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2 03:36:57

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二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脑血管介入病人临床资料,总结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脑血管介入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关键词】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72-0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脑血管介入治疗因其微创、并发症少、疗效好在临床广泛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神经内二科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收住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83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3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3.9岁,血管动脉瘤栓塞58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24例,动脉内药物灌注1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密切观察病情

术前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脑血管梗塞或出血可能,必要时0.5~1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四肢肌力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

2.1.2术前常规护

由于需用碘剂造影,术前常规行碘试验,同时通知患者禁食4-6小时,避免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呕吐,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可能,术前常规浅静脉留置,穿刺区域皮肤准备,留置导尿,按医嘱行药物过敏试验及血管扩张剂。

2.1.3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对疗效的不确定,患者术前经常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失眠等心理及生理变化,因此需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疗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慰患者,使其树立乐观的术前心态[1],缓解恐惧、焦虑的心理,必要时术前可予艾司唑仑加强睡眠质量。

2.1.4术前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因此,术前要加强床上排便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进粗纤维食品,以利于排便。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及清水灌肠等对症治疗。

2.2术中护理

2.2.1 术中应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所需导管材料及相关物品,注意无菌操作。

2.2.2 术中用药

术中应备肝素盐水,同时提醒医生秉遵医嘱注入肝素盐水,以保持患者全身肝素化,同时遵医嘱给予尼莫地平,按5-10ml/h微泵泵入,预防术中导管刺激所致血管痉挛[2]。注意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注意穿刺侧肢体情况。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q1h,观察患者意识情况,瞳孔变化,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必要时及时向医生汇报。

2.3.1 穿刺处及操作侧肢体的观察

患者术后常规卧床休息,穿刺侧制动12小时,避免屈髋,避免因活动导致皮下血肿或大出血出现。注意穿刺点加压包扎,同时可沙袋压迫,观察有无出血及淤血,避免敷料脱落。注意观察穿刺侧有无下肢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2.3.2 做好基础护理

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粘稠或呼吸苦难时及时予吸氧,必要时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内衣,预防褥疮[3]。协助患者床上排便,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以及环境改变,患者容易出现便秘,术后继续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进粗纤维食品。同时可给予缓泻剂及灌肠等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它可使某些脑血管疾病免去开颅手术而获得治愈,因而患者容易接受。但也可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使患者能够轻松安全地接受治疗,顺利康复。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平侠.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实践杂志,2006,15(9):703-704.

[2]陈丽娟,蒋超,张萍等.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2):387-388.

[3]邓艳红,梁柯.家属配合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9,15(7):25-28.

上一篇:探讨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膝关节置换术后... 下一篇:浅谈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护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