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TDP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

时间:2022-08-12 02:36:30

电针+TDP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

摘要:目的:探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较佳方法。

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电针+TDP综合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达85.96%。

关键词:电针+TDP原发性痛经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0-01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甚至剧痛晕厥,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临床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疾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

1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均来自康复门诊,年龄13~40岁,其中13~25岁者39例,25~40岁者23例,病程小于1年者18例,1~5年者34例,5~10年者6例;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天者24例,1~7天者38例。

2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用双侧三阴交、子宫、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太冲、地机、次髎;气血亏虚型加血海、脾俞、膈俞;寒凝血瘀型加关元;肾虚型加肾俞、太溪;血瘀夹热型加行间;胀痛型加肩井。施以针刺治疗。

操作方法:先令患者排空小便,嘱病人取仰卧位,暴露穴位,局部定穴、揣穴后常规消毒,然后用30号2寸毫针在上述穴位进针约1寸左右,行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关元时,先垂直进针约1-2分,然后针尖略向下刺入约7-8分,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后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暴露部位照TDP,热量以患者舒适为度。毎日1次,连续5日,每次30分钟。于月经期前3天开始治疗,下次月经周期同一时间再次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结果

3.1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如下治愈:疼痛消失,停针后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未复发者;好转:连续3次疼痛减轻者;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本组62例,治愈43例,占69.35%;好转9例,占14.52%;无效10例,占16.13%;总有效率83.87%。

4典型病例

张某,女,36岁,2010年6月22日就诊,自诉婚前有痛经史,婚后痛经史持续至今,每次经前5天左右开始小腹、胀痛,疼痛剧烈,拒按,经行后症状立刻缓解,经行紫黯,有血块,检查见舌色紫黯、脉涩,以双侧三阴交、子宫、足三里为主穴,配以关元、肩井穴。治疗1疗程后,患者即诉症状消失,仅小腹胀痛,但较前明显减轻,经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与肝、肾、冲、任有关,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其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与经期或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冲任、子宫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经血为寒湿所凝,又或肝气郁结,瘀阻胞宫,不通则通,加之体质因素若肝肾不足,胞脉不养则“不荣则痛”经净后,冲任、子宫气血渐复,则疼痛自止。治宜补肝肾、调气血、散寒祛湿、调经止痛。在针灸选穴上,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是临床治疗痛证的要穴,也是妇产科临床常用穴之一,强刺激可以活血、行血、补益气血,从而使瘀滞得通,通则不痛。针刺子宫穴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足三里是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之经穴,针刺具有补虚、补益气血、调理经气之功。TDP烤灯能散寒止痛,活血祛瘀。太冲、地机、次髎疏肝行气止痛。血海、膈俞、脾腧补益气血,气血得充则胞宫得以濡养,荣则不痛。关元属任脉,通过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补元气散寒、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针灸治疗痛经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丛集性头痛和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分类... 下一篇:剖宫产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