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银钩 8期

时间:2022-08-12 06:18:15

铁画银钩一词语出明代赵宧光所著《寒山帚谈》一书,原文是:“篆法常谈铁画银钩。画易解,钩难明。唐、宋而下骨力柔弱者,此语蔽之也。”

从赵宧光的话中我们挑出几个重点词语,它们分别是铁画、银钩、骨力。铁和银都是金属,在古代,钢的概念是没有的,所以说对硬的东西古人经常用铜和铁来比喻,例如铜墙铁壁。但铁的硬度高于铜,这里用铁画银钩而不是用铜画银钩是自然的。铁是硬金属,那么银就是软金属了。银因为柔软度的关系,又不易折断,加上贵重,经常被用来做器皿和饰品。如碗、筷子、钗、手镯、脚镯、坠子等。这两种金属合起来在线条中的表现就是力量感和力量的刚柔相济。这种笔画刚劲挺拔而柔和,刚柔相济,亦刚亦柔。赵宧光说“钩难明”, 前人以折钗股来形容恰到好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建筑工地看到被扭弯的钢条,其弯曲度虽然很大,但其力量感一点都不小,没有一点软弱的感觉。

由于篆书以线条为主,构成的方式是直线和曲线两种,没有角,角的地方都用曲线,铁画是对应直线,而银钩是对应曲线来说的。所以理解铁画银钩,我们是从几方面入手的:一是重量,二是硬度,三是柔软度,四是完整度。金属的重量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要远远大于其他种类物品如木质、土质的重量。由于单位面积的重量大,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其运动力量感要比其他的大。铁的硬度高,其支撑力好,不易折断,可以作为建筑物等的主要结构部件来使用;银的贵重和柔软度恰好可以做成生活用品来彰显主人的身份。这两种金属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完整度越高,其价值也就越高。啰啰唆唆说了这么多,在书法艺术的领域归结起来就是线条要有力量感、要刚柔相济,外形要完整。

线条的力量感首先是表现为线条的立体感,在铁画银钩的线条中,圆是关键。首先是要求在书写过程中,笔头的墨水要饱和,使线条有墨量的支持显得饱满,有立体感,给人以圆浑的感觉。有的书家把这方面用到极致,墨的量大到在纸面堆积起来,纸面手摸上去墨有凸起感甚至肉眼可以看到墨的立体堆积。其次是线条厚度在观赏者眼中形成心理的量,即线条所形成的形态本质上给观赏者的感觉,这感觉的量是相对来说的,如“结实感”“重量感”。欣赏者的感觉几乎都是经过绝对量感或相对量感的经验比较,从绝对的量进一步向心理的量的方向发展。再次,线条空间立体形态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空间的感受,线条的立体感是线条对空间(包括二维和三维即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限定与扩张而产生的,限定是线条的实际面积和形态的限定,而扩张是由线条的“势”展开的。由于线条的存在、限定,空间感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立体感与空间的关系是:线条实体限定了空间,空间包围着线条实体,空间与线条实体相互交融。这本质上是线条与内白、外白的关系。最后,人在空间中对线条立体形态的感受程度,主要是由线条相对空间的距离与位置、线条的大小,不同的墨色和肌理等所决定的。线条的空间张力体现了空间的本质因素,体现了人们心理空间的感受。

铁画银钩的线条,外部轮廓是完整的、整齐的、光滑的,它不同于万岁枯藤外部轮廓形态的不规则,也不同于一边光一边毛的轮廓形态。为保证外部轮廓的完整、整齐、光滑,行笔必须中锋用笔,这是保证书写出现铁画银钩线条的关键。用中锋写出来的线条浑圆、饱满神采好。

铁画银钩的线条力量是内敛的,不张扬的,清代王澍在《竹云题跋·临元吴孟思集诅楚第二》中说:“其《集诅楚千文》一卷……笔柔如绵,力劲如铁,能于古人法外别开一径,而规绳矩削,变不失正,篆之逸品。”可为至言。而笪重光在《书筏》中说:“劲拔而绵和,圆齐而光泽,难哉!难哉!”信然!

上一篇:SGS中国生存之道 下一篇:长虹“内购会”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