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河生命的哲学反思

时间:2022-08-12 11:40:08

探讨黄河生命的哲学反思

黄河的生存权作为黄河生命存在的本质特征,完整性、连续性是黄河实现其本体属性和所有功能的根本前提,但黄河的完整性、连续性通常要通过水域,并通过动态的水流来显示其生命的活力。因此,黄河生存的最重要保障是维持黄河的基本水量,只有水量才是显示黄河这条河流存在的基本要素,虽然不同的河流对水量的要求有差别,但通常会有一个基本的水量,这既是河流区别于溪流的特征又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因此,完整性、连续性和维持这些特性的基本水量是黄河生存的保证。维持黄河的生存权要求人们在利用黄河资源时,充分考虑不夺取黄河生存的基本水量,不人为分割水域,一切行动均需按照黄河的生态规律,并在观念中把尊重和维护黄河的生存权利放在重要位置。黄河的健康权黄河的健康权是在黄河生存权基础上的更高权利要求,而这一要求对黄河的存在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必须的。所谓黄河健康生命通常是指黄河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未受到损害,系统处于正常的和基准的状态。黄河健康状况的评价可以由黄河河道过流能力、水质、河口湿地健康程度、生物多样性和对两岸供水的满足程度等指标来确定。人类认识领域中的黄河健康生命通常是指黄河生态功能与服务于人的经济功能都能处在正常状态,但两者既紧密联系又常常发生矛盾。一方面人类要尽力强化黄河的经济功能,但另一方面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又损害黄河生态系统健康,也使得黄河的经济功能被弱化。黄河健康生命的观念需要人们认识到生态功能是经济功能的支撑力量,要求重视黄河的生态功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权从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既不会有只有权利而无义务的主体,也不会有只有义务而无权利的主体,任何权利都是与义务对称的。河流承载着对人的义务,必然就拥有自身的权利。作为权利的所有者,它有权维护自己的生存利益,对侵犯它利益的行为提出挑战。当人类损害它的生存利益时,它有权做出反应。赋予黄河基本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也就规定了对黄河的责任与义务,这意味着黄河不再仅仅只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资源,而是需要像尊重其他生命一样,给予黄河必要的尊重。因此,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就意味着:(1)必须优先满足黄河的生态需水量,经济活动只能按照黄河生态规律进行,不能让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2)经济活动中的大量污染物不能直接排入黄河,导致河水质量持续下降,使各种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流域环境不断趋于恶化。在黄河这个自然生态系统和开放生态系统中,不能只强调人的需求,还要从黄河本身的需求出发,协调人与大河之间的矛盾等。总之,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权不仅要求基本水量维护黄河的自我维持能力,还要求有清洁的水质,稳定的河道,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系统论哲学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的属性,人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和参照系。价值既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又有其主观的反映形式。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离开了人以及人的评价,任何事物是没有价值的。从哲学的对象和任务看,系统论哲学价值论在哲学原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象为哲学的价值导向功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追求使命,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基础和功能,强化了哲学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提升了哲学的时代感和现实力量,丰富了哲学的基本内涵。关于黄河的价值,目前通常区分为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黄河具有的外在工具性价值,如黄河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等,无疑会得到一致的承认。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黄河内在价值的确认,是关系到黄河能否拥有自身的权利问题。因此,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需求出发,通过系统论哲学价值论对黄河具有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科学治理开发和管理黄河的实践,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于中华民族。

对黄河健康生命危机的哲学反思

每一条河流对于自然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黄河健康生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一个自然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对外界行为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和规范性。因此,一旦黄河健康生命发生危机,以黄河为依托的其他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塔里木河流域罗布泊、楼兰古城的历史悲剧,就是触目惊心的例证。黄河健康生命危机的主要表现近20年,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承载压力日益增大,以下游断流为标志,黄河健康生命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下游河床显着萎缩,过洪能力急剧下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与河争地”“与河争水”(超量引水、大量挤占河流生态用水),不遵循黄河自身发展的规律,下游河道长期持续小流量,导致下游河道主槽淤积严重,河道不断萎缩,横比降在加大,“二级悬河”形势不断加剧,大大降低河道排洪能力。二是上中游河床萎缩日益扩展,同流量水位不断升高,以往只有下游河道才有的“地上悬河”在上中游已经出现。上中游河床持续萎缩的现实,已经凸显出黄河生命的脆弱。三是黄河水资源入不敷出,可持续支撑能力正面临极其严峻的危机。目前,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占全国总数12%的人口和15%耕地的发展。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70%,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四是黄土高原地区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对黄河健康生命危机的哲学认识与反思人类自从在地球上生存之日起就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界,通过获取自然界的物质资料来维持生存需要和建构社会物质文明。在很长时间内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有限的,自然所受到的干扰处在可以恢复的限度内。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由于用水需求的极大增加,人类开始盲目地开发利用河流、改造河流,与河流长期处于不协调的状态。由于长期以来忽视黄河本体生命的健康,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和索取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致使黄河1972年首次断流,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其中1997年全年断流长达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km,城乡、工农业用水全线告急。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和河流危机迫使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生态危机和河流危机的认识局限于技术和经济的层面。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步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从西方社会文化的深层寻找环境危机的原因已形成一种强大的趋势。有些学者看到了在技术和经济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造成了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导致了生态危机和河流危机。更多的哲学家开始呼吁放弃人类统治自然的哲学,建立尊重自然的生态哲学;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方向。对生态危机的反思走向哲学层次是对生态危机的认识的深化,它打破了那种认为生态危机仅仅是经济和技术实施的不当而造成的观念,是局部的、偶然的肤浅认识,转而要求建立一种全面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生态自然观和价值观。正是在这股的反思潮流中,人们对河流危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反思。黄河健康生命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人与黄河的关系被破坏,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工业文明的价值实质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核心,那么,河流危机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工业文明对河流的征服和控制导致了全球性的河流危机,直接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人类只有把对河流危机的思考提高到文明批判的高度,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和克服目前日益严重的河流危机的方法。这不仅需要调整人类的政 治经济制度,还需要调整人类的价值观,树立尊重河流的基本态度。

