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文明养成“三部曲”

时间:2022-08-12 06:48:06

排队文明养成“三部曲”

排队是一个班班风班貌最外在的体现,也是班级行规养成的重要内容,整齐的队伍总是班级集队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大部分学校并未对如何排队做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直至今天仍然使用传统的训练的方式整理学生队伍。这种方法虽然一时管用,但它毕竟没有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动力,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的意义。近段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排出漂亮整齐的队伍,如何让学生主动排队,并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初步效果。

一、班级议事,从内心生发出排队标准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班级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大可不必着急解决,而可先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尤其当遇到一个事关班级风貌,需要全体孩子重视的问题时,更可尝试采用班级议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广泛讨论,并商定问题解决方案。本学期,我们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常规养成,所以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议事主题就是关于如何排队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流程是:

1.了解排队现状

班主任要了解班级的排队现状,除了平时要多观察,更关键的是要对各个层次的孩子进行面谈。首先是和领队员谈,了解最近班级的排队情况,看看哪些同学是排不好的,哪些同学是排队特别好的。其次就是和这些排队特别好的孩子谈,让他们讲讲如何更好地排好队,孩子会讲出很多具体的排队方式,其中一些甚至是我们老师所想不到的。最后是找那些排不好队伍的同学谈,谈的时候不要开口就批评,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此时要问的是一些有关思想认识的问题。比如可以问他(她):好的队伍对于班级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排好队伍,说明这个孩子具有哪些优良品质?也许那个孩子始终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有错,但问总比不问好,问起码能触动他思考。

2.召开班级议事

由于此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的“你说我听”的相关训练,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轮流发言等流程已经相当熟悉。因此可直接抛出问题:

(1)说说排队不好的原因。

(2)说说排队不好对于班级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看似可有可无,因为五年级的孩子早已超越了这点认知,但这两步可以看作是思想预热,让同学们知道议事主题。而且,更关键的是,群体成员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在同学们心中激起涟漪。所以这两个问题还是不能少。

(3)说说我们该如何排队。

这是议事的重点,必须分步处理。

第一,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写他们的解决方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

第二,每个小组的方案写好后,我进行初步筛选。根据什么标准来选呢?通常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有四大标准,即“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显然,很多小组提出的建议与排队不相关,比如排不好的就加入卫生冲锋队;部分则带有惩罚性,比如本周好事单取消;还有不合理的,比如别人找你说话你不要理他;有些则不会带来帮助,比如让负责人在暗中“盯梢”等。如此引导孩子们逐一对照筛选,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同时掌握了判断一个方案优劣的方法,在以后的班级议事中,他们就可依葫芦画瓢,去思考如何拟定和选择解决方案了。

第三,选定方案后,班主任要对其进行简化,让其简练易懂。如果是对低年段同学,甚至可以有一些描述性的要求,而高年段的孩子则可以有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最后,经过激烈争论,我们的排队要求简缩为“快速集合、安静列队、直线行走”――这基本上是废话,但这是出自孩子们内心的“废话”,而不是班主任要求的“废话”,所以,这个“废话”不是太“废”,容易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执行。

3.具体实践策略

在排队的具体指导中,除了平常所谓的多跟班,多“盯梢”,多鼓励,还有一些具体的策略。第一,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带着大部分同学排好队,不要过于关注那些排不好队伍的同学。这样可以引导大部分孩子认识到“排队是班级风貌最直接的体现”,让这些孩子受到鼓励,让排不好队伍的孩子没有市场。因为很多孩子排不好队伍就是想引起他人关注,现在大伙都一门心思地去排好队了,他就会自觉没趣。第二,要开展排队评比,选出“周集队先锋”“月集队先锋”和“年度集队先锋”,以此激励孩子们主动积极地自觉排好队伍。第三,就是要重点整顿部分排不好队的孩子,根据其个人情况,采取合适的策略“逐个击破”。

4.坚持事后反馈

既然是重点养成项目,每天的及时反馈是少不了的。反馈一般由领队员主持,领队员只要报告优秀人员的情况就好了,因为领队员平时管理队伍容易得罪人,让其只反馈优秀人员情况,可以缓解其与同学的关系,并建立威信。

