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和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06:28:41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和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否可效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作业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辅助训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的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

【关键词】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作业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治疗

作者单位:330039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50%以上的患者残存患侧上肢失能,传统康复治疗为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效率和强度难以均衡,故疗效参差不齐。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广州一康)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新手段,其能准确完成患者瘫痪肢体高强度及任务相关性训练。临床研究表明,其对脑卒中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1,2],但国内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应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以期提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5例,将其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层,然后将各层患者以区组随机化的方法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类型、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②初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③年龄小于78岁。⑤能配合康复医师与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⑤排除言语理解和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

12方法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对照组采用康复作业治疗技术(Brunnstrom,Bobath,Rood,PNF, ADL训练,运动再学习等)进行治疗。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每周6次,共治疗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每天上、下午在常规作业治疗后各增加1次,每次15 min,每周6次,共治疗2个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应用方法见表2。

13评价标准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4]评定患者上肢的综合运动功能,总分为66分。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 [5]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100分。两组患者康复评定均于由专人盲法进行,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各评定一次。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样本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BI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装水

3空中射击

4钉钉子采用坐位,固定好上肢绑带,选取23个游戏,进行肩关节内收、外展单关节运动,每游戏5~10 min,每游戏之间间隔1~2 min使患者放松1练习眼手协调能力、注意力和感知能力

2诱发肩关节的内收、外展,前屈,激发残余功能共同运动阶段1一维游戏

2空中射击同上,根据患者情况及爱好调整游戏内容。进一步诱发主动运动,促进分离运动(部分)分离

运动阶段1三维击球同上,手有抓握能力的无须固定手部,根据情况及患者爱好调整游戏内容。1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

2增强患肢的实用能力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I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FMA评分BI评分治疗前 观察组 432057±930510±93对照组 422128±1128491±98治疗后 观察组 433430±961①②823±90①②对照组 42260±1020①642±122①注: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3讨论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实时模拟人体上肢运动规律,拥有一个可调节的上臂支持系统,增加的智能反馈和三维运动空间,可使功能治疗训练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它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对肩关节、肘关节、握力和手臂肌张力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了患者的兴趣,促进康复进程。

本文通过上述应用方案在驰缓阶段激发肌肉残存力量、增强肌力和耐力、恢复关节灵活性,痉挛阶段实现单关节的分离运动,恢复阶段帮助完成肩肘关节的复合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难度和训练强度,提供实时的视觉与听觉反馈信息,实现人机交流,提高患者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客观记录训练过程中患者患肢的位置、关节活动度、握力等数据,评估患者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肘关节屈曲、尺桡关节旋前旋后和握力,供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评价治疗效果,制定康复计划。

通过FMA、BI评分显示,与单纯进行作业治疗相比,配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可使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提高,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Fasoli SE, Krebs HI, Stein J, et al Effects of robotic therapy on motor impairmentand recovery in chronic stroke.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384: 477482.

[2]Cardoso LS Dacosta R Piovesana A, et al Using Virtual Environment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irtual Rehabilitation,2006:1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殷秀珍,黄永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1122,491.

上一篇:妇产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