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四)

时间:2022-08-13 06:49:03

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四)

(上接2005年第11期)

仡佬族现有人口43.7万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西北部及西部地区的遵义、仁怀、安顺、镇宁等市县,少数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潮湿。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

仡佬族日常主食为苞谷,平坝地区以稻米为主食,其次是小麦、荞子、红稗、小米、高粱等,平时喜吃酸辣食物和糯食,为了祛潮取暖,每餐都少不了一锅辣椒汤,辣椒有多种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他们把玉米粒磨成细细的面粉,储备起来,吃时上屉蒸熟,然后摊开弄碎,洒上水,再反复蒸两次,使玉米粉松软香熟可口。

仡佬族副食中,极有特色的是辣椒骨。仡佬族在杀了猪之后,将猪肉熏制成腊肉,将猪骨头加鸡肉,搀进大量辣椒粉舂碎,拌入烧酒、花椒和盐巴,放进坛内密封,过半个月后就成为又香又辣的辣椒骨。吃苞谷蒸粉时离不开它。

仡佬族人喜欢饮酒,他们把玉米酿成酒,在天热时作为清凉饮料。喝玉米酒,吃玉米粉,佐以辣椒骨,是劳动之余最好的享受;还喜欢食狗肉,但祭祖忌用狗肉,祖宗神位前的桌台上也禁放狗肉。

每年春节,仡佬人要祭奉祖先,届时要用几升米蒸成一个大粑粑,3天之内,是绝对不准动这个大粑粑的。3天后,即正月初三,才能食用它。有的地区祭祖时,还要做几个小粑粑放在大粑粑周围,作为陪衬。黔西一带的仡佬人还在大粑粑上插豆豉叶(即扁竹叶),表示纪念祖先开荒劈草、插草为标的业绩。

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有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仡佬族祭“牛王”的日子。仡佬族爱护耕牛,将牛视为恩人。有“仡家一头牛,性命在里头”的说法。“牛王节”这天,所有耕牛都要放1天假,不再做工。这天,要给耕牛吃最好的饲料,并买肉杀鸡,做粑粑,备米酒,为牛披红挂彩,并在牛角上挂上做好的粑粑,然后把牛牵到池塘或水田边,让牛从水中见到自己的倒影,边吃粑粑,边作自我欣赏,为牛作寿。给牛作完寿,全家人才围坐桌前,饮酒吃肉,以示庆贺。

仡佬人十分崇敬自己的祖先。他们除了在家中奉祀祖先,在春节祭祖外,每年全寨人还要举行悼念祖先的仪式――敬拜神树,这起源于仡佬族古老的自然崇拜。敬拜神树的时间各地不同,一般选择在农历三月六、六月六,或八月十五。

过节这天,各家各户首先要自备米酒、肥猪肉、鲜鱼、糯米饭等等,作为“拜树”的供品,另外还要准备红纸、鞭炮,然后全家老少到村子里集合编组,以组为单位上山拜树。拜树由近而远,先山下后山上。见树先放鞭炮,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古树或粗壮树朝拜。

拜神树时,全寨停工1天。祭祀仪式持续1天,到结束时已近黄昏。大家席地而坐,各家自带酒相互敬饮。吃过后,要将剩下的酒菜平分成若干份,各自带回家与家人同吃。

仡佬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客人到家,全家人要起立迎接客人。在相互来往中,都会热情地以酒肉相互款待。有时要请歌手来唱“打闹歌”,主人也备酒菜、豆腐、腊肉、粑粑等款待乡亲和歌手。

(连载完)

上一篇:新川菜两款 下一篇:配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