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的价值是体育强国之路的永恒选择

时间:2022-08-12 08:28:58

尊重人的价值是体育强国之路的永恒选择

摘要:针对当今学界热点――体育强国战略如何实施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进行思考,提出体育强国建设(包括硬、软实力两方面),是一个具有相对性质的、动态可持续过程。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不应急于人为设立某种量化的、非常具体的所谓“体育强国的判定标准”。应首先站在人的立场上,追问这个“体育强国”为谁而建,之后是建的如何,即“好与不好”的问题。人自始至终要对体育强国之路的选择做出应有的价值判断。最后提出了关于建设体育强国和尊重人的价值的建议――体育发展依靠人、体育教育提升人、体育文化丰富人、体育运动适应人、体育科技服务人。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强国;人的价值;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6-0001-04

Respecting human values: the eternal choice for the way to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CHEN Li-guo,FU Xue-xin

(Physical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ssue about how to implement strategies for becoming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an issue widely discuss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day, the authors contemplated such an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cience of Marxism,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the building of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including the building of hard and soft strengths) is a dynamically sustainable process with a relative nature; to realize our dream to become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we should not rus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me sort of so called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judgment standards” which are quantified and very specific, in stead, we should, at the human position, first ask for whom this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is going to be built, and then think about how to build such a country, i.e. the issue of “good or bad”; humans should always make due value judgment on choices for the way to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Finally, the authors offer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and respecting human values: sports development depends on humans; sport education promotes humans; sport cultures enrich humans; sports activities adapt to humans; sport science serves humans.

Key words: sport sociology;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human value;soft strengths

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体育强国之路实际上就是通过作为价值客体的人的生动实践,对作为价值主体的社会、群体、他人和自我需要的一种满足过程,其核心旨趣在于尊重人的价值。对价值概念的通常理解,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人在价值关系中具有主客二重性,即人既可以成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要素,成为“需要者”,也可以作为价值关系中的客体要素,成为“提供者”或称“满足者”。前者我们称之为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后者则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人的价值”主要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人对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之需要的满足。尊重人的价值,也就是要尊重作为价值客体的人在满足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过程中的一切权利和创造精神,并尽可能创造便利条件,即从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切身利益出发予以尊重。但是如果从生活世界出发,“人的价值就在于对未来可能生活的追求”[1]。“在人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超越的整体过程中,存在着人的外在实用价值、内在精神价值、生活环境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的层面更迭和历史交错。此时,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样是唯物史观的最高理论旨趣”[1]。

建设体育强国,提升中国体育的整体实力(包括硬、软两方面实力),应始终坚持从“尊重人的价值”――这样的人道主义原则出发,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之路,这也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什么,为什么尊重?

所谓“尊重人的价值”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追求,而“人的价值追求”是人的价值(实现)过程在人的心理(包括社会心理和群体心理)和(个体)精神层面的起始驱动点。这就仿佛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对人类未来世界的企盼与追求一样,正是人的价值过程的主观动因驱动着人的价值不断地从主观领域向实践领域过渡,并借助于实践促使人的价值目的外化为现实。回眸奥运百年历史,世人经历了太多从“梦想”到“现实”再到“超越梦想”的周期性过程。而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起点源于人类对现代社会意义及体育发展的整体思考和终极价值追求。因此,尊重人的价值应首先从尊重人的价值追求开始,它是人的价值过程得以持续发生最终达到目标彼岸的起始驱动点。

其次,人的价值界域是富有张力的动态可持续过程,需要持续地给以尊重。作为客体的人所能提供的价值量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即人的价值存在界域。但是人的创造精神使这种界域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人的价值实现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简称为“人的价值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定体育价值目的的实现,往往只是标志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阶段性成果而已,决不意味着人的价值的静态存在,不能以此来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因此,金牌不是体育人应有的全部价值追求。“人所选定和创设的任何用于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成果,都不可能成为人的价值追求的全部内容和历时性终点,新的可能的生活目标又一定会不断地被人创设出来”[1]。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人的需要本身具有层次递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过程。当人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爱和尊重的需要,而最高层次则为自我实现的需要[2]。由于需要层次的不断发展,人的价值选择也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因而需要不断地予以尊重,直到永远。

最后,人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对人的价值追求的冷静判断,时刻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源于人的创造性实践。而尊重人的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的基本立场之一。人正是因为具有创造价值的价值,才具有所谓的“最高价值”!当今时代,体育实践内容日渐丰富,体育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性实践。正所谓,“世界上的一切价值都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建设体育强国,内容当然极为丰富,根本意义上说是人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因此要始终坚持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判定立场。追问“体育强国”为谁而建?之后才是建的如何,即建的好与不好的问题。人自始至终要对体育强国之路的选择做出应有的价值判断。

2建设“体育强国”:建什么,如何建?

