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狼的“格林童话”

时间:2022-08-12 10:56:08

美女与野狼的“格林童话”

格林从窗口送进了一只兔腿,那是它在院子里藏匿的食物,那一刻,她对格林母亲般的情感,毫无保留地释放了出来。

李微漪是一个美女画家,专门画动物,特别是狼。长期的野外生活经历,给她的性格抹上了一笔野性的色彩。

在《画家与狼》的电视纪录片中,若尔盖大草原、李薇漪和格林的故事,用DV记录下来的,是一幅幅美丽和动人的画面,既像远方的童话,更似现世的挽歌。

它使我们在俗世的纷扰里,重新回归到一种质朴,那就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原始情感碰撞。

引狼入室

早在1999年,李微漪和一群驴友曾到若尔盖草原扎营旅游。一天傍晚,和同伴分开后,她迷路了。突然,前面有动物在活动,仔细一看,她吓坏了:四匹狼。这是她第一次在野外遇到真正的狼,在她接受的教育中,狼是一种残暴的动物,不管是“狼外婆”还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她当时很害怕,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对峙了大约半个小时,它们并没有攻击她。

后来同伴们寻过来,这几只狼慢慢走开了。

这次遭遇给李微漪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她对狼的好奇。回家后,她查找了许多有关狼的资料,了解狼的生活习性。这些年她还去过金堂县野生动物世界、重庆野生动物世界等地方,近距离观察狼,尝试画狼。

不过,跟这些人工饲养的狼相比,她更希望接触到自然界的野生狼。一个都市女性,有这种想法是件奇怪的事。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关吧,她比较叛逆,胆子挺大,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有一些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她相信正是在这些想法的引导下,让她和格林在这个世界上相遇。

2010年4月初,格桑花初开的季节,李微漪来到了美丽的若尔盖草原写生。4月23日,她听一位牧民说,有盗猎者打死了捕食羊群的公狼母狼,逮住了6只小狼。背着画夹,日夜兼程,3天后,她匆匆来到这户牧民的帐篷时,发现有5只小狼已被饿死了,最后一只小狼没了声息她只觉得泪眼模糊,悲从心起。她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悲哀的长啸,奇迹发生了,“死去的小狼”一个激灵,颤颤巍巍立了起来,循着声音,跌跌撞撞地向她爬了过来!原来它是在装死!

李微漪张开双手,迎了过去。小狼双眼尚未睁开,嗅着,拱着,小爪子抓着,使劲往她怀里爬!她又惊又喜,弄来稀释的牛奶,一点点喂小狼,小狼把它吃得干干净净。抱着小狼,她就像抱着孩子一样,它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一种想要呵护它的感觉陡然升了起来。

格林童话

几天后,李微漪把小狼带回了成都。她给小狼取名叫“格林”,英文发音“green”,绿色的意思,那也是狼的眼睛和草原的颜色。她希望记录狼从小到大的真实的“格林童话”。

新名字喊了三天,格林渐渐有了反应。李微漪主要给它喂一些稀释的牛奶、玉米糊糊。她们平时吃些什么,也可以喂它。它很能吃,从不挑食。

小狼很淘气,和狗一样,它喜欢撕咬东西,电线、桌腿、窗帘都成了它磨牙的玩具。每天早晨如果她们的拖鞋找不到了,一定能在它的窝里找到。格林喜欢咬人,常常一口咬住她的脚腕,虽然是戏耍,但往往咬得连拖带拽,很疼。她把格林送到宠物医院打预防针,医生很惊奇,询问是什么狗,她就说是新品种,叫“格林犬”。旁边的人说,喔,就是那种能逮住兔子的狗。她哈哈大笑,说就是就是。

小狼慢慢长大,一两个月的时候,它和小狗崽外形上差不多,细看才能发现它的毛比狗毛粗,牙齿更尖利。它对生食的贪嗜也慢慢显现。

她每天都给小狼开荤,但始终坚持把肉煮熟了再让格林吃,害怕喂生食会激发出它的野性。2010年5月的一天,她用菜刀剁肉时,一不小心切到了手,顿时血流如注。见她捂着手蹲在地上,一副受了伤的样子,格林就跑过来亲昵地舔吻她,以示关心。可在舌头落到她手上的一瞬间,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小狼的眼睛突然圆睁很大,好像嗅到了一种无上美味!它开始兴奋地狂舔她手上和洒落在地上的鲜血。她当场愣住了,脑子里忽然浮现出一个词:嗜血!