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建议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个基本观点认为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要受制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人同自然的和谐要以人与人的和谐为前提。当代的社会生态学也强调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放在社会关系中考察,强调社会改革对于建立健康的生态的优先性。从现实看,人和人之间的不和谐造成人和自然之间的不和谐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人们破坏自然环境和河流健康生命时的一个借口是发展经济。殊不知,很多时候缺的不是发展,而是均衡的、和谐的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河流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河流的命运直接映射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兴衰。为此,针对当前黄河科学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实践要求,结合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系统论哲学思辨,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出以下建议。重新认识黄河要重新认识黄河,就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不用老观念、老思路看新形势,加深认识黄河的特殊性,认识黄河在全国水利上的地位和重要性。黄河自古以来水沙关系就不平衡,民国之前的不平衡是被到处漫溢的危害遮盖了。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安澜,岁岁平安,但安澜中潜伏着危机,现在黄河下游河道比1950年长高了2~4m,大约100亿t的泥沙淤积在河道内。这主要是水沙关系不平衡造成的,认识到这种特点,结合黄河的实际去开展工作,就要学习借鉴前人的治河经验,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治河实践,坚定不移地去推进调水调沙,实现黄河的水沙平衡,以此为基础才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深入研究黄河认识黄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黄河的问题,解决黄河的问题需要靠科学的手段。黄河上现在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2004.8”洪水,当时小浪底下泄流量大约是2500m3/s,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加水不多,但洪水演进到花园口断面的流量却达4000m3/s,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驼峰现象”呢?是不是由于高浓度细沙的水流在演进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变化,30年来多次出现类似这样问题,其机理究竟是什么?与河床变化有何关系?与泥沙的颗粒级配有何关系?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揭示其变化的规律。诸如此类的问题依然很多。深入研究黄河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研究;必须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要求与黄河存在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去研究;必须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针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去研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必须与时俱进地去研究。只有掌握黄河的规律,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生产运行体系,才能更好指导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实践。更加尊重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就是从尊重黄河的角度出发的。20世纪之前,治河以控制为手段,但是,一味地控制洪水出现了很多其他问题。1958年,花园口出现22000m3/s的大洪水时,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是8000m3/s;1982年,花园口出现15300m3/s的洪水时,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是6000m3/s;1996年花园口出现7600m3/s的洪水时,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是3000m3/s;进入21世纪,黄河没有发生一场超过4000m3/s的大洪水,2001年,黄河花园口下游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是1800m3/s。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治理,塑造黄河的主河槽,加上游荡性以及“二级悬河”发育,一旦发生大洪水将直接冲击大堤,有决口改道的危险。尊重黄河就要正确认识黄河的所有问题,要辩证看待这些问题。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讲过,治理黄河不但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哲学家。要综合考虑分析,河流一定要有洪水,没有洪水相当于人没有脉搏,没有脉搏就没有生命。荷兰专家首先提出从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国内也在逐步转变,以实现洪水的资源化。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不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朋友,人类不再是自然界的破坏者,而是自然界的保护者。对黄河水利委员会来说,就是要以确保防洪防凌安全为中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工作中不干或少干那些竭泽而渔、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事儿,要适时处理好各方诉求,千方百计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既要着力增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又要着力提高黄河对民生改善的保障水平;既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需求,又要努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问题;在防汛抗旱中,既要保障黄河的防洪防凌安全、又要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既要满足受益群众的需要、又要保护受影响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又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上一篇: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下一篇: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