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困惑与反思

时间:2022-08-12 01:58:22

推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困惑与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的建立离不开实验。同样,学习化学知识一样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实验教学为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实验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化学实验以其特有的魅力与神奇的变化,令很多青少年为之赞叹和倾倒。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课时安排的冲击,以及探究实验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开展科学探究的教学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推广科学探究教学方法为什么这么步履维艰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呢?下面我就推广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法。

1.目标制定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在化学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只凭经验和考试要求进行教学,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有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词语表达不清。

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

存在问题:使用“了解”这个词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关于CO2制取原理与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在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改正建议:(1)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可改成:能说出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制取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可改成:初步学会。

又如,溶液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等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感受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存在问题:“通过……探究”“感受”是过程性目标,此目标表述应该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表述,混淆了三维目标。

改正建议:通过对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等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温度变化的探究,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的几点反思。

(1)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具有法定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深入研究教材,可以更好地设计三维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需对教材进行处理,合理把握教材上的内容,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再次,深入研究学生,才能寻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确定双基目标;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生活经验,以便确定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适应性;三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发展条件。

(2)加强集体研讨和个人备课

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大力加强集体备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整合了教学资源,大大丰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不能走向极端,忽视个人备课。不要因为有了集体备课,我们就可以不加处理拿来就用,这样会削弱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因为,只有经过自己的研讨和加工,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出更适合自己和学情的有效教学过程。

2.探究过程模式化和内容固定化

探究是对未知事物认知和摸索的过程,有未知性也就有不确定性,探究的内容因探究对象不同而千变万化,探究的形式因探究内容不同而变化万千。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探究的内容更有精妙绝伦之处。可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探究的内容往往过于单一,多侧重于实验的探究,而忽略对概念、知识、原理的探究。更有教师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学生只是亦步亦趋,限制在老师设计好的“圈圈”里转,探究过程过于模式化。

一位教师开公开课,内容是硫酸的性质,采取分组探究的方法验证硫酸的性质。我们知道铜和稀硫酸是不反应的,可是当时有两个小组观察到铜片放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于是学生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这位老师为了公开课顺利进行,敷衍了学生,解释可能是铜片受到污染或者硫酸有问题,没有正面回答学生,并且说其他组的现象正常,只有个别组有问题并不影响结论。

这样的处理完全丧失了探究实验的真谛,探究实验的条件、操作顺序、试剂用量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探究结果的变化。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正是我们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最佳时刻,如果我们忽视了它,就会给学生带来难以解开的心结,打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

课后我找到了这位教师进行交流,提出了我的疑惑。这位教师也感到当时自己处理得不合适,我们一起对该实验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实验室存储的铜片时间过长,少量铜片表面有铜绿导致产生的。我们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更不能主观臆断,对实验出现的异常视而不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只重探究教学,忽视教科研

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和瓶颈,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背景、目的和本质理解不清。事实证明,越是能对其深入理解,教师就越能坚定科学探究的信念,并能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实施科学探究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教科研。只有教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事实上,只教不研,教师只是教书匠、传播器;只研不教,那么“研”的结果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所以,科学探究教学的成败在教师,而教师的成败在教科研。

上一篇:高效化学课堂,彰显学生精彩 下一篇:同位组合法确定环上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