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玩与学的融合

时间:2022-08-13 05:05:26

幼儿教育中玩与学的融合

【摘要】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在玩中明白一些道理,在玩中学会一些知识。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合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能够使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对此,文章就幼儿教学中如何做到玩与学的融合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玩;学;融合

幼儿天生是玩家,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乐意玩,喜欢玩,幼儿的生活以玩为主,我们不能限制幼儿的玩。很多家长发现,让孩子去学习一样新东西,首先要使孩子感兴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一定是他们认为有趣的、好玩的。但有时候家长偏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强制他们过早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应该主张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灵活有趣,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仍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旧式教育,拒绝采用新的教育方式。我们不反对让孩子好好学习,拿文凭,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我们反对的是不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为。但是要认识清楚玩和学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要想学习好就不可以玩,是不是玩了就学不好。答案是否定的。不让玩,只让学,反而不容易学好。只有科学地安排学与玩,对孩子的成长才更有利。

许多家长非常注重知识的学习,过早就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写字,做算术,并要求教师多教这方面的知识。当一个个字从幼儿的笔尖画出来时,家长就非常欣慰,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但是,在你们欣慰之余,请问一问你们的孩子:“高兴吗?开心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四点好处:(1)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2)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3)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4)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这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地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教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教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感受不到快乐,充满消极情绪,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家长提前教授孩子读书,写字,算术,将玩与幼儿完全隔离,表面上看是让幼儿积累文化知识,实际上是升学主义在作祟,将幼儿教育误认为小学教育,迫使幼儿承受不适于该学龄的负担。这样就会危害幼儿心理健康,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假如按照家长的要求,实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就无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在正规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能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玩中学的优势在于:玩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玩和学习是紧密结合的。教师与孩子互动玩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对所处世界的了解,并强化幼儿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含义包括:一方面,在近期内,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立足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其实,玩对幼儿有四大益处:一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二是可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三是可以增强幼儿的兴趣;四是通过与其他幼儿的相处,可以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的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玩是不好的,是娱乐的、散漫的,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学则是积极的、正规的、课堂形式的,将玩与学完全割裂开来。人们认为玩是不成器的表现,会耽误学习,只有学才会成才,二者相互抵触。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过早地让幼儿承受不适于该学龄阶段的学习负担,使幼儿从小就背上了繁重的学习包袱,从而使得幼儿的性格变得孤僻,与家长产生隔阂,长时间得不到疏导,就会引发不良后果。例如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反映的:“我的孩子太贪玩了,一点都不爱学习,在家教他写字,读书,做算术,不理不睬,希望老师多教教,多管管。”这表明这位家长衡量孩子进步与否的标准是孩子是否愿意学习,并且把幼儿教育误认为小学教育。家长没有去想幼儿为什么不愿学习,为什么不愿这样正规地学习。事实上是幼儿想玩。学对于幼儿来说过于枯燥,玩才是幼儿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应该认识到,玩对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玩中幼耗芪抟饧溲У叫矶啵但会出现盲目性,因此应注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将玩有机注入学中。

“玩中学,学中玩”是幼儿教育理念提倡的一种观点,这受到了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然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游戏与教学是等同的,即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园的教育不用提教学,不必有上课游戏和教学这种区分,同一活动既可能是教学活动,也可能是游戏活动。于是,将教师引导下的幼儿活动都说成是游戏,将所有的游戏都赋予了特定的教育目的,本该属于教学的活动则成了教师围着孩子团团转的游戏。这是当前幼儿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模糊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界限,只看到了游戏和教学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混为一谈。

对于幼儿来说,唱歌、跳舞、绘画、讲故事等比背书或写字更能激发其兴趣,发掘其潜能,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幼儿进入小学后,在读书、写字和其他方面都显得比较强。玩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非常轻松并且他们非常乐意去做的事,是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幼儿在玩中能无意间学到许多知识,甚至比在正规的课堂上学得更快,更全面。但是无益于教学的玩,也会出现盲目性,使幼儿走入玩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玩有机注入学中,将学巧妙贯穿于玩中,使幼儿在玩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将各种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美术活动、体育活动)都称为游戏,也就是在各种活动中加入游戏的内容和性质,但游戏的过程是重要的。因此,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游戏化的教学,就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好奇好问的求知态度,使其获得丰富的常识,真正做到玩与学的融合。

每当我对孩子们说“做游戏了”,孩子们立刻神采飞扬,活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幼儿心里,这就是玩,然而这种玩与他们自由地玩不同,它是在教学课程下,教师为孩子创设一定的“玩”的人为环境。在此情境中教师巧妙贯穿多种知识,适当地加入一定的生活常识,使孩子在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压力中学到许多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板一眼地学习比较抽象和枯燥,学到的也并不多,相反会让幼儿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违背了教学的宗旨。

例如在科学区中,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区域活动中,总有一些幼儿在那里兴致盎然地照料、观察,交流,讨论,记录,探究,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欲望、学习欲望,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开展的支持者和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使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思,在做中学”,为幼儿提供足虻氖奔洹⒎岣坏牟牧稀U庋幼儿便能够从容、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记录,交流和讨论。在实验中,幼儿发现的是自身能感知,特别是自己能用眼睛看到的,与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科学,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学习。我们的教育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每次在孩子体验到探索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时,我也体验到科学教育理念给我带来的快乐和丰硕的收获。事实上,当孩子在“玩中学”的同时,我也在“玩中学”,我们都在“玩中学”的科学乐园里一起经历着探究和发现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离不开玩,快把快乐还给幼儿吧!让我们与幼儿一起在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上一篇: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讨 下一篇:德州东站路基螺杆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