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海建设中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时间:2022-08-12 03:37:03

新青海建设中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摘要:居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多元文化从来是源远流长与互补共存的,在新青海建设中青海人着眼于对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自觉建设、自信宣扬、自信扩展,紧紧围绕青海文化的独特价值,运用根基深厚、内容多彩的青海文化助推了青海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使青海文化以豪迈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赢得喝彩。其中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表现出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心胸及重在建设与开拓的理性。

关键词:新青海;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2)03—0042—0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是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这已是共识,是客观存在。

2007年5月在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的奋斗目标。解读这个目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建设新青海,首要前提是“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那么,什么是“青海意识”?从本质上来说,“青海意识”是青海人的一种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这其中既有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自知;又有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有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敏锐的洞察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自主适应、自我创新的强烈使命感。“青海意识”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建设新青海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文化自觉让新青海走向世界

所谓“文化自觉”,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解释为: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老还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青海人的文化自觉就是自我觉醒、理性反思、积极创建,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过程。

近些年,青海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撑才能走得更稳、更久。反过来,青海文化的发展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增长点,形成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思想、风尚与范式,这样才能使经济和文化相协调并互融共进。审时度势的青海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立足区域特色将青海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现代文化不断展示于世人,尤其是不断挖掘只属于青海的稀缺性的地理文化资源,让世人在一次次的文化大餐中知晓青海。创办于2007年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一跃跻身于世界七大诗歌节之列;“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把大美青海的文化根基一昆仑文化推向世界;还有“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等,属于青海的高原自然生态文化、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都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推介和具有现代创意的开发利用,无不表现出青海人对自己得天独厚、博大精深文化的准确把握和定位,也提升了青海人现代文化的运作技艺。一系列国际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使青海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建立在“青海意识”基础之上的文化自觉让青海人将长期以来封闭、荒旷、凝滞的文化价值不断激活。我们的文化自觉,既有满腔的热情,又不乏理性的认知。

去年,省委书记强卫在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上指出,“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几年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新青海经济社会建设中起到了文化的支撑、推动作用,担当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

二、文化自信让新青海生机勃发

文化自信,就是坚信自身文化理念的正确性,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倘若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不自信,就会陷入认识上的,就会因失去民族的文化之根而漂浮,同时,也缺失了对外来文化吸纳、消融、再造能力的基础。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长期以来,由于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的原因,处于相对封闭和被“边缘化”的历史发展格局之中,同外界交流不够,发展基础薄弱,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心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青海人本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遭到盲目追随西方文化思潮者无端怀疑、肆意解构,使得本身就缺乏文化自信的青海人感到茫然。如何摆脱这一现状,树立青海人的自信心,这是建设新青海的关键所在。

每种文化必有其自身的价值,青海文化能够绵延至今其独特价值就是多元一体。这种文化特征、格局是青海文化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一性,其独特价值是我省文化自信和自豪的丰厚积淀,隐含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文化发展的理想境界。青海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一个多族群、多宗教、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文化之地。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通过碰撞、融合、革故鼎新,共同营造了青海多民族多文化共融的辉煌历史,多样的文化表达方式以异常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丧失、消解各民族的文化印记;而且又形成了多元文化多维度存在的场景,小到一个院落里多民族、多的民族世代杂居,大到一个城区不同宗教及其具有影响的著名寺院和谐相处,如此的现象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这种多民族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穿透力,不仅是瑰宝、是记忆、是历史的财富,也是形象、是预见,更具现代的意义。它所包含的人史情怀和文化精神底蕴极为厚重,挖掘潜力巨大,将是引领新青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条宽广的绿色通道。

上一篇:柏思远:用行动翻译梦想 下一篇:秋燥時節養身重在養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