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8-13 04:49:58

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当前我国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自私自利、享乐主义抬头;理想失落,道德滑坡,精神颓废;不少人以乞讨为职业,过着不劳而获的流浪生活,偷、抢、自杀、凶杀等获罪现象严重,真善美与假丑恶现象在各领域里进行着激烈的冲突与撞击;社会风气败坏,社会治安较乱,社会难以安定和谐。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对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建议,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服务。

关键词:救助遣送;档案管理

1 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救助人员甄别难,档案建立困难

按照《办法》、《细则》规定救助站的职能是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食宿、返家等帮助,而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救助时,应如实提供本人的真实情况。事实上,我们无法甄别其是否流浪乞讨,全凭救助人员自述,说穿了就是任何人都可来救助,只要说流浪乞讨、皮包被偷抢,就可住上10天,有的还住上3个月、半年的,有饭吃,有房住,还要为其买票送回家。救助站一年来接待的人员中,有15%找不到相关救助的依据的;被偷、被抢、被骗人员占50%;外来深圳务工不着占20%;还有滞留当地的无依无靠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有、上访、上诉人员;有因家事纠纷离家出走或被丈夫赶出门的妇女和婴儿。这些人身无分文,在无亲友投靠,生活无着,所以,对于救助管理建立档案这个问题就比较难办理,救助站很难建立档案。

1.2 对于重复流浪人员重复建立档案

铁路发达的地方也成为许多流浪儿童的聚集地。人流浪呈现两大趋势:第一,原发性流浪乞讨,包括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单一性、首源性流浪乞讨;第二,重复流浪,原因包括二次救助及家庭问题没有解决、原户籍地留不住、监护人逃避责任等。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就想不劳而获,例如,深圳福田区有一位单身女性前来救助站救助,要求提供临时食宿。但这一住就至今在站内居留11个月,把救助站视为“安家居”。在留站期间,其父亲、姐姐和户籍所在街道办都前来接她回家,但这位女受助人就拒不离站,执意提出要政府安排工作才肯回家。在受助期满的人员中,不少人出站后找不到工作,又返回要求救助;有的白天出去找工,晚上回来站里食宿。有一位长期从事社会学工作的教授说,今天的救助站已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的“招待所”、“旅游中心”、“分析比较研究室”。

1.3 《办法》和《细则》对救助对象的界定不够明确,太过原则,建立档案困难

在贯彻《办法》和《细则》中,第一线救助工作人员都对救助对象的规定感到很棘手,无法弄清什么人是应救助的,什么人是不应救助的。他们同说:“在《办法》中规定救助对象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是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和“乞讨人员”两种,还是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的乞讨人员“一种”;而什么叫“生活无着”?农民从农村进城务工,刚到城市,没有找到工作前,既没有地方住,又没有钱用,这是否可视作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城里靠捡垃圾、捡破烂为生的人员,算不算是生活无着的乞讨人员?《细则》第二条规定:“城市生活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这些规定太过抽象,不便执行。不要说这些人不愿意向救助站救助,就是进了救助站,要弄清其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没有一段时间,也难以弄清楚。这些对于建档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2 救助遣送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造册登记勤管理

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对全市甚至全省的流浪乞讨人员造册登记;对所登记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甄别,并指给出路:1)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做公益劳动(如清扫街道、维护绿化等),挣够路费后,送回原籍。2)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给予长期供养。3)对职业乞丐者无条件遣送,并留案底。4)对受害的儿童给予无条件解救,并安排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5)坚决打击残害妇女儿童者、坚决打击乞丐头和黑帮组织;所有乞丐,都必须纳入救助站的管理。各区设立乞丐清洁间,给乞丐提供洗澡、洗衣服的地方;对乞丐定期做防疫检查,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2 建立档案审查系统

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对乞丐身份进行鉴定。“如果是假乞丐,用假资料、假方法要钱,那他的行为就属于欺诈,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治罪判刑的。政府应该启动一个档案审查系统,给乞丐验身,比如某地的挂牌乞讨,由民政部门出证,而且一定要防伪。一个城市内可有一个联网的系统,对乞讨者的身份登记入册,如果乞讨者在一处被发现做假,他转移到别的区的时候在网上,执法人员可以查到资料,以此为由对其进行强制管理。除有纸质档案外,专门开发“民政社会救助管理平台”系统软件,与镇乡(街道)进行联网,将名册、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管理,完成救助工作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实现社会救助业务网上受理审批,资金和人员的动态化管理,社会救助档案查找利用十分方便。在提供纸质档案的同时,也提供计算机信息服务,实行了档案资料双套制保存,确保社会救助档案信息和系统的安全。

2.3 救助派遣建档后的工作

为了防止救助派遣后流浪乞讨人员的重复流浪,重复建档,民政部门推出了随访制度,一方面帮助解决返乡人及其家庭生活困难,另一方面指导督促家庭履行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对拒不履行监护义务的监护人,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并保留上诉的权利。目前,这种跟踪式的落实方法安置了多名流浪乞讨人,没有再出现重复流浪现象。另外。救助管理站可以在媒体上公开招募爱心教师,为流浪儿童安排法律、文艺等方面的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附近大学开展合作,定期安排志愿者、义工前来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互动;并且,救助管理站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父母抛弃、丢失的流浪儿童进行DNA检测、设立基因卡,并在网站公布,利用现代化手段服务寻亲安置工作。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救助遣送管理工作的基石,是提高救助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救助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救助人员档案记载着这个自愿求助,无偿救动的原则。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急需帮助的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接待求助人员、未成年人,护送返乡人员的最好记载。

参考文献

[1];周博;救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经验的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何芳;新时期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胡杰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现实运行——对北京市社会救助管理站的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上一篇: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应为与可为思考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对跆拳道课兴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