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WTO对国内农业意义

时间:2022-08-12 06:08:00

深究WTO对国内农业意义

一、WTO对中国农业的规定和要求

WTO对中国农业的规定和要求,主要体现在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的《中美双边贸易协议》。该协议涉及农业方面的条款大致分为农业协议总则、农产品具体减让承诺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三个部分,分别在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贸易权和分销、反倾销标准和特定产品保障条款、加强技术合作与科学交流等方面作了规定。其中涉及到市场准入方面的农产品具体减让承诺,以及非关税措施与WTO一致性要求,将对中国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用,

(一)降低进口关税,提高进口配额,实现非关税措施关税化。中国同意削减农产品进口税率,逐步增加敏感商品进口配额。到2004年1月1日,农产品简均关税将从目前的22%降低到17.5%,对美国优惠产品税率将从目前的31%降至14%。具体承诺包括:

1、谷物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中国承诺在配额内征收低关税(谷物为1%,谷物加工品不高于10%),配额外征收76%的关税。至2004年,谷物配额将显著增加,配额外进口关税降至65%。另外,中国在入世后将取消大麦的进口配额制,代之以9%的关税。

2、油籽和大豆油。(1)中国承诺到2006年实现大豆油的贸易自由化。在过渡期内,对大豆油的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初始配额为171.8万公吨,配额内关税为9%,配额外关税为74%,为私有贸易实体预留份额为50%;到2005年,配额将逐步增至326.1万公吨,配额外关税降低到20%,为私有贸易实体预留份额增加到配额制取消前的90%。从2006年起,取消大豆油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进口只征收9%的关税。(2)对大豆的进口不建立配额制,关税限定在目前的3%。同时把大豆粉的关税限定在5%。(3)中国答应取消棉籽、向日葵籽、红花籽、花生仁、玉米油的配额制,代之以10%的关税。同时,对这些菜籽和大豆油进口征收的关税不高于其他植物油的关税。

3、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棉花进口初始配额为74.3万公吨,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76%。到2004年,进口配额将逐步增加到89.4万公吨,配额外关税降至40%。提高配额的利用率,为国有贸易实体和非国有贸易实体分别提供33%和67%的额度。

4、肉类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同时削减肉类关税,关税减让到2004年完成。

5、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5.3%逐步调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

6、对奶制品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

7、对专业农作物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并逐步降低关税。

8、中国将削减木材及木材制品的关税,到2004年1月1日,关税将从目前的10.6%降至3.8%。

(二)撤销与WTO相背的非关税措施,使之与WTO相关条款保持一致性。中国承诺保持非关税措施(如动植物检疫措施、卫生标准、国内税等)与WTO相关条款的一致性,确保措施的透明性和可预见性。《中美双边贸易协议》中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就肉类、柑橘、小麦及其他谷物等方面的卫生检疫标准达成了一致,大大改变了原有的做法。

二、中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稀缺。

我国农村人口大约为9亿。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农村有劳动就业能力的人口估计达到6亿人左右,根据劳动力与土地的正常配比,农业只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另外5亿左右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就业上去。

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小,但是从人均拥有量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显得十分稀缺,劳动力大大过剩。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现为土地资源稀缺。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十分不经济,每个农户土地面积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顷。美国的耕地面积差不多是中国的2倍,而农场数量只有200万,不到中国的1%,农场平均规模超过100公顷。欧盟的农地面积与中国相同,但只有740万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规模将近20公顷,同样大大高于中国农户土地面积的平均拥有量。

(二)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水平。

以国际期货价格为比较标准,假如1998年国际期货价格为100 ,那么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应该是: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猪 68、原糖183。很明显,在9种主要农产品方面,8种已丧失价格优势,只有生猪还有价格优势。

(三)主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普遍比较差。4uQ|tv)[

如果用“(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总额”这一公式来表示竞争力系数,通过分析历年贸易状况,结果是:

1、大米:从1990年到1996年一直处于净出口的状态,其竞争力系数也一直维持1。大米是我国在粮食作物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米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这种比较优势也在逐渐消失。

2、小麦:中国小麦1991-1997年一直从国外进口,其竞争力系数争定在-1。

3、玉米:出口竞争力系数1990-1995年为-1,1996年后,中国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长,1997年的出口竞争力系数竟达到0.999。但是入世后,对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是复杂和多方面的。

4、棉花:入世后中国棉花的出口竞争力系数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为负值,进口量将呈扩大趋势。

5、食糖:自1990年以来,(除1992、1993年外)食糖的出口竞争力系数为负值。中国是世界食糖的主要进口国。加入WTO后,估计进口原糖价格将低于国内价格300元/吨左右。

大部分大宗农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一是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优势;二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质量优势;三是品种单一,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四是农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与世界目前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迅速。1979年至1981年,中国平均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161美元(1995年美元),在有数据的86个国家中排位第83;1996年至1998年,在有数据的115个国家中,中国已经提高到307美元(1995年美元),排位上升到第95位。这意味着虽然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已显著缩小。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与世界目前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处在世界农业发展的第二个层次,仅相当于目前中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40%。

(五)从当前农产品进出口现状看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1、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数据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

(1)总体情况:虽然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1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5%,但是出口额为75.6亿美元,同比下降0.09%,进口额为55.4亿美元,同比增长8.8 %,贸易顺差额为20.2亿美元,同比下降18%。

(2)主要种类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大米出口和进口分别为91万吨和12万吨,分别同比下降40%、增长124%,净出口79万吨,同比下降46%;小麦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8.2万吨和18.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2%、下降73%,净进口0.4万吨,同比下降99%;玉米出口和进口分别为313.8万吨和1.6万吨,净出口312.2万吨,同比下降19%;大麦进口120万吨,同比增长6.8%,出口数量很少;大豆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1.2万吨和597.2万吨,分别同比下降9%、增长69%,净进口585.4万吨,同比增长72%;棉花出口和进口分别为4.6和4.3万吨,分别同比下降78%、增长70%;食用植物油出口和进口分别为6.7万吨和85.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4%、下降2%;食糖出口和进口分别为4.5万吨和42.1万吨,分别同比下降72%、增长130%;蔬菜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81万吨和4.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9.8%和10%;水果出口和进口分别为64.9万吨和44.7万吨,分别同比下降2%、增长9%;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4.5亿美元和9.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下降6%,贸易顺差5.2亿美元,同比增长26%;水产品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为96万吨和10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3%、下降9%,贸易顺差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

2、基本判断

从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状况看,形成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面,特别是粮、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呈现下降形势,相比之下,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产品出口形势较好。虽然少数品种进出口形势有所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维持原有的格局,即出口竞争能力结构照旧,土地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上一篇:精确农业技术组成举措和在中国运用 下一篇:国外环境基本法建立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