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脑随机分案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完善

时间:2022-08-13 02:52:16

浅论电脑随机分案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完善

【摘要】分案,就是将某一案件分配给某一法官办理。近年来,人民法院收案逐年剧增,“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一些法院尝试推行电脑随机分案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电脑随机分案具有公开透明、客观公平等重要价值,如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必将是法院分案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脑随机分案;价值取向;制度完善

一、法院分案模式及其比较

(1)庭长分案。所谓庭长分案,是指案件立案后,先是由立案庭按案件性质(刑事、民事、商事、行政、执行、再审等)移送业务庭,再由业务庭庭长根据本部门法官的具体情况酌情分配案件,然后再告知当事人具体承办法官。庭长酌情分案,庭长可以掌握全局,按照本部门法官的能力使每一个法官审理适合于他的案件。但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第一,分案时间过长。由于存在二次分案,立案时只是将案件按类型分到业务庭,并不直接分给法官。案件只有待立案庭移送业务庭后,才由业务庭庭长分配给法官。这样,仅分案过程就需数天。第二,主观随意性较大。案件的分配不是按制度实施,分案权完全由庭长独立行使。每一个庭长考虑的出发点不同,分案也不同,遇有说情打招呼的案件,庭长或留给自己办理,或分给容易“沟通”的法官。分案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第三,影响公平竟争。这种分案方式客观上造成法官个人的评先选优、晋级晋职完全取决于庭长。案件类型的不同会导致案件审理的难易程度及审理周期的差异,造成法官之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第四,影响公正审理。不可否认,确有庭长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但权力的行使应当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下,而不能完全基于权力行使者的个人素质。庭长分案模式易导致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枉法。(2)轮流分案。轮流分案,就是新收案件与承办法官按顺序循环分案,即法院新收案件一律由立案人员按案号顺序,再以法官排列名单顺序为一个轮次进行循环分案,确定承办法官,将案件直接移送承办法官。轮流分案将使本部门每一位法官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得同样数量的案件,而不论法官个人办案能力大小、办案效率高低。其结果是办案效率高的法官工作相对较轻,相反办案效率低的法官积案较多,必然对整个法院工作造成影响。轮流分案确实修正了庭长分案的一些不足,但它仍先天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庭长分案弊端。第一,易导致分案上的“平均主义”。轮流分案虽然可以避免出现难易案件在承办法官中分案不平衡的情况,但也助长了“平均主义”风气,难以形成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良好氛围,鼓励优秀法官脱颖而出。第二,易导致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轮流分案将案件分配权从审理权中分离出来,由立案人员取代业务庭庭长分案,相对比较中立,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情案的发生。但总究是人的操作,仍带有较多的人为因素,难以避免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第三,易导致分案纠纷。实践中,由于立案人员直接取代了业务庭庭长分案,立案人员行使了过去业务庭庭长分案的权力,使其处于风口浪尖,需要直接面对业务庭所有承办法官。一旦遇有异议,出现拒收案件或退回案件的极端做法,而业务庭庭长往往回避此类争议的处理,由于人员分属不同部门,立案人员、立案庭庭长也束手无策。这种过去业务部门内部矛盾升级演变成了立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矛盾,大多需要法院领导出面协调。(3)简单随机分案。简单随机分案就是按随机概率将所有案件分配到每位法官手中。每一案件的分案都采用抽签、抓阄、摇号等具体方式,随机地选定承办法官。随机分案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法官办案全凭运气好坏。为与电脑随机分案相区别,我们称之为“简单随机分案”。该分案模式貌似公允,从形式上看,每位法官分得的各类案件的机会均等,每位法官分得的疑难或简易案件的机会均等,确实体现了分案上公开、公平,但亦有明显缺陷。如分案的盲目性,难以协调部门法官的工作,造成法官之间忙闲不均等现象;分案的不确定性,难以对法官工作进行比对,考评法官工作绩效,形成良性竟争机制;分案价值取向不明。(4)电脑随机分案。电脑随机分案是指案件立案后,立案庭实行电脑自动选定承办法官,只要将案件信息录入电脑,电脑当即自动选定承办法官,案件直接交付法官,立案人员可当即告知当事人承办法官。一般地,电脑分案软件是依据各业务庭确定的本部门办案人员和分案方案,以法官积存案件数量为基础设定的。电脑分案软件原理是以审判业务部门法官的案件积存数量为基准,实行“结案递补法”,即是将案件按序分给积存数最少的法官,保持每位法官积存案大致相等。立案庭运用电脑分案软件直接将案件随机分配到案件积存数最少的法官,基本是“谁结案快,谁手头上案件少,就分给谁办”。电脑随机分案既能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又能客观地评价法官的办案能力。让每位法官分得的疑难或简易案件的机率均等,在此基础上考核每位法官的审判绩效是公平的,谁的办案效率高、存案少,案件就自动分给谁,结案数自然多;反之,谁的办案效率低,只要积存案件达到一定数量,电脑就停止对他分案,结案数自然就少。这样,有利于激发法官工作热情,提高审判效率。