说到狼的天性,这正是她感到担忧的问题。

对动物来说,在自然界生存,最重要的技能是猎取食物。为了让狼儿子尽快摆脱对人类的依赖,她开始对它进行野化训练,她经常买来活鸡用绳子拴住了,在野外教格林“捕猎”。并找了很多狼的纪录片播放给格林看,让它接受狼的启蒙教育。在活食和影片的激发下,格林狂野的狼性渐渐被唤醒。

她也曾经想过将格林单独放归草原深处,让它自己去完成回归。但格林从小就亲近人,对人没有戒心,万一它还没有找到狼群,就先奔人而去。别人又不知它的底细,一看狼来了,还不将它打死?

放狼归山

李微漪带着格林回了它的老家:若尔盖大草原。在美丽的若尔盖草原,她和格林一起狩猎,一起散步,一起嬉戏,一起在蓝天白云下相枕而眠。

相比之下,突然脱离文明社会而进入蛮荒世界的她举步维艰,小狼却在野外生存中游刃有余。狼在饥饿的驱使下能学会吃任何可食之物,诚然如此,从它第一次吃淹死的老鼠,第一次伏击鼠兔,第一次猎捕旱獭,第一次从猎人的陷阱中偷取野兔,第一次在她病中为她送来它储存的猎物,第一次与陌生藏獒为夺食而战,第一次与牦牛对峙,第一次在野狗群的包围中领教到群体的作战力量,第一次为了保护她与三只野狗亡命厮杀那么多的第一次,让格林从一只在她怀中瑟瑟发抖的小毛球成长为挺拔矫健的野狼。随着它对自然的探究愈发深入,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她渐渐跟不上它的脚步了,它常常脱离她的视线探看陌生世界,又在她的声声呼唤中幽灵般归来。她为它的成长和机智感到由衷的高兴,它对这人类的妈妈无限的眷恋。在世界的这个尽头,她们享受着最纯粹的生命之乐。

因为疲累和食物短缺,李微漪病倒了,独自回到驻地,在昏睡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一阵熟悉的叩窗声,唤醒了她,多日不见的格林也回来了,或许格林感应到了她心底的呼唤。当格林感觉到她的虚弱时,它转身离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从窗口送进了一只兔腿,那是它在院子里藏匿的食物,那一刻,她对格林母亲般的情感,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在寻找狼群的过程中,李微漪发现格林似乎明白她的意图,很多时候都是由格林领着她前进,因为只有它才能嗅到同类的气味并辨别出狼嚎的方向。

一次大雪之后,格林在河边发现了一头死猪,并在四周看见了狼粪和狼爪印——这些迹象说明死猪是狼群的猎物。格林知道,狼群一定会回到存放猎物的地方,所以,它亢奋不已地趴到地上打滚,以此留下气味提醒同类它的存在。

之后的一天,格林突然消失了,李微漪到处找不到它。她一面担心它会不会被人伤害,一面担心它会不会饿肚子。两天后,格林回来了,既没有饿肚子,也没有被伤害的痕迹。

此时,格林虽然才8个多月大,属于未成年狼,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捕食能力。李微漪因此更放心了:狼爱幼崽,现在正是格林回归狼群的最佳年龄,而且格林容易臣服的性格也有助它融入狼群。此外,冬天的若尔盖草原冰天雪地,食物匮乏,狼群需要集结更多的同类去捕杀大型猎物来储备冬粮,这也是格林回归狼群的重要时机。李微漪相信,格林一定能顺利“回乡”。

之后,格林又出走了几次,在外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李微漪觉得格林应该是找到了伙伴,不能总是呆在家里,它之所以还要回到自己身边,是因为它对自己怀有孩子对母亲的那种依恋。

身处草原的狼,终究是要回到狼群中去的,因为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夕阳下,李微漪在恋恋不舍的心境中,把格林轰走了,而格林在徘徊,在犹豫,在三步两回头的依恋中,奔向了属于它的狼群,格林的身影,就此消失在旷野深处。

在与格林相处的8个月时间里,从一个方面来说,李微漪好像是它的拯救者、守护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狼也给她带来很大的改变。格林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用文字记录了格林的成长和这一段奇特的经历。狼对她的依恋和情感,更让她看重情义的纯真珍贵。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文化这样“走出去” 下一篇:彩虹之美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