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技术控制的要点

时间:2022-08-12 12:22:47

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技术控制的要点

摘要:在输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观、外界、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输电线路质量问题的积累,特别在当今,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输电线路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输电线路的稳定,而且对电力事业发展造成了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制约。本文就输电线路施工过程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输电线路是完成电力输送任务、信息交换任务和电力转换任务的物质系统,是建立电厂、变电站、变电设备以及电力客户之间电能联系的电力设施,是电力事业中不能回避、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重要系统和设施。

一、基础工程

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宜于用线路附近具有砂、石、水源充足的地段。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体积大、重量大、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有时为了节省混凝土用量可采用钢筋混凝基础。

岩石基础的施工,首先是要对塔位周围岩石进行调查研究,与设计查勘的情况是否有差异,如有很大差异应通知设计单位作出设计变更。其次是在岩石打孔插筋、灌注砂浆、浇制承台。

在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位会比较高,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础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该地下水如不及时排走或降低地下水位,不但使基础开挖困难,还可能造成坑壁坍塌,使施工无法进行。

输电线路的杆塔及拉线基础,应能使杆塔在各种受力情况下不倾覆、下陷和上拔。钢筋混凝土电杆直接将杆腿埋入地下,铁塔则借助于混凝土的基础和底脚来固定。杆塔基础坑回填土夯实程度,按杆塔基础型式的不同而不同。预制铁塔基础,拉线预制基础,铁塔金属基础和不带拉线的电杆基础,因本身轻而体积又小,是土壤承担大部分上拔力,因此这些基础的回填必须夯实,其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密度80%以上。

二、杆塔工程

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按受力特点可分为直线和耐张型。杆塔选择是否适当,对于送电线路建设速度和经济性,供电可靠性以及维修的方便性等影响都很大,合理选择杆塔型式、结构,是杆塔(设计)工程重要的一环。

平地、丘陵及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应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应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逐步代替普通钢筋混凝土杆。考虑运输和施工的实际困难,出线走廊受限制的地区、大跨越或重直档距大时,可采用铁塔。110kV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线路,穿越农田耕作区时,应尽量少用带拉线的直线型铁塔,以减少对农田耕作的影响。

杆塔组立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在110kV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方式,主要有整体组立,分解组立。钢筋混凝土杆的特点是单件重量大,杆身之间多用焊接,且又是平面结构,沿线路方向稳定性差,因此钢筋混凝土杆的组立大部分在地面组装好,然后利用抱杆整体拉起即整体组立。整体组立的拉杆有人字抱杆,带拉线单抱杆,门型固定抱杆原多用木杆,随着起立杆塔重量和高度的增加,又逐渐被组合式铝合金抱杆和钢抱杆所替代。整体组立混凝土杆要使用牵引机械,使用牵引绳、磨绳、制动绳、吊绳临时拉绳等许多绳索,还使用许多地锚和滑车、滑车组。因此了解和分析杆塔在整体组立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各部分的最大受力选用既轻便又有足够安全系数的工具。

三、架线工程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其架线施工包括架线前的准备工作、放线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紧线及附件安装。架线施工,从展放方法来讲,分为拖地展放、张力展放。

拖地展放线盘处不需制动,线拖在地面行进的方法,此法不用专用设备,比较简单,但导线的磨损较为严重,劳动效率低,放线需大量的人工,在山区放线质量难保证。张力放线,即使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保持对交叉物始终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展放方法。它能保证导地线展放质量,效率较高,但机械笨重和费用昂贵。张力放线导线等均不落地,因而有效地防止了线材磨损,提高了施工质量。对放线滑车轮径的选择,滑车的轮径偏大些好,这样磨损系数小,导线在该处所受的弯曲应力也较小,但过大又增加重量。轮槽的槽径与导线直径应匹配,小导线影响不大,对于大导线或大压档处,应特别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否则导线会被挤伤或压偏,对,LGI-240以上大导线或压接管过滑车处,用小轮径滑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双轮放线滑车,将滑车包络角减小一半。

放线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导线,不得有金钩、磨损、断股情况。如单股损伤不超过直径的一半,钢心铝线和其它导线不超过导电部分的5%可将棱角、毛刺修光处理。在一个补修金具的有效长度内,当钢心铝线出现钢心断股或铝部分损伤面积超过25%,单金属绞线损伤面积超过25%,连续损伤虽在允许修补范围之内,而损伤长度已超过一个补修金具所能补修的长度,或金钩、破股已使钢心或内层线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者,都须切断重接。导线在连接前应检查两端线头的扭绞方向、规格是否相同,不同方向扭绞、不同规格的线,禁止在档中连接,连接按操作工艺进行。

输电线路紧线工作需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杆塔结构组装完整,螺栓已紧固的情况下进行,在耐张塔受张力方向的反侧,必须打好临时拉线,以防止杆塔受力过大或塔身变形、横担产生位移,影响弛度观测。临时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不宜大于45°,其所能平的张力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在安装曲线的计算过程中,其应力是通过状态求取的,而状态中只考虑了弹性变形,实际上金属绞线并非完全弹性体,在张力作用下产生弹性伸长外,还将产生塑性伸长和蠕变伸长,这两部分伸长是永久性变形,统称为塑蠕伸长,工程称之为初伸长。补偿初伸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安装紧线时适当减小弧垂,则待初伸长伸展出来后,弧垂增大而恰达到设计弧垂。输电线路一般采用恒定降温法进行初伸长补偿。采用减小弧垂法或恒定降温法进行初伸长补偿,其实质都是安装紧线的弧垂。在施工紧线过程中,导线在悬垂线夹处用滑车悬挂进行弧垂观测时,各档观测弧垂都是按滑车处无摩擦力计算的。实际输电线路架线时,由于滑车上作用荷载不同,以及滑车本身转动的摩擦系数不同,致使各杆塔上的滑车具有不同的摩擦力。特别当线路翻越高山或紧线段内档数较多时,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往往使紧线端张力与挂线端张力相差悬殊。虽然在观测弧垂过程中,采用反复紧、松的办法,力求各观测档的弧垂相互一致,但仍难使全部紧线档的弧垂、应力达到平衡。

四、电力工程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地基施工注意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有关输电线路的规定过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电力工程的发展。因而,导致了工程的成本过高,无法与现阶段集约式发展模式不相协调。此外,虽然国内外专家都对输电线路的地基基础问题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专家以及相关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工程结构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一些研究成果在输电力线路上的使用。

2、电力工程的防雷措施

由于输电线路发生故障从而导致了大量电网事故发生,而在输电线路的故障中,雷击跳闸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又特别大,尤其是山区的输电线路,经常会因为雷击而发生跳闸故障。因此,在经过工程人员多年不断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我国的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已经比较完善。

结束语:

输电线路施工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强度较大,时效性要求很高的野外工作,而且受天气、环境、地理状况等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中确保安全,抓好施工质量,需要各级施工人员认真负责,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掌控施工过程,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赟虎.浅谈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

[2]杨忠辉.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0,(14).

[3]杜桂文.信息技术在电力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2).

上一篇:浅谈广州松日总部大楼的总承包技术协调管理 下一篇:公路工程不良路基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