集中固定在有一定分量的物体上。幼儿纷纷仿效。可是当大家把自制的降落伞向上抛时,发现各种情况,有的歪歪斜斜(四根线长短不一),有的张不开(下坠的固定物太轻),有的伞面还未来得及张开已经掉下来(下坠物太重)等等。幼儿间在找原因,在议论,在修正。

举例2、墙上贴有一幅画,上面有两只动物(小兔与小羊),当中是一架电话机,每只动物的下面有八道算术题,教师和一个幼儿玩游戏,“你做小兔,我做小羊,我们两个打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是一一”教师把小兔下面的八道题的答数一一念出就是它家的电话号码,然后俩人说说话。幼儿在与教师游戏中明白了怎样玩,就不断变着花样编自己的号码(出不同的算术题),让同伴猜,乐此不疲。

伴随着新的材料出现,为防止幼儿不会玩,师生共同游戏,帮助幼儿学会玩,进而喜欢玩,创造性地玩,这种材料的投放方式有利于教育要求与幼儿主体的积极性相结合,受到幼儿的喜爱,也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明确提示,引导幼儿学会选择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形式,虽然它并不是让活动中的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接受影响,而是能主动活动,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开展操作和探索。但并不意味着全部取消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活动前的提示和指导,有时在活动前对全体幼儿实施影响,包括提出行为要求,介绍某些活动材料建议活动形式和玩法,启发知识经验,这对引导幼儿主动选择自主活动,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数学活动角投放材料时,为了能让幼儿清楚了解活动材料的难易层次,根据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老师可在活动前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材料筐,告诉幼儿各筐中的玩具的操作方法难易程度不同,建议幼儿在能够操作红筐内的玩具后,可再去找黄筐内操作难度较高的玩具,进而去玩难度更高的蓝筐内的玩具,从而培养幼儿自我选择的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的方式有许多种,在实际操作中,应依具体情况而作出恰当的选择。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港幼儿园)

上一篇:初探如何加强新教师培训工作 下一篇:“英语之星”——英语课堂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