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是国人心中的崇高愿望和奋斗理想。然而,“体育强国”作为抽象概念,至少可以有三种理解。首先,从国际关系学的横向角度来看,“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概念。“强国,即‘强大的国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2004),这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定义”[3]体育强国,亦即体育强大的国家。可是“强大”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概念,只有“相对”的强大,没有“绝对”的强大,尤其是在进行实力关系的考量方面,就更具有相对性。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过程学”的角度来看,“体育强国”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论是竞技体育领域中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还是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包括世界各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的事实。而这种“非均衡”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体育整体实力而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遍查世界体育发展的历史,试问哪一个国家被称为“体育强国”的历史时期,是其国家全部体育项目都是世界第一的?没有。“体育强国”并非意味着各个体育项目都强,而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基础上的整体强势。此外,“体育强国”的头衔也没有“永远强”的含义,“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体育强国”是一面“流动的红旗”,即一个动态的过程。最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体育强国”还可以理解为“(以)体育(来)强国”。

笔者以为:“体育强国”既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体育“非均衡”发展的事实,就我国体育发展的某些方面而言(如竞技体育中一些成绩优秀的运动项目),相对世界许多国家,应该说中国已经是“体育强国”。然而,在大众体育领域、学校体育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竞技体育中的田径、游泳等领域,我们在很多方面与那些所谓的“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存有差距。我们还只能客观、理性地说中国目前仅是“体育大国”,甚或仅是“金牌大国”而已,不是“体育强国”。国人拥有如此成熟的心态,相信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辉煌。

体育强国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今天能够以赶超的心态去实现体育强国梦想,但没人能保证30年后别的国家不会以同样的心态来赶超我们。事实上这样的赶超从未停止过。世界正是在这样一种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实践体育强国的梦想,不应急于设立某种量化的、非常具体的所谓“体育强国判定标准”。

“体育强国之路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选择”。理智之人会把体育强国的建设视为没有止境的历程;悲观之人则会消极地认为其难以实现。是继续选择此路,还是认定此路不通,该如何判定?这就涉及到了人的价值选择问题,如果一切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出发,我相信体育强国之路会越走越宽,否则再灿烂的金牌也难以掩饰人类诸多错误做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如前东德体科所的荒唐统计――每600粒药物换回一块金牌。

体育强国建设应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的内容。在这里,体育“硬实力”主要是指体育人口、体育经济力、显性体育资源力(体育场馆、设备等物质有形资源)等体育发展的有形要素。我国体育硬实力在举国体制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带来自身体育文化影响力、发展力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力的提升。因此,应在软硬兼顾发展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如何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问题。

体育界目前对体育“软实力”的内涵界定尚没有统一认识。田麦久先生[3]认为体育软实力主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威望和国际体育话语权等。”袁大任先生[4]在面对“中国在世界体坛缺乏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一实际问题时指出,中国应增强体育文化的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他认为“软实力,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影响力。”笔者认为,如果“硬实力”包括了有形的诸如“领土、资源、人口、军事力和经济力”等有形要素;那么“软实力”就应该是那些以精神、智力等“非物质”形态要素。体育“软实力”就应该是各种“软实力”要素内化为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特征与体育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体育“软实力”应主要包括:体育交往基础上参与和创设国际体育机制的能力;国民体育观念中蕴含的隐性体育资源力;依托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基础上的体育文化发展力;成功体育发展模式基础上的体育文化传播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文化凝聚力和创新力等无形要素。

因此,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解释“体育强国”的涵义或者忙于制定所谓的“体育强国建设标准”。而是首先要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出发,兼顾有形与无形要素两个方面,对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在体育人口与体育交往、体育经济与体育文化、体育显性资源与体育隐形资源等“硬”、“软”两方面都给以“尊重”。改变以往厚此薄彼的陈旧、错误做法,在持续发展我国体育硬实力的同时,着力提升我国体育的软实力。进而提高中华体育文化的创新力和在世界的影响力,让它为世界体育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做出更大贡献。

3如何使尊重人的价值成为体育强国之路永恒的选择?

