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与数字方法图书分类

时间:2022-08-12 12:14:23

科技发展与数字方法图书分类

摘 要:文章通过简述现代科技发展进步,数字应用到数理逻辑结合人工智能与数据库等技术对于图书分类发展有深远影响和借鉴作用,强调重视开发建设对应数字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关键词:数字方法 小世界 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46-03

科技发展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由于科技发明到应用都与数字方法密切相关,因其是所有物质得以揭示的基础。

1 数字方法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1.1 历史沿革

使得我们文明进步受益无穷,是阿拉伯数字的应用,“莱布尼茨的1666年发表第一篇《结合数》被认为是最早的数理逻辑的先声”,[1]这些发展与集合理论已经长期影响到发达国家数百年在科技发展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用数字来分析,它的产生到发展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几千多年前的中国易经术数和古希腊时代。古代先哲都认识到数字是可以分析万物的最有力工具,通过《易经》的用术数和毕达哥拉斯用数字来解释万物。在三百多年前莱布尼茨就与讲他的灵感来自中国《易经》,从发现数字十进制与二进制的互换,所以成为西方科技进步发明计算机的主要依据。

可以认为孔子在《絮聒序卦》易传有“物相遇而后聚;升而不已而困;困乎上者必反下;井道不可不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证明中国这些几千年前的哲学思想实际与现代人工智能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殊途同归的道理。数字方法发展到数理逻辑又叫符号逻辑,为电子计算机应用和研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人工智能的语言主要就是用数理逻辑进行编码,这些直接推动了利用信息实用于具体事物处理,其建立社会动态系统应对体系,让理论能够转化成为可预测性质的物理模型,这些都建立在逻辑分析可行的系统里面。

1.2 数字方法与科技进步

马克思讲“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把数学引入自身当中,它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3]中国远古贤哲,已经在几千年就有非凡的用数字方法分析事物特别是在天文、历法、医学方面的应用能力,所以西方都心悦诚服我国的早期科技成就,这些发明证明来自各个领域的系统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联系都需要利用数字整合分类,通过合理便捷利用达到目标。

1.2.1 科技发展新观念

目前,数字方法的科技应用已是渗透到许多领域,对于许多新兴学科数字时展到量子计算机时代,如目前出现元胞自动机是自己传输功能,也就是说有它具备“一种模拟任何系统之任何能力的能力。”[4]现在科技发展理论越来越接近有整体看问题趋势更接近东方哲学思想,如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现在物理学理论发展也有这个趋向,它的科学合理性反映在有几千年传统中国医学有无数实例实践证明。数字都始终是联系各个系统进行作用的纽带,随着科技发现目前在有关领域都产生许多新思维,把物质变化这些特定情况看成为一个动态整体思维考虑,就要求图书馆作为新课题来参考,需要服务必须根据其世界动态变化思路进行分类调整以因应。

1.3 实践印证

数字方法是科技发展最有力工具促进社会进步是得到长期实践印证。

1.3.1 数字本身有含义

中国远古的《易经》就是用术数揭示事物本质又可以定位分析的代表,例如“中国医学金元大家朱丹溪的‘阳有余阴常不足’与易经里洛书里数理相关,而且直接得到印证,因为1、3、5、7、9数字相加等于25而2、4、6、8数字相加等于20,即阳数大于阴数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5]按照《易经》思路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字推理到讲中医哲学的很多道理,数字与天文历法更能够证明,如确定的有规律的二十四节气,一定数字组合在自然界都有其特别的位置,例如著名的0.618黄金分割等,这些用易经的术数与数字集合分类都可以证明中西合璧其殊途同归有相同功效,有关应用实例是不胜枚举。

1.3.2 数据库分类

由于数字方便集合分类统计,科技发展到数据库技术用“并、差、交和笛卡尔积称为集合运算”[6]进行组配达到信息共享,其中关系数据库可以通过表格经验以及基于数学演算来处理数据,集合对应又有“实体之间的关系数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6]为了实现多用途的服务器进行嵌套循环和分类合并,分类处理再深层次应用就要有“面向对象数据库,能够在对象中嵌入对象,进行复合管理。”[6]“对象是指数据极其操作方法的一个综合体。”[6]如可以把一个图形和文本作为一个信息对象,原封不动存入数据库。“面向对象,类可以拥有阶层关系”,[6]这些都是用数据库技术里进行分类设计变通。这些设计本身也是统计数字进行合理组合才能进行,数据库设计也是结合如集合、概率、控制、运筹各个方面理论知识系统对应的结果。

1.3.3 数字分类应用

数字方法有用国际标准书号数字组配代表结构就知道“ISBN总容量是10亿种不同的出版物,可分配给199个出版量大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7]即使这些种类再多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也非常方便,可知科技结合数字方法这个惊人力量。

