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顾护脾胃在“治未病”上的作用

时间:2022-08-12 11:47:51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顾护脾胃 中医药疗法

中医学的“治未病”,作为一种重点的预防疾病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第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这都说明了“治未病”是古代“上工”具备高超医术的重要体现。脾胃乃后天之本,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顾护脾胃在“治未病”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治未病”思想的含义

所谓“未病”,指疾病前期,体内虽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病未成时进行防护调解,是中医学的主要理念之一。“治未病”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即注意保健,养护身心,预防疾病的发生。《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所谓“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先兆小疾存在,即疾病时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重视治未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二是既病之后要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金匮要略》中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三是指病后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康复与防止复发。如《素问・热论篇》:“帝日: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日:“……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火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均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的目的在于及时调整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使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2 顾护脾胃,未病先防

《内经》中指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若正气充足时,邪气无法侵袭人体,则不发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虚弱,不足以抵御外邪时,邪气乘虚而入,而发生疾病,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未病先防,就是指在机体未发病之前,提高人体正气,即顾护脾胃之气,从而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伤寒论》:“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即疾病未发之时,截断其发病趋势,使脾胃健旺,营卫调和,则自汗得愈,以达到预防之目的。

3 健胃祛邪,既病早治

《伤寒论》中十分倡导既病早治的观点,而且把它作为预防疾病传变的有效手段,其意义在于将疾病扼杀于萌芽状态,勿失治病良机。“太阳病,头痛已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说明邪在太阳,且有向阳阴传变的趋势。《灵枢・九针论》日:“阳明多血多气,”“刺阳明,出血气”。故刺足阳明经穴能壮中焦正气,健胃祛邪,使邪不内传,待正气来复,立可抗邪外出而愈。《伤寒论》:“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用桂枝汤目的有二:一是补益脾胃中气,祛邪外出;二是外散风寒表邪,扶助卫阳。体现了张仲景在治疗疾病的早期就重视脾胃,见微知著,防治并举的思想。

4 扶脾益胃,已病防传

当疾病已经发生,原则上要尽早祛邪外出,但有时祛邪反会损伤正气,若遇正虚之人,单纯祛邪未必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扶助脾胃正气,防邪人里内传,是很有必要的。《伤寒论》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少阳居于阳阴与太阴之间,其传变趋势可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邪传阳明则热化,邪人太阴则寒化。故以柴胡、黄芩清少阳胆腑邪热,防传阳明;半夏、生姜健脾和胃,顾护太阴,使邪不得复传三阴;再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中气。又如“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此为脾胃虚寒,寒湿停于中焦,可见轻度下利,因无热邪伤津,故口不渴。在通常情况下,脾胃虚寒轻者可用理中汤温中散寒,重者则以四逆汤之类治之。此为治疗大法,寓补火生土之意,旨在扶助脾胃正气,防止邪由太阴传人少阴,脾病及胃。

5 调养脾胃,病瘥防复

在疾病已治后期,病情虽向愈好转,但仍有正气待复与余邪未尽并存的状况,此时若调理不慎,极易引起病情再发或复感新邪,以致前期的治疗功亏一篑。《伤寒论》:“病人脉已解,而且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当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说明病后的调养,应该节制饮食以保养脾胃。“微烦”乃因“病新差”,“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食积化热而上扰心神所致。故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取,休养脾胃,以待脾胃功能恢复,着重从脾胃的角度阐述疾病恢复过程中应注意调养,以防病情复发,其预防之意隐然其中。可见《伤寒论》中处处注重对脾胃之气的调养,并将调养立于病变之先,其“治未病”之意不言而喻。

总之,“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内经》、《伤寒论》中的“治未病”主要体现在对尚无病之人的养生保健。顾护脾胃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从而丰富和拓展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们应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及时发现,予以治疗,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这对现代预防医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月经错乱性不孕验案四则 下一篇:化瘀清热法治疗经间期出血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