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 多层体验

时间:2022-08-12 02:57:53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寓学习于快乐的探究之中。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在每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且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不是主要考试内容”“教学方式难以把握”等成为不教或教不好的借口,这部分内容渐渐淡出了许多教师的视线,教或不教视教学进度情况而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既违背了数学课程理念,又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课《面积是多少》中的一个活动为例(如图1),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对综合与实践课进行案例评析与反思。

图1

[案例一]

师:下面是牧场中的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出示图1)。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你能想办法算出池塘的面积吗?

生1:数出有几个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米。

生2:但有些小方格不满一格,形状也不规则。

师:对,这个池塘的边弯弯曲曲,是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图形。这些不满一格的方格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生1:(抢着回答)我知道,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两个半格拼起来就是一格。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课前看了书,书上这样要求的。

师:课前预习是个好习惯。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1页,一起学习题目的要求。数出整格和半格的数量,计算池塘的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计算结果。(学生计算、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生1:我数了72格,池塘面积共72平方米。

生2:我数了71格,池塘面积共71平方米。

师: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不满一格的方格中,有几个只占了一点点面积,同学们数的时候,有的当成一格,有的当成半格。这是我们对这个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所以同学们的计算结果都是合理的。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就本宣读,让学生自学题目要求,计算池塘面积,学生也能掌握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可以说,从课堂教学的表面现象看,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成了被灌输的机器,没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更别提积累活动经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了,有的只是机械的识记。造成这样的教学现象,与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在这位教师眼中,实践活动课犹如“鸡肋”,教与不教并不影响学生对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是走走过场,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想,成为一纸空谈。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味如嚼蜡,不要也罢。

[案例二]

师:(出示树叶、鞋子、老师手掌几件实物)你能用刚学到的剪、移、拼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吗?

生1:老师的手掌不能剪。(生哄堂大笑)

生2:树叶、鞋子的边弯弯曲曲的,剪下来不太好拼成长方形。

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怎样算出这些物体的面积?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将树叶、鞋子按在方格纸上,沿边线描出物体的平面图,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面积。

师:(出示图1),那如何求池塘平面图的面积呢?(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生1:数出有多少个方格就有多少平方米的面积。

生2:那些池塘周围的方格形状不规则,不好直接数出格数。

师:我们可以先猜测池塘面积的大致范围吗?在平面图上画一画、数一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师(小结):沿池塘的周边内出两个长方形,池塘面积应在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即60平方米到91平方米之间。(课件出示图2)

图2

师:这只是我们猜测估算的一个大致范围,要算出比较准确的池塘面积,关键是这些不规则的方格,该怎么办呢?

生1:我知道,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我课前看了书的。

师: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吗?(生摇头不语)你们觉得他说的这种办法有道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正方:合理。论据:占小部分的方格正好跟占大部分的合成一个整格。

反方:不合理。论据:占格子的小部分和占格子大部分拼起来有空隙。不一定所有的不满一格的都能两两拼成一格。

根据学生的辩论结果课件演示(教师有意将能拼成一格的两个方格拖放在一起,如图3)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图3

生1:我发现第一个和第二个拼起来差不多是一整格,其他几个也是,两个能拼成一整格。

生2:我明白了,两个不满整格的方格能拼成一格,所以,每个方格可以看成半格。

老师让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到电子白板前将这些小方格两两重叠,再从池塘图中拖拉出能拼成一格的方格,验证“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的合理性。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验证,发现我们可以把不规则部分尽量两格拼成一格,每个不规则的方格就相当于半格。由于我们只要计算池塘的近似面积,所以这种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用方便快捷的方法数出池塘的面积。

交流:(学生在视频展台展示池塘平面图)

组1:先数出整格数,再数出半格数除以2,相加得到池塘面积是71平方米。

组2:把池塘看作近似的轴对称图形,数出一半的面积,再乘2,得到池塘面积是72平方米。(如图4)

■ ■

图4 图5

图6

组3:我们沿池塘边围出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减去周围不是池塘部分的面积,算出池塘面积是72平方米,这样算不必数出里面整格部分,简单一些(如图5)。

教师点评,肯定表扬了后两组的创新式算法。

师:我们算出的只是池塘的近似面积,如果要更接近池塘的准确面积,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如果将方格分得再小些,更小些,就会越来越接近准确面积。(如图6)

[分析]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求生活中常见实物的面积的情境,制造了学生以现有认知经验不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自主参与估算池塘面积、小小辩论会、动手操作验证、小组讨论交流、算法多样化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合情推理,在经历多层次的活动中感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

一、践行新理念,发挥师生交往的能动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更需要勇气,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探索性、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的渠道,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切实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有效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何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需要进行情境创设,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关注探究体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形式,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合作、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责任编辑:李雪虹)

上一篇:巧妙设问 提升效率 下一篇:让“研题”成为数学教师的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