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护理分析和对策

时间:2022-08-12 07:59:28

9例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护理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内固定物;断裂;护理

近年来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的病人在治疗上广泛行内固定术,因为其优点很多,不但无痛康复,而且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患者费用。可是如果内固定物植入后期管理不当,功能锻炼不当,缺乏动态指导,易造成内固定物断裂[1],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我科接收并治疗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患者9例,其中我科6例,其他医院3例。男7例,女2例,上肢骨折2例,均为肱骨干下段骨折。下肢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5例。年龄19-56岁之间。内固定物所用材质钢板7例,带琐髓内针1例,髓内针1例。

2断裂原因分析

2.1功能锻炼不当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机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骨折治疗的全过程,与复位固定同等重要,是骨折治疗的原则[2]。凡是干扰骨折固定和有碍骨折愈合的活动均为功能锻炼不当。而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又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出院后无章可循,必然导致功能锻炼不当。

在功能锻炼过程中,肌肉收缩会使骨骼产生应力,当张应力和压应力不平衡时,骨骼就会出现弯曲,内固定物受到反复弯曲的应力,就会导致疲劳性断裂。本组1例胫腓骨骨折病人,8周后骨折处出现疼痛,下肢无力,X线摄片显示内固定物(钢板)断裂。占11%。

早期负重是造成内固定物断裂的又一原因。如果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端处于愈合状态,此时不应该完全负重。因为此时排列的骨小梁欠牢固,如果完全负重,内固定物承受张力变为承受弯曲的应力,极易断裂。很多病人不知道重要性,所以不按医嘱到医院复查,误认为过百天既愈合,属于健康宣教不到位。还有很多患者不掌握扶拐的要领,行走时步幅过大过快,摔倒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物断裂。本组5例占55%。

2.2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有的患者不知道自己骨折处于什么状态,就自行活动,结果骨折没愈合就开始行走,导致内固定物断裂。本组1例占11%。

2.3内固定物质量欠佳内固定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具有抗酸、抗碱和不发生化学反应等性能[3]。其表面有一层坚固而光洁的保护膜,如果质量差保护膜易被破坏,在体内发生蚀损后而断裂。

2.4外伤有的病人在活动中,不注意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内固定物受到外力而断裂,本组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在术后8个月不慎摔伤而导致钢板断裂。

3护理对策

3.1常规进行功能锻炼

3.1.1肌力锻炼从术后第1天起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肌肉自主、充分地等长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以减轻水肿,防止肌肉萎缩。同时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于骨折面的接触,促进骨折愈合。开始3-5次/d,3-5min/次。以后逐渐延长以不疲劳为止。

3.1.2关节活动指导在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础上,进行骨折处邻近上下关节的活动练习,以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在病床上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同时进行全身性的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扩胸运动、健肢活动、躯干运动等等,为下地活动做准备。在锻炼过程中,必须科学有序,避免成角或旋转运动。

3.1.3行走和负重练习术后什么时间行走,通常根据X线片,要执行医嘱。认为一般术后6-8周,当踝关节背伸保持患肢抬高5min且足尖不发颤时,可以抬高患肢,扶双拐离床活动。但行走步幅不易过大,一般为20-30cm,移动速度20步/min,以后视情况逐渐增加次数,以肢体不疲劳为止。

扶拐一定掌握要领,一般嘱病人站稳后,先向前伸出双拐,患足跟上,然后健足跟上,双脚与双拐平齐,再伸出双拐。上楼梯时,健足先上,双拐与患足跟上,下楼梯时,双拐与患足先下,健足跟上。

3.2强调术后随访根据调查,9例内固定物断裂无1例发生在住院期间。当前由于住院费用昂贵,很多病人拆完线就回家休养,上述功能锻炼要领病人根本没有掌握就出院了,而回家后又得不到相应的指导,这是导致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医疗市场环境下,加大术后随访力度是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2005年,我科充分利用多年以来建立的医患联系卡,按复诊日期按时给患者打电话,提醒复诊并指导功能锻炼,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义,对患者进行科学有序的动态管理,是防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措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姜黄色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老年病人手术麻醉分析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