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揭开习作的面纱

时间:2022-08-12 07:05:09

用数据说话,揭开习作的面纱

习作研讨中,许多教师觉得作文难教,尤其中年段起步时,既要选材恰当,又要结构清晰明了,还要求语言通顺。面对这些要求,指导与批阅学生习作时,问题模模糊糊一大片,不知从何着手。因此教学组研究,不妨从片段练习开始,找准起点,进行有目标、有方向性的实践探索。

【研究内容】中年段儿童片段习作能力现状

【调查对象】城区一所小班化学校的四年级74名学生

【调查方法】习作片段数据分析

【要求】根据开头的提示,围绕中心写一段话,做到条理清晰,内容真切具体,不超过200个字。

瞧,这儿可真________。

【具体现状与分析】

74份习作样本全部呈现在眼前,我们尝试从“是否围绕关键词描写”“句子之间是否连贯”“有无病句”“错别字情况”“字数统计”这五个项目进行统计梳理,并对典型问题作切片分析。

1. 是否围绕关键词描写

从数据统计来看,有29.8%的学生没有围绕关键词去写一段话,他们对于一段的中心词并没有过多关注,没有很清晰地明白究竟写什么,对于写作的内容没有整体的思考,因而出现走题现象。

例:52号学生习作

瞧,这儿可真热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差不多都来了,弄的(得)这边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太suai(摔)了一跤(,)一个小伙子去扶,我看见了心里觉得太开心了,只要我们帮助他人,中国这个地方就会变的(得)美丽,更闻名(文明)。不会再有坏人出现,因为一个人suai(摔)跤了,你不扶还笑他,他就会对你报复,所以人shuai(摔)跤了,不能朝(嘲)笑,要帮助他。那些人也说:“这个小伙子真帮(棒)。”我长大了也要和他一样,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这篇习作原本的主题是“热闹”,开头是写许多人在围观一个小伙子扶老太太。从第二句后半句就开始了议论,最后的结论就是长大后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与开头的热闹已经没有关联了。

例:71号学生作文

瞧,这儿可真美啊!

一天,妈妈带我去绿博园,一进门,散发出浓浓的花香,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

在那里,妈妈给我玩了几个游异(艺)项目。首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亲亲水母”。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很兴奋。我坐在上面,水母先转几圈,升到最高度时,俯冲下来,我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感觉。

后来,我们玩了“青蛙跳”,坐了“摇头飞椅”,进了鬼屋。

瞧,这儿可真美啊!

一共五个自然段节,只有第二自然段是写了绿博园中的美景,第三、四自然段都是写游乐项目,与“美”没有关联。

能够围绕关键词来写的片段,从选材角度看,比较单一,74个孩子重点偏向在写美与热闹,比较独特的写“安静”“乱”“恐怖”等,仅占10.8%,题材的单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2. 句子之间是否连贯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完成200字左右的片段练习中,有59.5%的学生能够做到语句流畅。40.5%的学生句与句之间不连贯,不能清晰、明了地完成一段话习作。仔细阅读片段,圈画出存在问题的句子,其中前后句不关联、语句跳跃、没有逻辑性的片段有10篇,占总人数的13.5%。而更多的是语句重复,因为要围绕一个关键词,学生试图写好一两个事物,但缺乏对事物的观察,缺乏丰富的词汇储备,缺乏对事物不同角度描述的方法,因而只能反反复复说着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例:15号学生习作

瞧,这儿可真热闹。

夜晚,江边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他们有的跳舞,有的散步,可热闹了。

老人跳舞,成年人有的散步,有的钓鱼,还有的跟着老年人一起跳舞。

小孩子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溜冰,还有的玩玩具,可热闹了。

从下午一直到夜晚,都有人散步、骑自行车、钓鱼、跳舞等。

夜晚的江边声音不停地持继(续)着,钓鱼的每次都能钓到鱼,而且每次都会有人来买鱼,夜晚的江边真是热闹。

这176字的片段,提到“跳舞、散步”等词语四次,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三次,重复写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将跳舞的老人写仔细,没有写出来人怎样多,人们怎样快乐,只是反复提到同一个词语。