第一,“体育发展依靠人”,即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实践活动和创造精神来开展。历史已无数次雄辩地证明了缺少人文关怀的单纯“技术健身”或“科技昌明”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运动技术本身也是在人的创新与实践中得到持续发展并最终服务人的。以为只要技术发达了人就会自然甚至“自动”健身的想法是缺少人文向度的思考的。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多维视角综合考虑人的多样化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体育事业的准则。“体育发展依靠人”的核心旨趣还在于坚持科学和人文融合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避免割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错误历史的再度发生,实际上是强调了对作为客体的人的创造和实践双重价值的充分尊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建设体育强国同样需要坚持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也是尊重人的价值。

第二,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应始终坚持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出发安排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此为基础,坚持“体育教育提升人”的理念。所谓“体育教育提升人”,即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应该始终围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来展开。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关系国家、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健康的身体为本”。体育教育肩负教育与健康的双重使命,是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翼奠定强健的体质基础!因此,在体育教育领域中坚持从尊重人的价值出发,坚持体育教育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服务的理念。这事关国家教育公平、学生体质和国家未来等多方面重大战略性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第三,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要为人的自我丰富和发展服务,即体育文化丰富人。体育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文化”,而是要将体育与教育、德育、智育、美育水融地结合起来。它是人类创造和实践活动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精神自我丰富的重要途径。例如:奥林匹克文化,它已经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竞技运动,而是富含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科学信息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文化创造活动和人类自省、丰富的过程,需要时刻予以尊重。无论是在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弘扬过程,还是当代体育文化创新实践过程,都需要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出发坚持体育文化丰富人的理念。核心目的是要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精神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四,体育运动(包括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两方面)都应该从适应人和为了人的适应角度出发,在最高的思想层次上认同体育运动领域中坚持尊重人的价值的深切函意和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竞技运动在举国体制的支撑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从我国改革开放和文化热兴以来,我们从未停止过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质疑。根本原因在于单纯的“造金系统”缺少对“人的价值”――人类核心价值足够程度的尊重。在极端的工具理性和极端的价值理性的之间徘徊、彷徨。此时,人的位置成为虚无。前者无疑导致了个人主义和金牌主义的迅速膨胀;后者为了掩饰举国体制或者说“举国体系”对大众体育资源的侵占和对公众权利的伤害,而有意引导人们走向空想化和虚妄的人性化泥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此时都成为一种用来掩饰“伤害”的符号,原本美丽的核心概念被篡改。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事业应始终坚持以尊重人的价值为基础,让运动员真正能够学习并掌握一些切实有用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提高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再给运动员发一纸无内容的学历文凭。大众体育同样应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确定各项改革的战略规划,兼顾集体利益目标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满足。

第五,体育科技事业要坚持尊重人的价值理念,应围绕着“体育科技服务人”的理念来展开。人们总是希望利用各种体育科研成果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开心!“科技奥运”的成功实现不仅仅是科技攻关的骄傲,更重要的是彰显着祖国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人民的创造精神,满足了世界人民对奥运盛会的期盼,为人类体育文化的丰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最广泛意义上实现了体育科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我国未来体育发展,无论是制度安排还是价值主体间关系的调整,都需要切实从人的立场出发,坚持以人为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体育强国战略实施,不应急于设立某种量化的、非常具体的所谓“体育强国的判定标准”,应自始至终对体育强国之路的选择做出应有的价值判断。尊重人的价值是体育强国之路的永恒选择,这就是:体育发展依靠人、体育教育提升人、体育文化丰富人、体育运动适应人和体育科技服务人。

参考文献:

[1] 崔永和. 论人的价值研究维度的现代转换[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3.

[2] 李国庆. 简论西方心理学中关于需要问题的研究[J]. 殷都学刊,1995(3):77-81,117.

[3] 田麦久.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1.

[4] 袁大任. 强化中国体育软实力可选方案[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1.

[5] 杨文轩,冯霞. 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 体育学刊,2003,10(1):1-5.

[6] 胡小明. 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理论创新[J]. 体育文化导刊,2002(1):4-7.

[7] 宋继新,贡娟. 论物化的体育运动[J]. 体育与科学,2000,21(5):10-17.

[8] 冯霞,杨文轩. 我国近年来人文体育观研究述略[J].体育与科学,2005,26(4):14-17.

[9] 李力研. 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487.

[10] 苗治文,秦椿林,李勇勤. 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J]. 体育文化导刊,2006(9):5-7.

[11] 田雨普. 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下一篇: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