2 动态系统观念看科技发展

2.1 博弈与小世界

“生物机体在大世界(宏观宇宙)里面自己形成一个小世界(微观宇宙),”[8]“医学观察者把有生命的机体看做是大千世界包含的小世界”[8]这些用中西医学都可以解释人体这个小世界内部与各种外因的联系。例如陈丹青老师在讲欧洲艺术发展历史中解释“创新”这个名词在西方语言实际被解释含义是这样的,它表示不完全是一切以前的东西去创新东西,而是在自己系统内部在根据内外因变化应对调整,可以是返回调整修正再出发。这些都强调在系统调整中进行变通,这和人工智能树状搜索理念及古老中国哲学思想如出一辙。按照博弈程序的树状搜索方法由于其应用程序更接近于系统模拟的领域,系统产生管理过程必须对应的问题有,对于特定目标变化不容易预测,所以“在这之前难以作出最佳决定?……均有可能不明白而步入此类进退两难的困境。”[4]设计导致尽可能理想的最佳策略之前,用数字符号代物排列分析研判工作就非常重要。因为小世界效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整体,因为分析博弈这些随机联系可以通过远程对于构成原先特定勘称复杂庞大的网络的“短路”,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目标只要有的放矢随机处理关键数量极少的有关要素,通过进行长远联系就可以从复杂关系分析分解简化进行有效控制,因为简化许多繁杂程序带来就是以效率对目标进行了可控管理。

2.2 建动态大系统的重要性

小世界对于大系统这样有作用就“正如莱布尼茨所说:科学由于发展变得光明、简单起来”,[8]自从有数字方法发展到计算机技术,科技进步就突飞猛进这已经毋庸置疑,数字作用还远不只有这些,不但用数字方法定位置重要,建立这样的平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那么容易建立,幸福不会从天降,图书馆在基础建设方面摸索还需要一个长期整理和磨合过程,“为了探索新的规律性,创立更深刻的概括的理论,以及特殊形式的语言。科学知识数学化……莱布尼茨早在几百年前就提出社会科学数学化设想……目录学实现数学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现实的可能。”[9]作为分类学重要的目录分类国外早已经有数学化、系统化建设,这些科技变化趋向必须引起重视。

应理智知道发达国家全民的数字观念是经过长期全社会百多年实践才能这样,其大到人工智能小到生活简单度量都扎根值入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且其效率立竿见影,诸如光用数位方法控制有关机器就可把效益提高已经有现实效应证明,现在计算机发展到量子和用更快的方法和材料代替试验阶段,这对于开发新材料能源利用研究交叉学科特点都带来新课题。影响建设大系统往往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人的因素。

落后的用人管理体制,因不能有效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就等于没有效率,像任人唯亲小圈子利益等各种弊端必然是科技发展阻碍是人力资源良性发挥作用的绊脚石,因为观念不革新就容易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如果老拿自己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套路行事,其水平自然不能融入现代化科学管理。

(2)细节。

注意细节的改进也是提高效率的方法,而应用在博弈或者医疗里往往还是关键因素,如郎咸平老师讲发达国家改进电力供电问题在材料应用的细节方面小小改进就使得效率提高效益立刻得到体现,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电子行业虽然在许多领域有突破,但是在集成电路芯片技术方面等核心技术还是被发达国家如在技术专利方面占据主要地位,如我们看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就可以知道差别,严格的质量管理检验才能保证质量,优劣对比结果就立刻反映到产品里,这些有关细节都应注意,因为细节往往决定一切,特别是可以隐伏诱发小世界效应,而影响难逆料。

3 应用前景

科技应用前景适宜在这个和平发展是全球主题目标下面有如下几方面。

3.1 适应科技发展变化

高科技变化在许多领域都不断有新发现新思维,图书馆必须也需要迅速根据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图书组合分类,可以在原来数字分类基础上面建立对应比较关系,这样对于读者分析问题有了多种手段,环境变化要求认识手段多元,信息社会是互动的网络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实验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不仅为了预测它们,而且为了任意调节它们和做它们的支配者,物理学和化学就是如此。”[8]图书馆只有时刻紧盯时展动向才能不落伍。

3.2 建立数字对应信息平台

图书馆应建立信息系统是因为:

(1)对应动态大系统需要。

(2)读者需要高效服务。

(3)数位观念是发展趋势。

图书馆位置是信息中心的含义现在越来越重要,是小系统小世界对应大系统大世界,比如图书馆这个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而对应地球这个包罗万象的大世界,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对于图书馆及时合理分类应对就是时代要求,服务社会是图书馆最高宗旨,即必须要对于各种交叉学科进行合理分类对应以达到迅速服务读者目的,未来图书馆开发远景就是进行这些系统处理阶段的应用。

因为我们处理的是包罗万象的巨大数据库是解决“大数据时代”整合问题。美国贝尔在其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包括5大基本内容里有“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4未来方向:控制技术发展,重视技术鉴定;5制定决策:依靠新的“智能技术”。[10]说明以上这几项是建立系统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体现不断发展的系统科学等新思维,也就能够预测分析科技发展整体趋势。

