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朝鲜几多冷暖

时间:2022-08-12 03:46:09

充满神秘色彩的朝鲜,目前或许更适合敢于冒险的商人

一份关于要求组织和帮助企业进入

朝鲜的报告,日前悄然递交到了福建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案头。

《望东方周刊》获悉,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希望福建省政府积极主动地与朝鲜政府和企业界交流,在朝设立办事处,创造合作机会,帮助福建企业及早抢占朝鲜市场。

“朝鲜现在的情形差不多相当于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现在进入朝鲜应该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最佳时刻。”有过两赴朝考察经历的福建省外经贸厅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王伟力对《望东方周刊》说,“朝鲜是位于我们家门口的一个待开发的、很有潜力的市场,目前中国企业到朝鲜投资,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环境公害的,几乎没有。”

据《望东方周刊》了解,目前中国进入朝鲜的民间资本基本上以中小投资为主,大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

福建企业试水朝鲜

8月31日至9月4日,福建省外经贸厅组织福建华侨实业集团等7家省内企业,开展了对朝鲜的经济商务考察洽谈活动。此次考察接洽中朝双方企业共达成14项投资和贸易合作意向,协议金额达778多万美元。

福建考察团此次取得的合作成果包括福建华侨实业集团与妙香经济联合体达成了投资200万美元共同生产拖鞋的合作意向;福州山和成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妙香经济联合体,朝鲜鞋类贸易公司签署了价值33万美元的供货合约;福州龙骅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拟投资10万美元在朝鲜直接生产眼镜等。

赴朝考察的7家福建企业中,只有福建华侨实业集团是国有企业,其余皆为清一色的民营企业。

“这是福建省首次以政府部门名义组团赴朝鲜考察,也是朝方接待的第一个来自中国官方的经贸考察团。”福建省外经贸厅外经处的陈奇告诉《望东方周刊》。

考察团的团长、福建省外经贸厅驻京办主任王伟力向《望东方周刊》表示,此次赴朝考察并非既定计划,而是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官员认为福建产业和朝鲜存在互补性,专门发来邀主请函,促成了此次合作。“朝鲜对民间的自发考察、投资行为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更希望政府出面进行合作。”

《望东方周刊》注意到,迄今为为止,包括福建在内的赴朝投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轻工产品,此次福建企业看来的是眼镜制造、服装来料加工、拖鞋生产等。这些企业负责人告诉《望东方周刊》,选择这些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劳务成本较低,当地商品需求量大”。

资本最后的处女地

“这是资本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也是最适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土壤。”上伟力认为,中国的产业转移除了遥远的非洲外,没有比朝鲜更好的选择了。“尽管朝鲜还是显得让人捉摸不定,但朝鲜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更多细节正在一步步明朗化。”

人们对朝鲜商机的关注,主要源于朝鲜潜在的广阔市场需求。朝鲜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实行供给制的国家,人口近2300万,面积与福建省相当。

根据福建省外经贸厅的考察结果,朝鲜目前总体经济形势虽然较为困难,但旧体制的坚冰开始趋向融化,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不可逆转。

朝鲜现在只向他们的友好国家开放,而在朝鲜人的心目中,中国经济比俄罗斯强,人民币可以在朝鲜流通,卢布却不行。同时,朝鲜民间对美日比较反感,美日资本即使要进入也很难被认同。从这一点看,中国企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根据朝鲜《外国人投资法》,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工业、农业、建设、运输、邮电、科技、旅游、流通、金融等各领域投资,并提供土地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充满诱惑的地方还在于,在物资紧缺的朝鲜,紧俏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现在朝鲜市场售价40多元的T恤衫,在中国的成本只有5元左右。同时,朝鲜人力成本极低,工人月薪一般不到100元人民币,最低的只需要20多元,因此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朝鲜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今后一段时间里,朝鲜商机更多的还是贸易机会,这恰恰又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福建的优势。”一位到朝鲜考察归来踌躇满志的私企老总对《望东方周刊》说,“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朝鲜,对于我们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前提要敢于冒险。”

合作伙伴是关键

目前朝鲜虽然有很多投资机会,但其经济的解冻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及自由贸易还相去甚远,赴朝投资隐藏着较大风险。

目前,在朝鲜的中资企业约有十几家,但成功者寥寥无几。

朝鲜在反垄断、工业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较少,行业保护和贸易保护较多,再加上交通运输不便,电力不足,即使在平壤也经常出现停电现象。这些客观不利因素,对外商投资企业都是很大的制约,这决定了投资者必须采取逐步扩张的渐进式发展战略。

有关专家提醒,朝鲜还是个依赖国际社会援助的国家,经济复苏也是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投资环境能有太大的改善,考察人员应事先对自己关心的领域和基础环境做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以免出现太大的投资风险。并且要选择官方机构或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可以说,在朝鲜的投资项目“成也合作伙伴,败也合作伙伴”。

在朝鲜,除了中、俄、朝交界处的罗先经济贸易区允许外国投资者设立独资企业外,其他地区均要以合营、合资的方式进行投资。据中国驻朝大使馆官员介绍,此前有温州人声称在平壤承包了朝鲜最大的第一百货大楼,目前还不可能,因为百货在朝鲜属于采购分配制度,即使里面的柜台也没有到承包的时候,“外商只能供货”。

来自中国驻朝大使馆的内部消息表明,目前朝鲜的外国投资主要来自中国和韩国,其中韩国也只是试探性地在开城工业区进驻15家企业,预计在今年年底将陆续投产,而中国企业的投资大多属于抢先占地盘的行为。

据透露,到目前为止,朝鲜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家,只有一些小商铺开始租给民众,大宗贸易都由政府出面完成,中国企业和商人首先要与朝鲜贸易省进行洽谈,而不是企业,因而赴朝鲜的投资者都必须注重与政府的关系,与政府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在朝鲜投资办实业的第一步。据说,朝鲜近年来成立了大批商社、贸易公司,对合作方讲究官方身份,门当户对,如果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自身力量去朝鲜寻找商机,很可能是连门都找不着。

上一篇:外国人在华求职现状 下一篇:西北大开发之巴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