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时间:2022-08-12 02:43:18

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摘 要: 由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因此,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保证因素,是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其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企业成本浪费严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增强成本意识,完善组织结构,重视基础工作,对成本施行全过程监控并注重质量成本管理,才能够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 项目; 施工; 管理; 成本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082-01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它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营造外部环境的重要条件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三、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必须规范化

施工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它最直观,最敏感,也是最不容易实现管理目标。施工企业在对待施工进度管理的问题上,往往都是前松后紧,到合同后期感觉不能按时交付,迫不得已采取“救火”战术,抽调总部和其他项目的精兵强将大增援,最后勉强保住了总工期。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和业主制定的工期可能不合理有关,但是更多的是由于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项目的进度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过程不规范造成的。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度计划的编制者很难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的估计。气候的变化、意外事故,以及其他条件的变化都会对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产生影响,常常造成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产生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势必会影响到进度总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系统有效的进度控制措施,形成健全的进度报告采集制度并以此来收集数据,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来发现问题,并运用行之有效的进度调整方法来解决问题。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根据承包合同约定的工期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二是组织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三是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

四、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

3.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10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50万元。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

五、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

上一篇:对公路沥青路面破损原因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