二、电脑随机分案模式的价值取向

(1)有效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司法公开。立案庭经审查,符合条件案件的信息一经录入电脑,计算机即自动确定承办法官,提高了分案的公开透明度。法院立案时当即告知当事人案件的承办法官是谁,无需当事人立案后查询案件承办人,既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又减轻当事人诉累。随机分案能从源头上堵塞了案件分配环节中的漏洞,克服了人工分案的主观性、随意性,避免当事人产生合理怀疑。(2)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促进司法廉洁。分案既不是业务庭庭长,也不是立案庭庭长,完全排除了分案工作中的人为因素。电脑直接给法官分案,将有利于减少分案的人为因素,有效防止法官挑选案件办理和当事人挑选办案法官,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堵塞“人情案”、“关系案”的漏洞,对保障司法廉洁起到了积极作用。(3)减少案件流转环节,提高审判效率。实行电脑随机分案后,与传统分案模式相比,电脑直接分案到人,一步到位,立案分案快捷高效,一般地在5分钟内,案件就可以直接到达承办法官电脑中,案件可直接移送承办法官,直接排期开庭,大大缩短案件由立案庭到审判庭的中转时间,减少案件流转环节,分案时间大大缩短了。(4)公平考核审判绩效,激发办案热情。电脑随机分案有利于推动法官办案能力的提高。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承办法官迫切需要学习各类审判业务,提高司法业务能力,成为“全能型”法官,才能承办各类案件。而且,法官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竟争,有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挖掘办案的潜能。与此同时,建立法院内部合理的审判绩效考评机制,量化考评标准,考评结果记入个人审判业绩档案,作为法官评定等级、评先授奖、晋职晋级以及上级法院遴选下级法院法官的主要依据,以充分调动法官的办案积极性,鼓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5)信息技术可靠支持,确保分案公平。在我国,电脑基本得到了普及,大多数法院实行了案件网络化管理,电脑软件可以支持立案庭将案件直接随机分配到法官。电脑随机分案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行的。实行电脑随机分案,可以避免法官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同时,排除了分案中的人为因素,也能保证法官之间在相同时期所办难易案件比例大致相同。

三、完善电脑随机分案的配套制度

(1)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制度,立案、审理、执行各阶段各环节,都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录入案件信息。建立案件信息评查与通报制度,审判管理办公室作为法院负责案件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2)强力推进法官审判绩效考评与奖励激励机制。把法官的办案实绩与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结合起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杜绝分案平均主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避免出现消极办案,慢结案、少结案、报结不及时等现象。(3)严格执行分案工作纪律,自觉维护分案秩序。电脑随机分案确定承办法官后,案件信息随即进入承办法官个人电脑中,立案人员直接将案件移送承办法官,办理案件交接手续,承办法官不得拒绝接收案件。拒绝接收案件的,应予以纪律处分。承办法官接收案件后认为需要变更案件承办人的,应当履行书面审批手续。(4)正确处理好分案与调案的关系,务必把好“调案关”。严格控制案件调整比例,落实“立案庭随机分案为主、审管办调整为辅”的分案原则,最大限度维持电脑随机分案。审判管理办公室应当加强案件的监督管理,要落实好承办法官变更由审判管理办公室统一调整的工作纪律要求,坚决杜绝业务庭自行变更案件承办法官的现象。随机分案确定的法官遇有回避事由、因公出差、参加培训、患病、休假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案件承办人的,须由承办法官或业务庭庭长详细陈述理由,报请审管办审核,经分管院长批准,并由审管办统一更换承办人。

上一篇:建立健全我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