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八珍汤加味治疗血管舒缩性头痛34例

时间:2022-08-12 08:12:45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八珍汤加味治疗血管舒缩性头痛34例

关键词 血管舒缩性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 八珍汤 临床观察

血管舒缩性头痛是内科门诊常见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正体类要》八珍汤加味治疗本病34例,效果满意,今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4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4岁;初发病例10例,复发病例24例;病程短者20天,最长者达20余年。发作时间短者15分钟,长者达8个小时,发作次数最少者3天1次,最多者每天发作4次。临床多分为两型:阳虚外感型和气血亏虚型。前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常喜裹头,恶风畏寒,遇风加剧,面色白光白,恶心呕吐,舌质淡,脉沉紧;后者头痛加重,日久不愈,遇劳尤甚,神疲乏力,心悸怔忡,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萎黄,妇女月经紊乱,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34例均经西医诊断为:“血管舒缩性头痛”。

2 治疗方法

采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正体类要》八珍汤加味治疗,基本方:麻黄、甘草、川芎各6g,附子4g,细辛3g,当归、党参各12g,茯苓15g,白术、白芍各9g,熟地10g。头痛日久者加全蝎6g,地龙15g;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g,旋覆花15g;发作后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者加远志12g,石菖蒲9g;妇女月经紊乱加泽兰6g,川断10g。常规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 疗效观察

采用基本方法治疗5至10天后,结果:19例痊愈(头痛消失,1年以内未复发),8例有效(头痛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或愈后1年内复发),7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获愈病例1年后追访,5例复发,复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例痊愈,1例有效,1例无效。

4 病案举例

王某某,女,34岁。2003年12月4日就诊。患“血管舒缩性头痛”5年,平时头部疼痛,绵绵不已,冬重夏轻,每遇风寒或劳累后加重,发作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20分钟后太阳穴处跳痛,再过20分钟后出现全头痛症状,恶心呕吐加剧,每次发作3至5个小时,痛苦异常,发作后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每次头痛需服止痛药方可控制。曾用麦角胺、奋乃静、尼莫地平治疗无效。诊见:头痛遇寒加剧,呈搏动性头痛,常喜裹头,倦怠嗜卧,面色无华,小腹拘急,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证属气血不足,风寒外袭。治宜补气养血,散寒止痛。基本方加地龙、远志各12g,全蝎6g,竹茹10g,旋覆花15g,石菖蒲9g。服6剂后,症状大减,无恶心呕吐,头痛减轻,前方去竹茹、旋覆花,加黄芪15g。继续服3剂而愈。嘱患者口服十全大补丸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血管舒缩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属于中医“头风”之范畴,多是在体虚的基础上又感受风寒。患者劳伤太过,营养不足,病后失养,而致气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而致痛,此即所谓“不荣则痛”。风寒之邪侵袭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遏经络,经络不通,而引起疼痛,此即所谓“不通则痛”。基本方中麻黄发散风寒,解表止痛;附子振奋阳气,驱寒邪外出;细辛鼓动肾中之阳气,辛温香散,发散在表之风寒而止痛;党参、熟地甘温益气养血,气血充足,荣养脑髓则疼痛消失;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升阳;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温中祛瘀而止痛;川芎祛瘀止痛,上达头目,行血中之气;甘草调和诸药。考虑到本病发病日久,风邪入络,基本方中加入地龙、全蝎搜除经络之风。本病发作时多恶心呕吐,加入竹茹、旋覆花降逆止呕。病人头痛发作,往往会消耗大量气血,所以容易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加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愈后用十全大补丸让病人常服,补养气血,气血充足,脑髓得养,正气充足能抵抗外感风寒之邪,可使本病得到控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自拟醒神汤治疗精神分裂症42例 下一篇:肾炎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2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