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惠民之道

时间:2022-08-13 06:14:52

2005年12月19日,被媒体称之为“国内首家由政府投资的平价医院”――北京市上地医院揭牌试诊。

当时,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曾表示,如果平价医院机制运行成功,公立医院也应照此运行。在此后每年的“两会”上,平价医院被代表们屡屡关注。

目前全国平价医院无论是运作模式、资金来源等,都不尽相同,没有明晰的政策指引。它能否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一直受到各方质疑。“平价医院”以及由此带来的“公立医院运行体制改革”前景如何?争论至今没有结果。

北京市上地医院院长王玲说,不管怎样,上地医院的惠民模式,毕竟为医疗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

记者是在全国首届医院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见到王玲的。

她没有许多媒体所描绘的那种叱咤风云,在她的身上,记者看到更多的是女性的温馨与细腻、理性和睿智。

1966年,年仅14岁的她怀揣着屯垦戍边、支援边疆建设的梦想走进了遥远的大西北,在有“世界风库”之称的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度过了八个春秋,风沙和岁月的磨砺锻铸了她坚韧不拔的个性。

2000年,王玲通过竞聘掌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04年,就在王玲满载着荣誉和疲惫即将退居二线时,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把一个新的任务交到了她的手中――参与筹建北京市首家惠民医院――上地医院。

这是给她的又一个挑战。

因为,上地医院要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王玲和她背后的这所医院。

“上地”模式

记者: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惠民医院,医院的运营模式和取得的成果得到了政府、社会、媒体和百姓的极大关注。“北京市上地医院的价格便宜,服务好、技术高”的口碑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王院长对此有何感想?

王玲:2006年是北京市上地医院开业的第一年,是医院发展史上关键的开局年。近一年来,我们经受住了种种困难和压力的考验。在海淀区委、区政府,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的领导支持下,我们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惠民医疗氛围放在第一位。其实,在价格、服务、技术等方面,或许我们都不具备优势,但我们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行,始终坚持了惠民医院的办院方针,基本实现了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目的,这主要有赖于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的贯彻执行。

记者:在构建惠民医疗长效机制,促进惠民医院可持续发展方面,上地医院的优势在哪里?

王玲:首先是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政府投入和政策的完善是惠民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医院做到惠民服务,政府的经费投入必须跟上。如果政府投入不落实,惠民医院最终将会无力支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了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的公平性,医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政府对惠民医院的建院、开业、运营等给予全方位、强有力的推动,是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根本。海淀区财政保证了惠民医院的固定成本支出,为医院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拨设备款500万元,海淀区财政以保证固定支出成本为原则,拨运营经费1243.45万元,前期投入1600万元经过审计后由海淀区财政划拨。

记者:由此看来,上地医院的惠民之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这两个前提,是不是上地医院发展的原动力?

王玲:有政府的投资,医院没有了“创收”压力,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上,医务工作者收入不再与医院业务收入挂钩,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地医院的成功运作,与医改的大背景密不可分,是海淀区政府政事分开、卫生事业改革重大举措的一个亮点,其成果是公共委、卫生局和各医院默契配合、共同探索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记者: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医院是如何强化内部管理应对医改大环境的?

王玲: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多了,比如,医院对病人不设门槛,坚持“优质、低价、安全”的惠民理念,用较低的价格向所有患者提供优质、低价格、安全的医疗服务。所有药品价格优惠10%,对同样疗效的药品选择同种同类产品中的低价位药品,做到低价不低质,并选择最小分装单位。挂普通号享受专家服务,门诊诊疗服务有90%以上由高级职称专家承担,提高了三次确诊率,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和来回奔波的花费。控制过度医疗,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各种必须的辅助检查,杜绝过度检查;控制选择低价格的医疗耗材成本,取消过度消费。严格限定处方量,杜绝大处方,减少药品浪费,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对二级以上医院的检查结果互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针对海淀区低保人群实行减免挂号费、诊疗费、大型检查费用减免20%,普通住院床位费减免50%。积极探索单病种等付费制度,如正常分娩控制在1000元以内、正常剖宫产控制在3000元以内、单纯性阑尾炎住院手术控制在2000元以内等。

记者:一个被公众始终关注的医院,其管理体制往往会成为焦点,特别是在用人机制上,更为大家所关心。上地医院的非经济效益模式,对于人才的使用无疑表现为弱势,在这方面,医院又是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的呢?

