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绘画兴趣在教学中的培养

时间:2022-08-12 11:29:41

论幼儿绘画兴趣在教学中的培养

摘 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重点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游戏;趣味性;绘画;美术

一、游戏

游戏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是一种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设性于一体的玩耍活动和学习活动。如果在美术教育中将游戏作为辅助手段穿插在教学中,就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育的兴趣。

那么,在美术教育中怎样运用游戏呢?现就以下几种方法举例谈谈。

1.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诱导其“创作”思维

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教师运用一些“神秘”的游戏就会调动孩子们的全部注意力。比如,教幼儿画一个玩具,可以先把玩具藏在一个布袋里,不让幼儿看到,只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把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教师再用神秘的口吻请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样子、花式来设计玩具。结果,幼儿画的玩具无一相同。这样,幼儿可以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放开胆子去画,从而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因势利导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讲,教师在教育中只有证明其感到有很大的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幼儿学习圆形剪贴时,可以发给幼儿几块圆形饼干,教师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用嘴巴来画画,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太阳、西瓜……”“现在咬掉一口,像什么?”“背心、皮鞋……”“再咬掉一口呢?”“公u、小狗……”幼儿边吃边做发挥想象,吃完后,再教幼儿用圆形纸片开展剪贴活动就容易多了。

3.运用故意画错法,加深其记忆

这种游戏在美术教学中,可促使幼儿对所学知识引起更多的关注,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比如,针对幼儿画人物时,耳朵、眉毛往往漏画,手经常画在半腰上的毛病,教师在示范时故意画错、画漏。然后,通过让幼儿找错误的办法,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认识,以后老毛病就很少复发了。

上述列举的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一些美术技能。当然,游戏作为美术教育的辅助手段,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游戏要短小精练,内容必须与教学主题紧密相扣。在教学中,游戏不可喧宾夺主,为真正体现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服务。这样,作为美术教育辅助手段的游戏,就能真正发挥增加活动气氛、调节情绪、促进学习的“”功效。

二、电教媒体

1.音乐怡情式

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幼儿作画。当幼儿独立创作时,常规好的班级虽然很安静,但是时间一长,显得气氛沉闷,不利于幼儿发挥创造性思维;常规差的班级则叽叽喳喳不得安宁,互相干扰,容易使邻近的幼儿作品出现雷同。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不妨从愉快教学出发,在幼儿创作时放送一些适当的音乐,我们马上会发现情况大不相同:孩子们感到轻松,爱讲话的安静了,大家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热情积极的氛围中。

但在选择音乐上要舍得花点功夫。首先,教师应选择以愉快动听、悠扬舒缓的器乐曲为主,播放时音量要小;其次,不能放孩子们较为熟悉的乐曲、歌曲、流行歌曲等。当然,由于幼儿的好奇性强,在刚开始这种做法时教师应该简单地向孩子们说说放音乐的目的与要求,以帮助幼儿自然、自觉地纳入教师预定的轨道之中。

2.幻灯示动式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如何掌握整体构图,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时,如果我们采用幻灯片,就会两全其美。如,在画《美丽的春天》中,教师可在课前收集许多有关春的景、物、人等幻灯片,并在6分钟的讲解示范时间内,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讨论银幕上的图画怎样变动最好看,并把效果直接展示给幼儿,从而让幼儿感知到同样的几种景物,不同的布局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3.配乐拟声式

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背景音乐融为一体,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练习兴趣,培养幼儿想象创作的能力。例如,《赛马》的音乐,教师一定非常熟悉,那音乐形象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第二次中外加了我的一小段引导性语言:马儿们都急匆匆赶来赛马了,大家紧握着小旗等待着……哇,马儿跑得好快,可到底是哪匹马得了冠军呢?你喜欢的那匹马儿跑得快吗?你画出来告诉我吧!“听着听着,大家好像身临赛场,情绪越来越激动,音乐一停,马上与小伙伴交流了自己的意见,而后毫不犹豫地动手画了起来,摆脱了教师范画的约束,注意力集中,想象自由、丰富。”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并不需要固守某种方法,而应该根据需要巧妙结合几种方法,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让幼儿的创新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说的:“教师要用自己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袁淑恩.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2).

[2]袁茵,杨丽珠.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5(6).

上一篇:关爱华侨“留守儿童”,建设阳光和谐校园 下一篇:让课堂展示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