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要诀 16期

时间:2022-08-12 12:35:22

在学界持续争议未来城镇化路径选择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选择了棚改——一个具有强烈民生色彩的突破口,作为新型城镇化“新”的开篇

迹象表明,棚户区改造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

6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在学界持续争议未来城镇化路径选择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选择了棚改——一个具有强烈民生色彩的突破口,作为新型城镇化“新”的开篇。

国务院会议特别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棚改的信贷支持。但棚改大都是难啃的鸡肋,一些项目的商业开发价值甚至为零。对于习惯“押大小、赌输赢”的商业银行来说,给棚改项目贷款,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亟待有一个金融“庄家”坐镇,对棚改“输局”通篇谋划,变“输”为“赢”,从而吸引更多“玩家”参与。

恰逢此时,新任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明确提出,今后将继续加大对棚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2005年3月,国开行曾为辽宁棚改工程发放首笔30亿元贷款,开启中国银行业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先河。此后,这套特色鲜明的棚改融资模式在各地迅速推广。目前,国开行的棚改项目已经扩展到除外的全国所有省份。

作为贯彻“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显然是最适合的棚改“庄家”。用前任董事长陈元的话说: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是“建设市场”,而后者是“利用市场”。国开行“用建设市场的方法,而不是用财政和行政的办法,去实现政府目标”。

事实上,国开行已成为金融支持棚改的主力银行。从2011年起,该行每年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1000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已累计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5116亿元,占同业的一半以上。其中,仅棚户区改造贷款就达3324亿元。

在国开行的融资引领作用下,工行、建行和农行等商业性银行的保障性住房贷款也持续增长。有的甚至同比增幅超过120%。

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上任后确立的开发性金融“三性”原则是:项目自身的战略必要性,整体业务的财务可平衡性,和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他强调,政策性贷款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也要严格坚持风险控制。

但一个关键问题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何将棚改这桩“赔钱生意”做出商机,产生吸金效应?其核心要诀就在于,要通过“棚改”工程,实现城市价值、土地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进一步提升。用陈元的话说,“赌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上周,在赴吉林省调研棚改项目期间,记者发现,棚改现在已成为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融资“快车道”。通过棚改项目撬动,搭乘开发性政策贷款“快车”的,已不仅限于保障性住房,还包括工厂搬迁、企业节能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区划调整,乃至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等等。

吉林市哈达湾片区,是全国最后一个尚未搬迁改造的“一五计划”老工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版图的扩张,这片原处城市下风向的工业集中区现在已变成核心区。但片区内,现有的水泥、造纸、碳素和铁合金四大支柱企业连同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企业,每日排放的“三废”却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令人难以忍受。

在国家开发银行以棚改立项,对哈达湾片区进行综合整治后,未来这片废旧工业区将变成物流、商贸、休闲和居住一体的滨江新城。

有些棚改项目,虽然本身并不具备太多商业价值,但通过城市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的聚集,周边土地实现升值,新的服务业需求日渐增长。甚至在长白山脚下,一座小镇也正在谋划通过“林业棚户区”改造,撬动开发性贷款,将景区变成“世界级”旅游区。

棚改项目虽然微利甚至无利,但正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地方融资平台务必要学习参悟的“新融资指南”。

上一篇:手游疯狂季 下一篇:华锐风电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