比如,建立一个简单有关水方面自动化试验系统涉及许多领域,与之对应的各种要素必须建立自动对应,即使有数字对应设计规划但是落实到各个环节都要建立自动对应不能纸上谈兵,因为有关机械系统、水循环处理供应系统、电力与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让所有设备与有关系统都要求配套,这样才能叫自动化。如果搞到需多人手工完成先期许多联结准备工作,再去最后按铵钮,看起来好像是进行自动化,那些只能糊弄参观的外行,充其量只能是半机械化,所以各个行业建立这些有效率系统工程是需要经过许多人长期试验劳作基础上面才能有所前进。所以要达到目标全国全民必须长期有数位观念,各个领域才能建立特定对应关系,才能有效建立进行与动态大系统对应的有关系统平台。

认清自身差距,树立数位观念,加强基础建设是图书馆可行性目标。比如上海图书馆机械化借还书系统有自动搜索识别功能,这要比全国其它图书馆效率高,因为在这个基础上面有动态量化跟踪管理分类,就可以对于任何海量数据及时分析检测用最便捷手段提供准确信息达到目标。这个可行性目标就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

3.3 结语

3.3.1 中介作用

因为伴随科技进步需要调整特定分类才能更生新的分类方法,那么对于图书馆分类同时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小世界的图书馆必须与大世界或者局部特定系统对应才能准确提供信息,这个互动过程就是时刻变化的动态被研判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图书馆真正发挥潜在效率和效用。图书馆要主动把自身当信息互动服务中介,并且根据信息变化时刻调整经营它,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应该是主观能动的首先设计好各种应对措施,而且有的放矢有轻重缓急的建立应对机制,因为我们长期没有好好充分利用我们远古先哲的学问其潜力有待挖掘,形象解释把中介集合又可以形象理解为一个动态互动集成电路,这个系统集合集成块有能够描述状态、接收消化、反馈修正、有目标操作纠偏等许多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功能,把图书馆这个大动态系统这样理解就让小世界对应大世界理论可以解释,图书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3.3.2 人力资源

图书馆员工也有来自各个行业各方面人员,层次差别自然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如我在图书馆十多年才难得发现有非常愿意致力图书馆分类工作而且悟性高同学,因这样的人对图书馆真正有帮助,正如百多年前图书馆前辈杜威本人就是一个学生,他看到学校图书馆分类混乱才动脑筋设计用数字十进方法帮助进行图书分类,并亲自不断试验应用获成功,所以才被学校发现留用的,现在杜威数字分类方法对图书馆影响作用已遍及全球百年,这就说明认识愿意学以致用有奉献革新精神人对于图书馆事业帮助多么大,说明国家怎样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即考察发现了人的品德特长又对于国家有莫大助益,因为归根结底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勤奋是科技发明发现的决定因素。所以人的因素尤其重要,图书馆怎样合理调配发挥人的特别潜力,如教育员工学习像季羡林老师有为了一个目标毕生执着的进取精神爱岗敬业,这才能保证在某个领域方能有一定成绩。

3.3.3 展望

科技发展进步需要图书馆解决的分类问题很多,图书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有多少实力讲多少话不需要在社会上盲目跟风华而不实,这些经验教训很多,高校自己有专业优势就应该充分发挥利用,如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制约的科技空白,是有关领域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各领域研究自己优势项目才能让国家形成合力也避免资源应用浪费。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料应该最快捷新颖准确,不仅是数字时代对图书馆服务最迫切要求,更是图书馆行业最基本职责所在。

数字分类结合科技应用前景大有作为,例如在有总类层次下面,可以在分类里让其并行不悖,可以分别根据变化来灵活分类,因为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互著理论里“理有互通,书有两用者”必须“兼收并载”……他说别载是别出门类……隶于本类,亦自两不相妨;他认为分类应根据学术的变迁及书籍情况而更改。[9]因为章学诚与数据库技术理论同样强调索引作用来提高检索速度,通过索引检索数字化都可以直接与国际通用标准分类等直接用数字方法对应来衔接,完全可以建立进行一一对应的分类集合系统,都可以表示各个领域的特定范围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方便图书数字分类走向统一标准化方向,这个深远意义有益社会就是现代图书分类系统的统一度量衡,由于是互联网信息世界其科技发展更迅猛,服务必须快、新、准,时代要求图书馆不仅应该大力建设发展自动化互动系统,而且还更应脚踏实地把各项有关基础工作扎实做好,以跟上科技发展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合编.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0.

[2] 《絮聒序卦》孔子・先秦部分(中册)[M].中华书局,1964:427.

[3] 马玉珂,主编.西方逻辑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385.

[4] (英)罗伯特・马修斯.大创见[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20,101.

[5] 程雅君.中国医学哲学史[M].四川出版集团公司,2009:794-795.

[6] (日)高桥麻奈.漫画数据库[M].科学出版社,2010:43,82,218.

[7] 新华书店总店,主编.图书分类[M].中国书店出版,1992:105.

[8] (法)克洛德・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6:88,207,187.

[9]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合编.目录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2:56,100.

[10] 陈红春,胡菲菲.袖珍西方名著手册[M].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128.

上一篇:浅议家校沟通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动漫设计专业如何引入企业项目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