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笔法探究

时间:2022-08-13 05:30:18

摘 要:隶书笔法历代书家多有述及,但多着眼于具体点画的写法与笔势的论述。本文从汉字书体的演变两个主要因素:实用因素、审美因素着手探究相应的笔法。结合历代相关书法作品及书论,得出如下结论:一、从实用角度多用提按之法,二、从审美角度多用裹绞之法。

关键词:隶书笔法;隶变;裹绞

一、汉字书体演变的两个主要因素以及“隶变”对隶书笔法的影响

从中国书法源流上看,各种书体的产生均不外乎从实用到艺术的轨程。汉字书体的演变主要归结为两个因素:一实用因素,二审美因素。[1]实用因素主要体现在形体演变上,即由繁趋简。审美因素主要体现在书写技法上。虽然形体简化,但书写技法日趋复杂,篆法单一,隶增波磔,加以侧锋方笔。蔡邕在《九势》中举出了八种笔法。成公绥《隶书体》中涉及的隶书笔法有拂、振、按、挑、挽、引、牵、绕、长波。清代以后,各隶书大家又大量运用裹绞笔法。裹绞笔法的运用使隶书“用之简易”变的“难而迟”,但其艺术性的表现也大大增强了。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对立统一。

“隶变”是、今文字的分水岭,是俗体字兴起、普及规范的过程。俗体侧重以方折、平直的笔法改造正体。篆书圆转、曲折的笔画在方便快捷的日常书写中慢慢接近直线。由于审美因素的作用书法家在笔下逐渐展现出微妙而丰富的弧度变化。鉴于此,隶书笔法与篆书笔法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刘熙载《艺概・书概》说:“书之有隶,生与篆,如音之有征,生于宫……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2]隶书用笔仍主要承袭篆法,与篆法不同之处在于起笔与收笔,隶书的特征笔画是波磔和方折。从古隶、汉简自由的笔触中,很少见到裹绞笔法的影子。碑刻由于多年磨泐难以推见其笔法,从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人对汉隶的解读中,也以裹绞法为少。随着碑学的兴起清人隶书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以伊秉绶,郑,何绍基为代表,运用了大量的裹绞笔法成为再现汉隶高古苍茫、朴拙雄强、博大严整之气象的重要手段。

二、裹绞笔法探源与历代名家对裹绞笔法的态度

关于裹绞笔法的渊源,陈振濂认为魏晋笔法的线条应该是以“扭转”、“裹绞”和“提按”、“顿挫”位置不固定为特征。邱振中认为战国中期的《侯马盟书》孕育了绞转的雏形,仰天湖楚简、信阳楚简也具有相同的特点。转笔的发展促成了隶书典型笔画的出现。在《平复帖》中频繁的弯折又促使绞转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王羲之《初月帖》、《十七帖》中绞转笔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而我们从唐代以后代帖学名家诸如褚遂良、赵孟、董其昌等的作品中却很少见到裹绞笔法。其结果之一就是笔画的单薄与油滑,不够沧厚。而“诸城作书,无论大小,其使笔如舞滚龙,左右盘辟,管随指转,转之甚者,管或坠地”当是裹绞之法,其裹绞的程度亦可想见。故刘墉之书为学贴最为遒厚者。包世臣以实践经验排斥裹笔,而何绍基、伊秉绶、郑并不持此见解。而从结果上看,他们与苏轼、刘墉都有着书风遒厚的特征。

在清人的解读中,隶篆笔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包世臣《艺舟双楫》:“篆书之圆筋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包氏所谓篆法是用裹,隶法是用毫平铺于纸上。笪重光与康有为也认为圆笔用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云:“方用顿笔,圆用提笔。……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3]这里说隶法用方笔、顿笔、外拓。而篆法圆笔、提笔、中含。包世臣《艺舟双楫》:“凡下笔须使笔毫平铺纸上,乃四面圆足。此少温篆法,书家真密语也。”这个说法又与上面的篆法相违,认为笔毫平铺纸上乃为篆法,非裹绞为篆法。

三、清代以后裹绞笔法流行的原因

清代裹绞之法应用渐多以郑、伊秉绶、何绍基为代表。现当代书家作隶篆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裹绞笔法。究其原因,第一,从汉字演变的实用因素来看。以“简而便”为宗旨,隶书的笔法主要因袭篆法笔毫平铺加以侧锋以及少量的裹绞当是清代以前隶书的主要笔法。第二,从审美因素来看,明清以后,书法的纯观赏性价值越来越高,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认识到碑版中蕴涵的阳刚之美为中国书法美的另一极。如何表现汉隶中蕴藏的博大的气势,雄健的力量,高古苍茫,雄强朴茂之风。清人在表现技法上将裹绞笔法加以强化。现当代书家更是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将裹绞笔法作为一种纯艺术化表现手法。另外一些因素如篆刻艺术的发展也丰富着隶书的表现力,特别是凝练苍朴金石铸凿的韵味。书写工具长锋羊毫的普及对汉隶气息的表现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有的书家用小的长锋羊毫作隶则更需要裹绞笔法。

结语:下面笔者就影响隶书笔法的因素作出如下两个方面的总结:1、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实用因素决定隶书多用中锋铺毫、提按之法。2、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审美因素,清代碑学的盛行,崇尚阳刚的书法审美观决定隶书多用裹绞之法。针对于不同隶书的临摹对象与创作对象应采用不同的笔法,从而展现出不同的意态。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尔平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2]崔尔平点校.《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论文选

[3]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4]陈振濂.《大学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分页式虚拟内存管理及Linux实现 下一篇:浅谈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保护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