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研究

时间:2022-08-12 06:58:08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采用全身结合局部综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痰结核菌转阴、胸部X线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显著(P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传统方案;介入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指的是患者的痰菌表现为持续阳性,致病菌可同时对福利平及异烟肼或更多一线抗结核类药产生耐药性。患有该病且长期不能得到痊愈很大程度上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密切关系。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咳嗽产生携带大量耐多药结核菌的飞沫漂浮于空气当中并使他人吸入后患病,严重威胁到公众健康。通常采用二线抗结核类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但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技术复杂、费用高、治愈率低是其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很有可能会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种类[1]。目前,发生耐多药肺结核主要是因治疗不规范等多种因素造成。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已得到各国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共同关注。本文中,我院采用全身结合局部综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住院治疗。其中,男性59例,女性31例;9例年龄为18-22岁,18例年龄在23-30岁,36例31-45岁,18例46-50岁,5例51-60岁,另有4例61-65岁。

1.2 方法 将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即:3HOKPTll/9HOPTh(其中H:INH0.3 qd;O:左氧氟沙星qd;K:卡那霉素1.0 im qd;Th:丙硫异烟胺 0.2 tid;P:PAs 8.0 qd);治疗组患者45例,在采用对照组传统方案的同时,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1周的化疗,然后进行纤支境检查,采用生理盐水通过支镜导管灌洗病灶相应的亚段支气管或段支气管,并将其脱落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吸净,与此同时,利用NM-3K针沿病灶边缘黏膜下局部进行多点药物注射(药物为5m10.9%生理盐水,0.1INH,0.2丁胺卡那,3mg地塞米松,0.2左氧氟沙星)。空洞者利用常规纤支镜进行吸痰,将纤支镜的末端插入含空洞病灶的支气管内,将导管沿活检孔插入并进行冲洗抽吸,最后进行药物注射。术后患者应采取患侧卧姿,保持30min,1次/周,坚持8-12周[2]。

1.3 检查指标 ①X线胸部检查:采用后前位胸片拍摄,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②痰抗酸杆菌检查:在强化治疗期进行1次/月的痰培养及连续3次涂片,治疗巩固期每隔3个月连续进行3次痰涂片。③另外在每个月还要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及肾功能[3]。

2 结 果

在连续治疗3个月、连续治疗6个月及连续治疗1年患者X线胸部检查及痰集菌转阴情况,见表1、表2。

可见,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痰结核菌转阴、胸部X线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显著(P

3 讨 论

耐多药结核病的致病菌可同时对福利平及异烟肼或更多一线抗结核类药产生耐药性。2000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调显示:耐多药率为10.7%,其中初始耐多药率为7.6%,获得性耐多药率为17.1%,由此看来,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依然很高[4]。结核分支杆菌能够产生基因突变而发展为自然耐药菌株,然而这种病变率极低,耐常见药物突变菌株的发生几率分别为:利福平10-8、异烟肼10-8-10-9、链霉素10-5、乙胺丁醇10-6、对氨基水杨酸钠10-6、利福平及异烟肼10-16,同时耐利福平、异烟肼及其他任何一种抗结核药的几率则更低,结核空洞内含菌量为107-109,理论上是不可能发生耐多药的自然突变菌株,再者耐药基因的研究也发现耐药基因不相连,不会因基因某位点自然突变而产生对两种及其以上药物同时耐药,因此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不是自然变异的结果,而是人为因素使然。

在采用传统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采用全身结合局部综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通过介入1周的化疗,进行纤支境检查,采用生理盐水通过支镜导管灌洗病灶相应的亚段支气管或段支气管,并将其脱落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吸净。此外,采用生理盐水通过支镜导管灌洗含病灶的支气管,清除其脱落坏死组织及分泌物,能够保证支气管畅通,加快病灶的吸收速度。局部激素疗法还能够防止支气管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改善引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助于得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兰品全.硫酸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病25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12):97-98.

[2] 王素萍.多药耐药结核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9):125-126.

[3] 孙莹.复治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Th1/Th2细胞状态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77-78.

[4] 李静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253-254.

上一篇: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 下一篇:对老年性胃溃疡的诊断和内科治疗效果分析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