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年伊始的双“马”奔腾看即将到来的移动支付革命

时间:2022-08-12 11:36:43

从马年伊始的双“马”奔腾看即将到来的移动支付革命

今天人们出门需要检视的必带三件套是钥匙、手机和钱包。如果忘了其中一样,不言而喻,你今天的生活会有点惨:没有钥匙你不得不撬窗回家,没有手机你就像身处缺少信息沟通的沙漠,没有钱包你更是寸步

难行。

然而马年伊始,支付宝和微信就展开一场“双微大战”,双方争夺的焦点,正是如何消灭你手中的钱包,人称移动支付大战。大家知道,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属于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两大巨头的领军人物恰恰都姓马——马化腾和马云,因此也可以叫做双“马”奔腾。

马年伊始的“双微大战”

1月上旬,支付宝接连挥出两记重拳:1月9日支付宝联合拥有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推出微博支付,进一步加强其向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渗透;1月11日新版支付宝钱包(8.0版)全面上线,众多界面优化和新功能加载项中,最大亮点在于增加了会员卡功能以及“6位手机支付密码”,进一步简化了消费者的支付流程,同时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了会员营销和管理工具。由于支付宝的母公司阿里巴巴于去年入股了新浪微博,支付宝联合新浪微博推出微博支付之举,被认为是挑起了一场与微信支付叫板的“双微大战”。

而微信支付已经先行一步。2013年8月,微信宣布在其5.0版本中加载支付功能,在完成与银行卡信息绑定之后,可以一步完成支付操作。根据《经济观察报》一篇报道称,截至2013年11月20日,开通微信支付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也就是说,微信支付功能几乎是以日均新增20万用户的速度在飞速发展。

最新的例子是,“双微大战”已经进一步蔓延到了对于打车应用软件和对用户的争夺之上,展开了号称“花坐公交的钱打车”,甚至“打车不花钱”的拼争。支付宝方面高调宣布,支付宝钱包联合“快的打车”追加投入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支付宝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到1月25日活动上线仅3天,这一活动的日成交订单数已突破10万笔。

据悉,此前微信方面联手“嘀嘀打车”力推微信支付,乘客和司机每单各奖励10元。随后,支付宝方面“豪掷”5亿元,乘客无论是从“快的”还是支付宝钱包内进入打车流程,用支付宝付款后,司机当场将获得15元奖励,乘客则当场减免10元车费。

某报记者在手机里下载了号称“打车神器”的两款软件之后,亲自体验了一把:在手机上打开“嘀嘀打车”,发出语音订单,不到半分钟就有出租车司机抢单成功。10多分钟后,出租车到达目的地,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是14元。记者通过微信支付,当场减免10元,也就是仅需支付4元。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手机连接的“嘀嘀打车”账户收到了车费14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嘀嘀打车”还另外奖励他10元钱。微信支付每次接单奖励10元,一天最多5单。而如果用支付宝付费的话,每次接单奖励15元,一天最多5单。

对于这样一种“烧钱”式的竞争,不少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笑称“坐收渔利”,并希望“继续”。而业内人士直言,两个打车软件之间的较量,其实是阿里巴巴、腾讯两大互联网金融巨头之间的竞争,其根本目的是占领有巨大潜力的移动支付市场。

所以,专家认为,以火药味十足的“双微”大战为标志,2014年无疑将成为移动支付爆炸性增长的一年。

移动支付面面观

那么,到底什么是移动支付?它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和便利呢?

什么是移动支付?通俗讲就是指用户绕开了使用现金、支票或银行卡刷卡这样的传统付账环节,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主要指手机)完成购物消费所需的转账过程。根据易观智库《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期内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3343亿元,相比二季度末的1224亿元,单季环比增长高达173.1%。

根据易观的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中,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 (含微信支付)分别以64.4%,24.2%和4.1%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前三位。三家企业总计占据了整体市场92.7%的份额。这三家公司的移动支付产品,也正好代表了当下该类产品的三种主要模式:支付宝的移动端产品——支付宝钱包,代表的是纯软件应用形式的支付客户端类产品;而让财付通在移动支付环境大放异彩的是移动社交类应用——微信在其内部实现的“微信支付”;拉卡拉则算是硬件刷卡器支付模式的代表产品,它的生存之道是紧紧绑定在中国最大的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同时也是在银行卡产业具有核心地位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联。

