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工作也要打造“软实力”

时间:2022-08-12 05:00:03

新闻资料工作也要打造“软实力”

在网络环境下,如果说新闻资料工作的“硬实力”是指计算机、网络平台、馆藏资料、库房设施等等,那么,新闻资料工作的“软实力”便是作为资料人的一种适应新形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以人为本,高效低耗,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人的聪明才智,使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应该讲本行业 “硬实力” 的增强相对容易些,因为只需加大资金投入、添加计算机及软件、多订阅些报刊杂志、及时更新网络平台等;而“软实力”的打造或提升,势必牵涉到复杂的制度环境、用人政策、创新能力、员工素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软实力”具有“节约型发展”的六大优势

高效低耗由于“大锅饭”的经济体制以及历史的原因,“低效高耗”新闻资料传统工作模式导致了资源的一定量的闲置及本行业发展的不可持续。

在网络环境下,软实力强调“节约型发展”,运行的是“高效低耗”的新模式:无需消耗高昂的发展成本,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吸引眼球”进而实现发展目标。应用于实际便是:整个的新闻资料工作,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及应用;所有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配置都将贯穿“节约型”原则,一切以提高利用率为中心,并自主创收“反哺”。

另外从竞争角度讲,“高效低耗”具备了最大的优势。因为它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讲究节约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其本身具有了行业竞争力。

质量为王长期以来,“以多为王”一直是传统新闻资料工作的定位理念,似乎谁对资料占有量越多,越能显示自已的“家底”,谁就越有了竞争力。其实在互联网环境下,永远不缺信息,我们这些资料的“多”,实在是“九牛一毛”!在网上随便用哪一个主题词搜一搜,便可显示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条的信息及相关链接。

显然,在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工作“以多为王”的定位理念已过时,代之以“质量为王”的定位理念,以质量求生存,比如优质专题、独家链接、精品资料、唯一照片等,以此牢牢吸引读者并锁定市场。近来我们尝试将内参上网,实现小范围资源共享(福卡分析、经济要情参阅、特供信息、高层报告、每周经济观察等17种内刊)很受读者欢迎。

以柔克刚有一个现象似乎不可思议,同样内容或者本来平淡如水的资料信息,有的人写来平淡无奇,有的人则能做到吸引眼球,例如有一文原标题:“这里的富翁不稀奇”如改成“这里的富翁静悄悄”;原标题为“新华视点:湖北荆门公墓及殡仪馆垄断经营的调查”,现改为“荆门垄断:百姓‘死无葬身之地’”,效果就大不一样。“智取”来源于“智力”的厚积薄发,以柔克刚之“柔”,其实就是最强的业务能力。

以独一无二的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报业的同质化带来新闻资料的同质化,如果我们仍提供“粗糙毛坯”、不加筛编的“一次文献”,哪怕你做得再多,页面再精美,不过是在比拼谁的句号划得更圆。

软实力要求与众不同,打造独立无二的品牌,并以此不断提升市场信用度与品牌影响力。由此则要求生产更多“人无我有”的独家品牌资料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比如“三次改版”,突出了信息专题的“板块”(信息快递、经济点击、经济分析、网上热议、理论动态、媒体视点、观点评论、内刊精选)每天由专人摘编更新,并逐渐形成了本部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强调科技创新和参与行业竞争软实力强调本行业科技创新参与行业竞争,重点是技能培训与节约办公成本等。比如借助网络技术,可以省去原材料与资料库房等耗资大项,凭几个精干的专职资料员和网络平台即可运行,因为网上拥有浩瀚的信息资源可供采集,而后通过局域网传送于读者。

如再进一步设想,则可以实行SOHO式“居家办公”,职工可以在家用电脑、宽带从事新闻资料的标引和信息采集等,由此将大大节约办公成本,更进一步地提升行业竞争力。

依靠“个性化服务”越来越硬“软实力”要求以“个性化服务”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并以此做大做强,越来越硬。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有了新突破。比如,我们每期为《支部生活》提供文摘稿件;每天为国内部提供“长三角”新闻线索等,这些个性化服务均得到了客户的好评与认同,本身也显示了我们越来越硬的实力。

新闻资料工作可持续发展,呼唤打造“软实力”

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控制成本的压力尽管新闻资料工作部门几十年来为本单位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毕竟没有直接产生过什么经济效益。尽管新闻资料工作实现了数据电子化,但成本较高,而目前的利用率仍不尽如人意:

例如,上海某报业集团资料中心,2005年全年新闻资料数据库检索点击率达85.5万次,比去年增长8.9%。但如果用85.5万次除以全年365天,平均每天才2342.4次。

来自互联网冲击,读者“挑剔眼光”的压力互联网对新闻资料工作的最大冲击是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互联网毕竟并不是万能的,这对于本行业的编辑、记者来讲,可能并不适应。

于是机遇就留给了我们新闻资料工作者,然而这一口饭并不好吃,因为:1.互联网上虽有海量信息,但可能所需的就那么一勺;2.编辑记者自己也会上网查取信息;3.读者本来就是某些领域的行家里手。面对读者挑剔的眼光,新形势对本行业员工专职素养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本集团信息产业资源整合的压力资料中心与数字传播中心同属本报业集团,但两部门各自从排版车间拿取同样的版样文本,生成同样的DBF和HTM文件,却分别标引导入各自的数据库,又用各自的系统平台,这里就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与重复建设。另从工作效率看,资料中心某些数据标引工作,好多人一天做的工作量,数字传播中心仅用五分钟即可搞定。

另外本集团资料中心、数字传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部门设置“三家分晋”,但从“网络”、“信息”、“技术”业务上来讲,却是相去无几,而其他报业集团已有将“网络”、“资料”与“技术”合并,统称为信息中心的改革先例。

现阶段打造新闻资料工作“软实力”之探讨

团队如何打造“软实力”“凝聚力工程”落到实处。人才短缺、人才浪费、人才流失,这些问题一再警示我们,必须着力提升决策层的“执政能力”,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等。毋庸讳言,由于机制、体制不健全从而导致了用人方面种种弊病,也造成了我们目前“软实力”的不“硬”。

事实上,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一直在探索之中,有一种东西并非苟求于体制、机制,但却始终通用――“凝聚力工程”。

以人为本营造知人善用的和谐环境。“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这种“以人为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环境的和谐,不能想象在令人郁闷的地方,能者会脱颖而出,而他的创造性会“空前高涨”。

个体如何打造“软实力”高度的责任感。新闻资料工作属二线,为记者编辑提供资料服务,讲究的就是一种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因此它要求资料员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业务创新能力。这是新闻资料职业人的一种“内功秘笈”,也是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资料中心

上一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报纸品牌 下一篇:腾讯:看好与地方报纸网站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