例:69号学生习作

瞧,这儿可真有趣,几只鸭子前面走,还有几只鸭子跟在后面,像一列火车。还有一只狗被主人把毛发扎成小马尾了。还有一只小狗身上大部分毛被梯(剃)光了。还有一只小松鼠飞快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还有一匹马飞快地跑着。这可真有趣。

这篇习作111个字,写了四种事物,用了5次“还有”。他描述的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环境,但这样的场景描写是不连贯的,鸭子、小狗、小松鼠、马就这样被堆砌在一起。学生对这些事物并没有仔细观察,因此每件事物只能一句话带过。

从这些习作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言重复的现象比较明显,他们为了写足200个字,要么列举许多事物,要么就将典型的事物反复提及。

3. 病句问题统计与分析

74份片段习作中,有22名同学没有病句,占总人数的29.7%;其中有9名同学有3句以上的病句,占总人数的12.2%。习作中病句总计121个,平均每人有1.64个病句。那么学生的病句主要呈现什么问题呢?

对121个病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句子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以及句式搭配上存在明显的问题。例:

有一次,我和妈妈春天去的时候,那迷人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句式杂糅重复)

还有的比赛跑步,他们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一会这个跑下去了,又追了上来,一会儿那个跑下去了,又追了过来。(句式杂糅重复)

每当我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迷在了小桃园的景色之间。(句式搭配不当)

这里有又黄又小的桂花,这里还有粉红的荷花,这里还有大片大片的火红的枫树。(句式杂糅重复、搭配不当、不合事理)

一只小白鼠在排对(队),好像在说:“快点!快点!我极(急)死了!”(句式搭配不当)

学生的生活经历、有趣的想法最后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顺畅与否直接关系着儿童的习作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是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许多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对关键词很“清楚”,但提笔行文时,却变得模模糊糊,词不达意。从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4. 错别字情况统计

通过对片段中错别字的统计,有17位同学的习作无别字,占总人数的23%。总计有171个错别字,(同一个字在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只计1次)人均错别字达2.3个。

分析学生的错别字,一类是同音字问题,如:玩(顽)皮,朝(嘲)笑,最后在(再)往上在(再)往下,游异(艺)项目,现(显)得;另一类是生字细节疏忽,如:“碰”写成足字旁,“宠物”的“宠”写成穴宝盖。

【思考与对策】

学生片段习作就是一面镜子,透射出学生言语运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与漏洞。我们应该在数据面前深入分析与思考,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探索。

1. 丰富生活,用好“例子”。习作起步从何着手?丰富学生生活经历,提高儿童观察能力,激发写作兴趣,这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如果没有生活,习作就“无米下炊”。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从教材着眼,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梳理中年段的教材,将重点段落进行分类标识,因段设练,促进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融合。

2. 聚焦段式,专项练习。学生的习作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陌生到懵懂,再到比较熟练掌握的过程。如学会围绕关键词描写,学会按照一定方位顺序描写,学会从整体到局部描写事物,学会有重点地描写人物外貌……这些都需要进行有序的练习。而习作练习并非是机械地重复,并非是公式的演练,需要在不断观察、不断激励中获得表达的乐趣,感受言语运用的巧妙,同一种事物我们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表达,这正是言语的丰富性。

3. 出声朗读,提升自改。儿童习作中整体架构、遣词造句是内部言语交织着表象活动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学生要从自己的语汇中选择、过滤并随时调节外化,这需要一个安静、专注的时间。习作完成后,建议学生读三遍,一遍读给自己听,发现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句子是否有语病;再读给小伙伴听,请同学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后再默读一遍,提升自我修改、自我完善的能力。

中年段习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起步阶段,我们需要有敏锐的洞悉能力,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儿童生活积淀、儿童习作心理、儿童内部言语发展、儿童言语表达等角度进行研究,期待我们在实践中有更多、更有力的实证呈现。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上一篇:加油站营销分析与创新探索 下一篇:给儿童一个真正的“识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