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8-12 04:25:17

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在到达医院前,轻度中毒4例患者头痛、头昏,四肢无力症状均减轻;中度中毒14例中4例由浅昏迷转为昏睡,10例由昏睡转为嗜睡,重度中毒1例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另5例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已死亡。结论: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急救;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12-02

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中毒。在生活和生产 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例如: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都可泄漏大量一氧化碳。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中,一氧化碳含量也较高。煤矿瓦斯爆炸时有大量一氧化碳产生。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至5%~6%。在吸烟环境中生活8 h,相当于吸5支香烟。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阻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密闭空调车内滞留时间过长都可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失火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可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4例,年龄在12~83岁,其中轻度中毒4例,中度中毒14例,重度中毒1例,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就已死亡5例。

1.2 急救处理

1.2.1 迅速出诊

120医护人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出诊。途中用电话指导患者家属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进入室内尽早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及昏迷 的患者要使头偏向一侧[3]。如果现场一氧化碳的浓度高,必须等待专业的救援人员,不可贸然进入现场。因为:①组织缺氧的程度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成比例关系,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百分比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越高,在中毒的环境停留时间越长,患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百分比也越高,组织缺氧越严重。文献报道在一氧化碳浓度较低的环境长时间停留易导致迟发性脑病。故在120急救到达目的地之前,出诊的医护人员应指导家属尽早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改善组织缺氧。切勿消极等待医务人员而加重患者的缺氧程度。②人体在受凉后可使全身及呼吸道等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合并感染、寒战可增加患者的氧耗量,加重组织缺氧。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中也可发生冻伤。故到达现场前应告知家属注意保暖。③呕吐的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故到达现场前必须指导家属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1.2.2 现场处理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根据病情清除患者口鼻腔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使用人工呼吸器,必要时作气管切开[5]。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防治脑水肿给予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4];促进脑细胞代谢常用三磷酸腺苷、辅酶、细胞色素C、及甲氯芬酯(氯酯醒)250~500 mg肌注;胞二磷胆碱500~10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每天1次。

1.2.3 运输中注意事项

现场患者处理完毕,立即将患者搬运至急救车,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稳,不要剧烈震荡,防止患者心脑血管病发作。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输液通畅。注意安全,防止患者侧翻,或周围的物体碰伤患者的肢体。

1.2.4 转运途中加强护理

1.2.4.1 患者肩下垫高,保持颈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及昏迷者头部偏向一侧。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1.2.4.2 保持输液通畅,如果躁动的患者出现输液局部肿胀,立即更换输液部位,用硫酸镁敷肿胀部位,防止坏死。

1.2.4.3 躁动的患者注意其安全,用固定带固定患者,松紧适宜。

1.2.4.4 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一方面医护人员治疗护理要迅速、熟练、使患者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耐心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坚持治疗,避免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2.4.5 告知患者及家属清除体内的毒物,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氧舱治疗。因为吸入新鲜空气时,一氧化碳由碳氧血红蛋白释放出半量约需4 h;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40 min,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 min。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有效率达95%~100%。应避免有些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和侥幸心理,而放弃高压氧舱的治疗,耽误病情,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2.4.6 有些患者因为不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会多次发生中毒,故应指导患者及家属不应在炉门关闭不严的生产过程中炼钢、炼焦、烧窑。煤气发生炉和管道应经常检修。有一氧化碳的车间和场所要加强通风。加强矿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和报警。井下放炮后,必须经过充分通风换气,排出炮烟后才能进入作业。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内执行紧急任务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系好安全带。不应在门窗紧闭,通风不良的室内用不装烟囱或风斗的火炉取暖;不应长时间在门窗紧闭、通风不良的室内吃火锅,烧烧烤;也不应在门窗紧闭,通风不良的汽车内持续发动引擎[4]。

1.2.5 与医院作好交接

急救车到达医院,与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好交接。

2 结果

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在到达医院前,轻度中毒4例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症状均减轻,中度中毒14例中4例由浅昏迷转为昏睡,10例由昏睡转为嗜睡,重度中毒1例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另5例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已死亡。

3 讨论

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85%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支少且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大脑和心脏最易受损害[5]。所以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指导现场人员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昏迷及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到达现场迅速判断病情,给予最恰当的治疗护理,正确转运,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为进一步救治患者创造条件,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1-974.

[2]彭顺清,李碧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5-56.

[3]石爱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急救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41-42.

[4]李桂芬.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10, 725.

[5]陈广清,顾本同,侯建林.77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177-178.

(收稿日期:2011-01-20)

上一篇:断肢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 下一篇:抗结核胶囊致过敏性皮疹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