王玲:我院对所有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这从根本上打破了过去人员对单位的依附关系,使单位用人更加灵活,人员也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胜劣汰。实行岗位聘任制,对于干部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和任期述职考核制度,突破了原有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终身制的桎梏,此举有效地增强了中层干部和科室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强化了科室管理,进一步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才荐才机制,从而使选择干部的视野拓宽,广开“才”路,让更多的职工看到自己职业的成长性,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管理能力,这也让医院的政务越来越公开、公正和公平。

记者:谈到这些,我想起很多管理人士的话,说上地医院建立了一套具有“上地特色”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

王玲: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效能为导向,上地医院启动了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研编工作,工作量、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成本控制、服务满意度成为考核的主要指标,目前该体系试行工作正在进行中。具体内容就是运用了新的薪酬分配制度理念,实行绩效工资制,人员工资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绩效工资最大比例可超过50%。严格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绩效工资、晋级等挂钩,加大奖惩力度,发挥绩效工资的作用。严格实行收入与经济指标脱钩,个人收入与医院和科室的收入脱钩,控制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的趋利行为,真正体现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本色。

“上地”魅力

记者:上地医院已经走过了一年半的历程,期间自有很多艰辛,但现在看来,上地医院已经走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些都体现在医院的业务发展方面,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王玲:上地医院开业已经纳入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一年来,门(急)诊病人量逐渐上升,每天就诊人次由最初的100多人上升到最高858人次,目前已接诊240148人次。医院共出院11907人次,每日住院病人最高达到190人。分娩6574个新生儿,分娩量跃居海淀区第二位,北京市第三位。目前我院核定病床158张,实际开设病床167张,我院工作人员也由开院时的170名达到281名,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28名。

记者:关于上地医院,人们比较关心的也许最终还是能否为患者降低各种费用,能否真正地惠民。

王玲:是的,这也是上地医院的终极目的。上地医院始终坚持“优质、低价、安全”的惠民理念,人均门急诊费用全年平均74.61元,其中药品费用22.23元。出院病人人均费用1542.31元,每床日费用294.51元。家住西三环的杨先生头上长了个小瘤子,动手术花了124.74元,分别是:西药36.92元,手术费72元,材料费15.82元,换药花了10元,还有挂号费3.5元,总共下来不到150元。在这里,我们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最优质的治疗,真正得到实惠。

记者:医疗费用偏高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惠民医院建院的目的就是解决弱势群体的看病贵问题,此前我们了解到,上地医院自创办以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通过各种途径把这种服务宗旨渗透到了医疗服务及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王玲:是这样的,我们服务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降低了医疗费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问题。门(急)诊人均次费用一直保持在73元左右,其中药品费用23元;出院者平均费用1500元左右,平均住院天数5.3天,为患者节省了2/3的费用。这些费用远远低于北京市同级医院的水平,如北京市同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215元,我院剖宫产2130元(北京市二级医院平均4736元),急性阑尾炎1571元(北京市二级医院3545元)。经过核算,上地医院自开业以来为患者节省费用2000多万元。另外,我们积极为弱势群体服务,提供方便,医院自开业以来为海淀区1300余名下岗职工提供免费体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赢得了社会赞誉。

记者:作为海淀区流动人口分娩定点医院,医院承担了大量流动孕产妇的分娩任务,在这方面,医院是如何应对的?

王玲:医院开业之初便向社会郑重承诺:自然分娩1000元左右,剖宫产3000元左右。低廉的费用和优质的服务不仅吸引了海淀区的流动人口,还吸引了其他区、县大量的流动孕妇到这里分娩。海淀区范围内去非法接生点、黑诊所的产妇少了,家庭接生基本消失,我们在服务的同时更强调医疗安全,事实让我们感到欣慰:2006年海淀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我们医院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惠民医院,在以低价格解决更多患者疾病问题的同时,积极用医疗服务回报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很多患者说上地医院真正成了“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由于我们医院从开业之初就打出“惠民医院”的牌子,并在医疗活动中一直实践着惠民医疗服务,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及流动人口医疗服务方面作了有益、有效的探索。

“上地”隐忧

记者:上地医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但肯定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冷静下来思考,您觉得医院目前还有哪些方面的发展障碍和困扰?

王玲:尽管我们头上光环耀眼,但上地医院所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比如,医院现有房屋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随着医院各项业务的逐步开展,已明显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下一步还要建立预防保健科、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安排。

记者:在医疗设备方面有没有问题?

王玲:目前医院的设备配备还有一些没有到位,CT机已经批准,但还未到位,还有一些设备需要更新。惠民医院的收费低价位并不意味着服务低质量,也不意味着设备陈旧,所以应该有更好的设备作后盾。

记者:医院是一个高知识、高风险的场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而医疗质量的保证需要有一批业务能力比较强的骨干力量,如何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是医院今后长期面临的问题,也是今后医院管理的主要问题。关于人才问题,王院长有没有一个成熟的思路?

王玲:目前,医院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由于医院不能解决档案和户口,所以还应该在开展业务、薪酬与工作效果挂钩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制度,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晋升职称问题应通过社会化考试的形式解决。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转诊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能够确定某几家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作为惠民医院的上级转诊医院,使患者得到及时转诊及治疗,建立一个完备的惠民医疗体系网络是较理想的办法,这一办法如何落实还有赖于相关政策的支持。

上一篇:“视觉2020”,让生活充满光明 下一篇:医患关系不应剑拔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