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商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12 02:16:49

平顶山商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 为了解平顶山地区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对国内外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研究,本文结合对平顶山地区商业体育俱乐部的调查研究,分析制约平顶山地区商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因素,为商业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平顶山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体育俱乐部 发展 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平顶山市现有符合研究条件的商业体育俱乐部54家。开展的运动项目涉及很多领域,其中一部分是由大型的工矿企业举办的体育俱乐部,开展的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武术、健身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另外一部分则是开展一些比较时尚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如五环游泳俱乐部、怡圆健身俱乐部、翼龙航空运动俱乐部、信号旗户外运动俱乐部、龙山汽车摩托车运动俱乐部等,多数属民办非企业单位, 开展的项目主要有游泳、网球、户外运动、滑翔伞、赛车等。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经济学、体育经济、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专著及相关论文,为本研究在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

(2)专家访谈法

对平顶山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体育俱乐部经营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和看法进行访谈和实地调查。

(3)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包括平顶山市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状况。调查商业体育俱乐部54家,收回问卷54份,有效问卷率为100%。采用重复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r=0.926。

(4)数据统计法

将所收集的资料在WINDOWS2000环境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体育俱乐部经营者的走访调查,结合在体育俱乐部主管部门平顶山市体育局查阅的资料,对参与调查的54家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分析如下:

1.经营规模

注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下的俱乐部约为68.5%,注册资金在100万~1000万的有31.5%。参与调查的体育俱乐部普遍存在经营规模较小的情况。其中,92.5%的体育俱乐部都是在经营单一的运动项目,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2.会员的年龄结构

通过对俱乐部的会员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发现平顶山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会员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30岁~40岁这个年龄段占57.6%,发展的会员年龄失衡, 比例失衡的原因和体育俱乐部设置的运动项目有直接的关系,多数俱乐部开展的是具有一定冒险性和需要投入相当体力的项目。因此,少年、中老年人群参与的比例比较抵。

3.盈利状况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育局的数据进行查询,商业俱乐部有26.7%盈利,有69.8%仅仅是维持收支平衡。

由盈利状况来看,目前平顶山地区的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一部分体育俱乐部还没有完全将俱乐部纳入企业的范畴来进行经营管理,比如一些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实行AA制,俱乐部只收取很少一部分组织费用,据称这样才能保证现有的会员不会流失。这样,就制约了提高俱乐部的规模和服务水平,难以将俱乐部的经营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从业人员

对经营者的调查表明,商业体育俱乐部的最高领导者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大学历的占39%,各场所的体育指导者基本上都是退役运动员,只有小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有的指导者中有20%是专职,其余是兼职的,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只有45.5%的场所有获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体育指导者,而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体育指导者的33.5%。

5.社会认知

目前的商业体育俱乐部大多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政府及体育职能部门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主要是靠俱乐部自身进行运做,社会影响力比较小,还没有完全被社会所认同。商业体育俱乐部是一个具有体育推广、体育训练等功能的系统的体育机构。据调查,大多数消费者对体育俱乐部的认识还停留在仅仅是跳跳健身操之类,其职能和作用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

6.体育设施(装备)状况

据调查,因为资金因素,目前大多数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体育设施(装备)并不是十分的完备,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相对利用率低,整体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及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平顶山市参与调查的体育俱乐部普遍存在经营规模较小的情况。大多商业体育俱乐部缺乏雄厚的资金,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俱乐部的快速发展。体育俱乐部普遍存在经营模式单一的情况,在体育市场中,“好的体育产品最终由消费者来评定”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公理。商业体育俱乐部要树立自己的特色,积极开拓潜在市场,以目前平顶山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一些商业俱乐部就只能开展一些相对简单、对设施要求不是很高、建设投资适中的体育活动。

三、建议

1.建立俱乐部之间的经营联盟

将点连成片,可以根据各联盟单位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增大俱乐部整体的经营规模,完善俱乐部的功能。

2.合理规划利用体育资源

除了吸引社会投资以外,要与政府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充分整合、利用社会上的体育设施,加以改造,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搞好经营管理

把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纳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道路上。现代企业制度化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为基础特征。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更大的价值,使俱乐部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另外,要注意俱乐部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体育管理队伍,提升俱乐部的运营效率。提高俱乐部的员工素质,提升俱乐部的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服务。

4.加强俱乐部的宣传、营销工作

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俱乐部的体育活动中来。

5.积极开展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工作

一方面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一方面可以提升俱乐部的档次和声望,还可以以此增加俱乐部的收益,应该是俱乐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北川 崔永泰 陈一心:体育俱乐部路在脚下 《人民政协报》,1999.12.25

[2]《关于加快体育俱乐部发展和加强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体政字(1999) 036号

[3]于振峰 王庆伟 许高航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1):9 11

[4]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国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1998,(2):3 8

上一篇:电子商务中的“柠檬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营现状及营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