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的治疗及护理

时间:2022-08-12 08:33:44

乳糜尿的治疗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乳糜尿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31例乳糜尿手术患者,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共16例。B组采用改良后腹腔镜下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共15例。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肾周引流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肉眼血尿发生情况等。结果:31例患者均痊愈。A组手术时间(108.7±11.7)min、术中出血量(69.3±9.6)ml、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0±0.8)d、肾周引流总量(153.2±18.7)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8±0.7)d、术后卧床1周,肉眼血尿11例、术后呼吸道感染7例。B组手术时间(78.9±11.2)min,术中出血量(67.7±9.8)ml、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2.2±0.6)d,肾周引流总量(149.5±17.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0.5)d,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肉眼血尿1例、术后呼吸道感染3例。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结合针对性护理治疗乳糜尿,疗效满意。改良的后腹腔镜下肾门淋巴管剥脱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乳糜尿;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70-02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最常用手术方法。笔者所在科将该手术方法进行改良,采用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疗效确切,创伤更小。现将两种手术方法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乳糜尿手术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8~75岁。所有患者均有乳糜血尿的症状,病程6个月~11年,且门诊尿乳糜试验都为阳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共16例;B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共15例。入院后31例患者常规留取血、尿等标本,完成术前标本检查。泌尿系B超和/或CT检查排除泌尿系肿瘤。均在高脂饮食后1 h后作膀胱镜检查。6例患者膀胱镜下能见到一侧输尿管喷出乳白色尿液;25例患者通过留置输尿管导管,收集肾盂尿,观察尿液颜色并进行尿乳糜试验,其中2例患者双侧乳糜试验阳性,但仅一侧可见淡红色血性尿液,其余患者均为单侧乳糜试验阳性。31例患者均行单侧手术。

1.2 手术方法

A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B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门旁剥脱淋巴管剥脱术,均采用全麻,常规建立腹膜外腔。A组:打开肾周筋膜,将脂肪囊与肾包膜分离,分离、结扎、切断肾蒂血管,使肾动静脉骨骼化,最后将肾脏固定,放置腹膜后引流管;B组:直接找到肾门处,将肾门淋巴管与肾动静脉分离结扎切断,使肾动静脉骨骼化,放置腹膜后引流管,手术未将脂肪囊与肾包膜分离,不需要进行肾固定。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即给以低脂饮食;进食后第2天,在肾周引流管无明显引流液后拔除;术后1周复查尿乳糜试验,3个月左右复诊,以后随诊至少每年1次。

1.3 护理

均给予针对性护理,术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辅助患者进行相关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等;术后进行引流管护理,进行饮食及下床活动指导,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全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肾蒂血管、腹膜及周围器官损伤。术后正常饮食后复查尿乳糜试验均转阴,随诊时间6个月~6年,平均3.5年,未见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血尿情况、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乳糜尿大多由丝虫病引起,少数可由淋巴管炎性损伤,内部或外来压迫使淋巴回流障碍、瘀滞,淋巴液向肾盂溃破,进入尿液,而致乳糜尿[1]。有时尿液中可出现大量乳糜冻,导致尿潴留。患者入院后,应仔细询问排尿情况,观察膀胱区是否充盈,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因乳糜冻有时会堵塞导尿管,影响尿液引流,可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导尿管,乳糜冻不溶于水,持续膀胱冲洗并不能防止导尿管梗阻的发生[2]。

乳糜尿常为单侧发生,有时即使为双侧发生,也以一侧为主,只需行单侧手术[3],因此术前明确病变在哪一侧非常重要,膀胱镜检查是必须进行的操作。嘱患者高脂饮食,1 h后做膀胱镜检查。膀胱镜下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看见输尿管口有乳糜尿喷出,大部分患者需要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收集肾盂尿,因而膀胱镜检查操作时间较长。为减轻疼痛,增加患者黏膜麻醉下膀胱镜操作时的耐受性,常规30 min前给以杜冷丁75 mg肌注。必需告知患者应用杜冷丁后,可出现头晕、昏睡等不适,做好陪护,防止跌倒等意外。膀胱镜检查时,留置的输尿管导管必须做好标记,一般右侧为红色,左侧为黑色,并贴好标签。退出膀胱镜后,留置导尿管,将双侧输尿管导管与导尿管用胶布妥善固定,防止患者活动后输尿管导管脱落。每30 min观察肾盂尿颜色,发现乳白色或血尿应及时、准确记录。将搜集的肾盂尿标本左、右仔细标记后,送检做尿乳糜试验,并与检验科做好交接,严防左右标记出错,影响手术。

两种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做好充分术前护理准备。抽烟患者嘱戒烟,可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后需卧床1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术前必须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因为的后遗效应,有时患者仍未完全清醒,可发生呕吐。必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后引起误吸。术中气腹引起的二氧化碳吸收,部分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因此以低流量吸氧为好,防止呼吸抑制,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的改变[4]。二氧化碳引起的肩部疼痛常可以通过理疗、按摩等得到缓解。回病房后,肾周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及时观察引流管颜色及引流量。两种手术方法,一般都不会损伤大血管,因此引流量不会很大,为淡黄色,偶尔可夹有少量乳白色液体,因部分淋巴管未完全夹闭,在患者进食后可明显增加,此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十分必要。术后进食以低脂清淡饮食为主,防止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后引起乳糜瘘。恢复饮食后,如肾周引流管引流量无明显变化,可考虑拔除。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因对腹膜后的干扰少,患者肠功能恢复及术后进食时间明显早于肾蒂淋巴管剥脱术的患者,肾周引流管拔除时间也明显提前,但两者肾周引流总量未见明显差异。术后如患者肾周引流管的引流量短时间内明显增加,颜色鲜红,应注意心率、血压等得变化,警惕术后大出血的可能,及时记录、汇报[5]。

因为单纯肾旁淋巴管剥脱术术中不需要把肾包膜与脂肪囊广泛游离,不必要行肾固定术,因此麻醉消失后即可以早期下床活动。而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因游离广泛,术后必须作肾固定,肾脂肪囊的保护作用消失,为防止肾下垂及肾蒂血管扭转,患者术后必须卧床7 d,其中绝对卧床3 d[6]。因此术前必须指导患者习惯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指导床上活动双下肢,必要时可配合肢体气压泵治疗[7]。

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也不应忽视。因为乳糜尿的发生与丝虫病有关,对于位于长江中下游丝虫病疫区的患者,术后可考虑配抗丝虫治疗[8]。患者因为长期乳糜尿,营养成分丢失明显,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出院后饮食应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为主,近期内避免高脂饮食,以免淋巴管再通,症状反复。术后定期随诊、复查。

参考文献

[1]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7-588.

[2]付婷霞,刘冬梅.丝虫性乳糜尿790例动态观察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77-78.

[3]孙颖浩.中国腔道泌尿外科手术视频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86-187.

[4]李静,王玲,闫淑芹,等.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乳糜尿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41-42.

[5]丁炎明,孙燕.实用泌尿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70-178.

[6]梅骅,陈凌武,高新,等.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7-930.

[7]常红,刘淑珍,岳鹏王,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14-715.

[8]郭应禄,周利群,主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2-483.

(收稿日期:2013-09-08) (编辑:陈春梅)

上一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 下一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