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时间:2022-08-12 04:04:24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要求。只有精心精细施工才能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良好实施。本文从市政道路现在存在的问题出发,并且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控制工程施工

一、 现有问题

1.前期准备时间短。通常市政道路工程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了使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小化,对施工的完成时间有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常常按照工期倒排计划,比较缺乏严密性。

2.施工场地不充足。由于道路工程通常都是在城市的街道中施工,场地限制较大,且会对周遭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同时也无形增加了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压力。

3. 地下线路较为复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电线路位置不清晰的状况,此时如果盲目施工容易导致线路被挖断,对经济与社会的安定都会有严重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额外的费用支出。

4.原材料投入大。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原材料占到一半左右,用量十分大。所以,如何最优选材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运输距离和现场分布等等都是选材的主要考虑事宜。

5.质量不容易控制。为了按时竣工,施工单位常常会出现只求速度与效益不求质量的现象,给施工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6.土质影响。大型城市的道路施工中排水系统通常会受到土质条件的影响。假如碰到土质较差,如失陷性黄土、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就需要利用有效措施对土质进行改善,使其符合施工条件,同时时刻注重防护,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二、控制要点

1.控制测量质量。因为市政道路是按照线形布置的,所以平面控制点一般都按照复合导线来布置,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度较大,地下线路复杂,所以应当努力提升测量精度,避免配套线路碰头等现象的发生。在高程控制方面,一般按照线路位置设计成复合水准路线,其中的水准点应分为临时性水准点和永久性水准点。在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工程以及线路的起点终点附近需要有明显标志,所以应当采用永久性水准点。

2.控制原材料质量。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原材料的条目很多,容易对选购人员产生误导,因此要把好材料关,采购人员应当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掌握最新资讯,选择国家认可、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原材料必须能够提供质量合格证书、出厂证明,并且有详细的规格、进场日期、数量、使用项目名称。在进入正式施工之前,材料必须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3.控制路基施工质量

(1)控制挖方路基质量。挖方路基应当按照设计的边坡坡度和横断面从上到下进行开挖,不能超挖、欠挖和乱挖。应及时对边坡进行排水,以免雨水冲击后边坡坍塌。土方开挖不能使用掏洞取土和爆破法。

(2)控制填方路基质量。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包括杂草与耕作物,然后用平地机铲平,再用压路机压实。压实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松铺厚度,先轻后重,从低往高地进行碾压,以保证路基质量。

4.控制面层施工质量。路面表层的宏观性构造主要指面层表面石料间出现的空隙。路面的宏观构造水平主要是取决于面层集料的相关级配度,石料间的空隙越小、总表面积比较小,这属于是良好的级配。孔隙率小主要是要求集料本身应十分的紧密,总表面积小则是节省沥青的使用量。集料的级配将会影响到集料的程度、尺寸的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间距,他们还将会影响到路面的摩擦系数。

5.控制人行道质量。目前,人行道铺设多采用联锁型路面砖,在基层施工完成后并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根据铺筑平面设计图,应先设定路缘石基准点,再根据路缘石基准点,设置一条路缘石基准线,沿着路缘石基准线砌筑路缘石,之后再沿路缘石边设定路面砖基准点,通过路面砖基准点,设置两条相互垂直的路面砖基准线,再行铺筑路面砖。在铺设过程中,应该平放砖,并注意轻重,随后用锤子轻轻敲平,并同时应当保证路面砖顺直,确保铺砖没有翘动状况且人行道表面没有积水现象后才可正式通行。

6.控制附属构筑物质量

为了保证给水、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往往需设置操作及检查等用途的井室,设置稳定管道及管道附件的支墩和锚固结构,称为管道附属构筑物。这些附属构筑物常常采用砖、石等砌体砌筑结构建造,部分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三、总结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工程的工期、使用寿命和成本有直接影响。虽然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场地狭窄、交通不便、工艺步骤繁杂以及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受到的制约较大。所以,应当强化质量意识,使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飞,朱海珍.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的测量工作[J],山西建筑,2008.36.

[2]贾永新.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公路处,2009(4).

[3]曾冬平.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公路与汽运,2006(5).

[4]高红博.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上一篇: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关于短学时热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