二、在轮流领队中学会尊重、理解、宽容

作为领队员,其表现备受瞩目,表现好的,同学自然拥护,反之则容易引起争议。就在上周,部分同学就反映领队员自己做得并不好,怎么还能领队?其实目前的两位领队员已经领队多年,工作负责,经验丰富,但毕竟是孩子,偶然没做好十分正常,但这次提出意见的人比较多,所以我和孩子们商量,要不要轮流领队?办法是每天安排两位领队员,每周票选出“我最喜欢的领队员”,最后决出“最佳领队员”。结果孩子们十分赞同这一提议。

不久之后,我们就组织了一次主题交流,让已经做过领队员的同学介绍领队方法,说出遇到的困难等。

在孩子们发言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不仅仅是在排队,排队的背后,其实是孩子们品格的形成过程。所以作为班主任,如果只是关注这个队伍排得好不好,只是关注管理要求,而忽视人的价值与情感,那他的眼光就太浅了,排队的意义就太小了。因此我告诉孩子们,领队员要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去提醒同学,而不能用强硬的口气和暴力的方式,因为那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尊重。

通过交流,新上岗的领队员们感受到了压力,体会了作为领队员的不容易,因此对“领队”这份差事多了一份理解,在日后自己不是领队员时就会做得更好。总之,这种领队员与普通队员的身份转换,让孩子们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关爱。

如此,排队走路就超越了简单的行规训练的层面,上升为让同学们寻找彼此尊重、理解、宽容的新境界。这样,孩子们情感上产生共鸣,大家相互理解、关爱,心连结在一起,班级的其他目标何愁不能实现呢?

三、培养更加专业的领队员

关乎排队质量的两个指标人群中,队员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重要的,解决了队员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问题,排好队就顺利成章了。这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让队员在排队规则上达成共识,然后通过日常训练将其内化、固化,转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

而对于领队员,采用轮流制让学生换位体验自然重要,但它不是终极目的,因为挑选出能胜任领队工作的长期领队员,是始终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轮流领队了一段时间,当同学们之间已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的桥梁之后,轮流制就完成其使命,代之而来的就是建立常务领队员制度了。所以,轮流制的另一个目的是在轮流中重新发现有潜力的领队员。如上所述,我们让每位队员领一天队,每周票选出2名最佳领队员,三周后决出6名最佳领队员,这6位领队员再各领队3周,最终决出2位年度最佳领队员,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品。而这2位年度最佳领队员就是下个学期的常务领队员。

这就是我们班基本的领队员培养路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轮流再常务”,轮流时期让孩子们对排队产生共情,常务时期是领队员的专业化时期,所以我所理解的“排队”是从专业领队员领队开始,之前都是准备阶段。所以,我们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我们需要承受许多的错误,目的就是感受哪一种方式更好。最后,我们的排队就不再仅仅是排队,而可以成为我们努力做好每一件班级事务的缩影。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特别难的事情是,如何把一件原本很外显的事情,做得尽量富有内在感和灵魂感。为此,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领队员的培训上。

在我有意识地准备培训领队员时,我首先观察那些孩子是如何领队的。我发现,失败的领队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暴力型,当其他同学排不好队伍时,领队员不是大喊大叫,就是撕拉扯打,弄得队员们怨声载道,口服心不服;另一种是气馁型,领队员一遇到难缠的队员,就打退堂鼓准备放弃,跑过来说丁老师我领队领不来,您换别人吧。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应该主动出击了。

首先,要开会,因为思想动员十分重要,特别是要让每一个领队员认识到,领队是一件很酷很光荣的事情。其次,要特别倡导一种坚定的友善的领队方式,要求领队员不放弃每一次领队,尤其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任何一次放弃都是不能勇敢做事、勇担责任的反映,我们不能养成这种消极做事的态度。为此,我建议领队员开始领队时先数数,从1到10,而不是一味站在门口大喊“排队了排队了”。同时,我要求其他队员在领队员开始报数时一起报,遇到个别就是不听的队员,就坚持友善地提醒其“请排好队伍”“请你回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还是不听,就一直站在他身边等他站好,并示意其他队员等他站好再走。在行走过程中,要求领队员坚持表扬走得好的队员。最后,要坚持领队员反馈制度。反馈时坚持两点,一是对照手中的“自评与他评”表格,二是根据照片来反馈。班里有一个相机,领队员可以用其拍下排队过程,照片是很好的反馈凭证。

如此不厌其烦地坚持做好排队,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们在排队和领队中逐渐养成正确做事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品性和精神。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对排队问题的整体思考,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班级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浅析无功补偿的应用 下一篇:农村电网35千伏输电线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