可以断定,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应用,将递进式地推动三个层次的改变。首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智能化;其次,规模巨大而潜力更大的整个第三方支付产业会迎来新一轮洗牌;而这一波潮流将引发的最深层次的改变,最终会撼动整个传统线下商业体系,推动企业线上和线下经营的整合。

所以,从支付效率、财务管理以及理财应用等多个维度来看,移动支付都在支付领域形成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出门不必带钱包,不怕遇上假钞,不用担心找零,更不必费心记账,却还能随时随地查看你的理财成绩单或者进行信用卡还款,更有大量的即时优惠券可用。这些都不是白日梦,而是移动支付技术为消费者打造的便捷福利。

“会赚钱的钱包”:对传统钱包的颠覆

支付宝钱包是支付宝于2013年初推出的移动支付新产品,它的宗旨就在于最终颠覆传统钱包的概念。支付宝所打造的这款“在线钱包”的应用,在其首个版本中就提供了包括全新的声波支付(可以在两个手机之间方便地转账)、转账、二维码扫码以及条码支付等4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同时还帮助用户整理收纳自己所有的银行卡以及优惠券信息。

2013年6月,一款可投资于货币型基金的明星理财产品——余额宝——横空出世,它生来就与支付宝钱包全面绑定。正是基于支付宝钱包账户已经与用户的银行账户对接,才让传统的基金购买流程被大幅简化。用户在钱包平台上可以随时随地监控资金收益情况,而T+0的实时交易机制也让用户可随时赎回余额宝内的资金,并用于支付其他消费项目。正如支付宝钱包的广告里说的那样,余额宝让这款虚拟钱包的功能再跃一个台阶,成为“一款会赚钱的钱包”。

支付宝公司将电子化钱包与传统的实物钱包做了一系列对比。比如,余额对应现金,快捷支付对应银行卡,电子会员卡对应实体会员卡,优惠卡对应实体优惠券,旅行票券对应酒店预订短信和登机牌等。电子化钱包的便捷性优势一目了然,另外还兼具余额宝理财以及公众服务号等功能。所以支付宝公司自信地宣称,支付宝钱包与传统钱包之间所展开的已经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言下之意,传统钱包必败。

微信支付另辟蹊径:与广大商家握手

然而,当支付宝这个第三方支付的“老大哥”在移动支付的创新之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在2013年夏天,“老大哥”居然遇到了一个资历尚浅却有勇有谋的对手,那就是微信支付。

加载了支付功能的微信对外界彰显了其作为移动社会化电商平台的潜质。所谓社会化电商,是指基于社交网络、微博等社交性质的网络平台,通过好友关系形成的社交互动、口碑营销,最终产生电子商业交易业务。

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内,微信这款中国最成功的移动社交类应用将个人用户之间的通讯交流定调为“以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却正是依靠私密好友的强关系链条,迅速储集了2.7亿的每月活跃用户。

与好友的交流分享平台相平行,微信的研发团队很有远见地打造了“公众平台”这一商业级平台产品,鼓励企业级客户以“服务号”或“订阅号”的身份进驻。这些公众号的各类商业信息,先形成对单一用户的推送;如果用户觉得信息有用,也会在好友圈内

分享。

庞大的流量、更有效的信息传播路径,再加上支付功能,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交易闭环。这意味着,对于腾讯而言,利用微信平台打造一个独立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时机日渐成熟。

在支付产品的用户体验上,微信支付刚一出手,便给了“老大哥”一个下马威。在完成与银行卡信息的关联录入后,微信支付只要求用户输入一个类似登录个人银行账户所需的6位数字密码,就能一步完成支付操作。而那时的支付宝钱包,仍然坚守着传统电商时代延续下来的那一长串内容复杂的密码,还要再经过手机短信的安全验证方可完成转账。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微信大踏步向线下具有连锁性质以及有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示好”,鼓励其接入微信支付。从友宝自动售货机,到全国范围内的400多家电影院……临至年终,微信支付又宣布与餐馆连锁店“海底捞”达成合作,用户在全国近百家海底捞门店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埋单。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得以从传统商业到网上商业模式转型的一个天然突破点。而微信的野心,正是想成为千千万万传统商家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平台级产品。

