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导语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12 09:20:57

巧妙设计导语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对于事业而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精彩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精彩的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枯燥、乏味的课堂导入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好的开场白犹如一座桥梁,能够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既然好的导语设计对课堂教学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语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导语设计的原则

1.导语设计要新奇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推陈出新。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例如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这样设计导语:“我国古代有一位君主,初理朝政时只知道贪图享乐、豪奢淫逸。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有一天,来了一位琴师,听说国君爱听音乐,特赶来助兴。国君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他。可这位琴师,调试好了琴弦,两手抚在琴上,就是不开始弹,而是向国君讲了一大通弹琴的道理。国君一听琴师懂得这么多,更想听他弹奏一首曲子了。琴师却慢吞吞地说:“我一时半会儿没弹,您就急成这样,大王,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抚着国家这张大琴,几年来没有弹奏一曲,难道人们就不着急吗?”国君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师为相,勤于治国,终于使国家强盛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是谁吗?他就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和丞相——齐威王和邹忌。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还发生了哪些事吗?好,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过时空隧道,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领略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精彩故事吧!”通过这样的导语设计,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课文内容。

2.导语设计要艺术

艺术性的导语设计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初中生正处于年龄的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要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春》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春、夏、秋、冬四季构成了一年的美好景色。春为我们拉开了一年的序幕,此刻春也在文人墨客笔下向我们缓缓走来。听,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听,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听,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眼中如此绚烂的春天在文人朱自清的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胜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吧。

二、导语设计的方法

1.疑问激趣法

在设计导语时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范进中举》一课时,我先提出疑问:“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每个人只要碰上其中一件乐事,都会激动不已,但也仅仅是激动而已,但是有一个名叫范进的人却在遇到一件乐事时发疯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吧。”

2.情境感染法

古诗文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激不起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让悠扬、动听的音乐在课堂中响起,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优美的旋律世界。如在教诗经中的《蒹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邓丽君唱的《在水一方》,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学生完全陶醉其中,我便趁机引导:看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萧瑟的秋风中如起伏的波澜,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它带着情,带着爱,漂流向远方,远方的人啊,你可知道我在找你。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去倾听《蒹葭》吧。这样营造优美的氛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悟古诗文的奥秘。

3.故事导入法

在讲课之前,教师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故事像磁铁一样,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课文篇幅长、人物关系复杂、事件头绪纷繁的特点,可先给学生讲一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导入:“这个故事出自古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为蜀国鞠躬尽瘁的人物——诸葛亮吧。”

4.生活导入法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挖荠菜》这一课中,我请学生们去寻找自己吃过的野菜,带到课堂上,讲述自己吃野菜和挖野菜的感受。然后请他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挖野菜的描述,看和自己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我的老师》一课中,我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形象,然后拿学生给我写的意见,自我批评还不是一个好老师,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来看一位好老师,请同学和自己心中的老师做个比较,阅读课文后告诉大家课文中的老师好在哪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城南中学)

上一篇: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物理素质 下一篇:浅谈构造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