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问 第6期

时间:2022-08-12 05:45:31

我姐姐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职,与早两年毕业的徐某与林某成为同事,徐某和林某是大学同学,但因竞争的原因:双方关系非常僵。去年底,公司想在她们之间选拔一名部门主管,她们双方更是互不相让。为击败林某,徐某在公司上下散布林某在大学期间曾与男同学同居,并怀孕堕胎的消息,从而导致大家产生林某生活作风不检点的看法。致使林某无法面对领导、同事的舆论压力,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被迫黯然离职。离职后,林某一纸诉状告至法院,告徐某侵犯其名誉权。请问,徐某传播的消息并非造谣,而是真的,也侵犯别人的名誉权吗?她会如何担责?

××十八中 李燕

李燕 同学

徐某确实侵犯了林某的名誉权。这种侵犯的方式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私人信息不被非法刺探、搜集和公开,私人生活安宁不被非法侵扰的独立的权利。

隐私,是指本人不愿让他人知道和干涉自己的私人生活。包括本人的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住所、性生活以及其他纯属个人私事而不愿为外界所知的秘密等。林某在大学与男同学同居、怀孕、堕胎等秘密,明显具备了隐私的特征。尽管是事实,但如果徐某不予传播和公开,现在单位的人并不知晓,林某可以宁静地工作和生活。

本案中,徐某为了竞争的需要,公开了林某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隐私,虽然所说属实,但已降低了林某的社会评价。甚至造成了林某因受到严重刺激而黯然离职的后果,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因此,徐某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一般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我7岁时父亲去世,9岁时母亲再婚,继父带来一个16岁的女儿,我们重新组成了一个4人家庭。像我们这样家庭的父母子女关系与普通家庭的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有什么不同吗?

××中学 徐平

徐平同学:

你的问题实际上是问继父母子女的法定关系。

继父母,是指子女对父母一方后婚的配偶的称谓;继子女,则是指夫妻一方在其前婚中所生子女,是相对于现行婚姻中夫妻另一方而言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是指由于生父母一方死亡或离婚后,另一方带子女再婚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判断继父母子女法律关系的重要标准是抚养关系。根据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否形成了抚养关系,其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由共同生活的法律事实形成的拟制血亲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二是直系姻亲的继父母子女关系。这两类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后果、形成事由是不同的。拟制直系血亲的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除了父母的再婚行为外,还须有共同生活的条件,其产生的法律后果与血亲关系的父母子女问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间有继承权,且继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而仅为直系姻亲的继父母子女问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没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仅具有一种伦理上的意义。它随生父母与继父母之间婚姻关系的消灭而消灭。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原则上不能解除,且不受继子女的生父与继母、继父与生母间婚姻关系消灭的影响,因为其已形成了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即使生父母死亡,继母或继父仍有义务继续抚养继子女。但生父与继母或继父与生母离婚时,对受其抚养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则继父、继母与继子女间的拟制血亲关系解除。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艺术修养 下一篇:迎着阳光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