移动支付激战正酣

在后生可畏的微信刺激下,“老大哥”支付宝开始奋起直追。支付宝先后拿下了银泰百货、万达影院、金逸影城以及12306铁路在线售票系统的支付合作,2013年末又与拥有5000家门店的广东连锁便利店美宜佳达成合作。

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移动支付圈地大战已经横扫了打车、餐饮、商场、影院、便利超市、快捷酒店……几乎覆盖了整个线下生活商业体系的多个细分业态。

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在社会化电商方面存在劣势,这也催生了后者在 2013年4月底,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约18%的股份。在完成这笔战略投资之后,双方在业务层面展开合作,首先是2013年8月完成了新浪微博与淘宝账户体系的对接,推出“微博淘宝版”,为“双微大战”积聚实力。

新浪微博为在微博开设了账号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和粉丝、消费者互动,积累客户群的途径。商家可以直接通过微博商品、会员卡,消费者则可以形成“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的行为,这正是社会化营销的意义所在。

在新浪微博最新升级的移动端中,个人账户信息一栏中新设“微博支付”选项,其中汇总了用户的购物记录和卡券信息,并预留了“热门商品推荐”的商品展示位。完成支付宝账号信息绑定的用户,在微博中浏览到某条购物信息,可通过扫二维码或点击“去购物”的功能键,然后输入6位支付宝手机支付密码和手机短信回执的验证码,即可完成快捷支付。

尽管支付宝紧随微信,在自己的钱包应用中也加入了所谓“公众服务号”业务,并极力拉拢如中国联通、麦当劳、12306这样的明星企业和重点民生项目,希望在短时间聚拢人气,吸引更多商家。不过,截至目前,微信平台上所积累的商铺数量已经远超和支付宝钱包合作的商铺。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春节常说的讨喜话语,在今年春节假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继免费打的之后,支付宝与微信在春节期间又相继推出电子红包,在推动全民“抢红包”的同时,也进行着一场争夺客户的暗战。

不管这场“双微大战”怎样深入下去,最终结果如何,必须承认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微信与支付宝钱包这些各有所长的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动下,一个支付的新时代开始了。

挑战传统支付模式的困难

移动支付方便快捷吗?事实上,正如互联网分析师钱皓所说的那样,移动支付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这种传统的、人们都习惯了的支付方式。在网上交易中,电子支付是个必需品,但若在非网上交易中,人们还是可以用现金和银行卡。虽然支付宝和微信都号称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但银行卡的用户更是大得吓人。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9.66亿张,同比增长16.65%,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2.92张。

如果真的如专家想的那样用移动支付实现网上和传统商业的闭合循环,那么品牌商可以与消费者在资金上直接关联,传统的商城恐怕前途艰险。以率先与微信达成合作的服饰品牌绫致为例,如果一个消费者进入其店铺中,看中了某款衣服,试穿之后,打开微信扫描一下衣服吊牌上的二维码,可以在店里下单,也可以在微信下单。如果使用微信下单,就将货款直接打入了绫致的账号,等于是切走了百货商场的订单。那么联营制的百货商场,无法按照订单与品牌商分成,更别说拦截货款。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线下支付中,用户有退货退款的需求,则需要将钱返回到用户的支付宝账号中。这意味着,支付宝钱包还需要将订单详情与金额款项绑定,才能够做退款事宜。而目前支付宝当面付尚不具备这项功能。这也为实体零售埋下了退换货纠纷的隐患。

安全问题,肯定也是消费者未来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据《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存在疑虑,对安全问题存在疑虑的用户超过60%,有安全专家甚至不建议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上述电子红包的推出虽颇受业界关注,与此同时,各种担忧也随之袭来,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对此,有警方提醒民众,目前手机支付都需要依靠短信校验码,容易被恶意软件截获,建议用户设置转账最高限额,且不要轻易通过搜索引擎下载安装所谓的“抢红包”软件,谨防存在欺诈链接的恶意软件。

上一篇:美军谈“虫”色变 下一篇:怀孕的小知识?孩子的大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