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新VS马秋莎

时间:2022-08-11 11:42:17

时代的痕迹

马秋莎:我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便利,本应使人和人的交往更加紧密。你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网络等各种方式去找到一个人,与其交流。但是实际上,你会发现反而人和人的距离却更大了。如果一个陌生人与你搭讪、毫无芥蒂的滔滔不绝,你反而会很警惕。您怎么看?您觉得时代的变迁和差异,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不仅是像我们这样的两代人,就算是同龄人都产生了隔阂呢?

王功新: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电视、电脑,汽车、手机。只有靠信件与人交流,骑很久的自行车与朋友聊天,但也许就是因为这些,人和人之间才没有现今的疏离感,人和人之间相处也不复杂,这可能是你们这代人无法想象。而决定一个艺术家风格乃至思想的因素一定与经历有关。但是,如果一味把这种差异认为是一种隔阂而无限放大,这大可不必。我一直认为,时代给我们和年轻人造成的差异,只是对事物认识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并不能造成不可沟通。而你们却恰恰是通过我们才能认识到资源匮乏的时代所带来的影响,而我们也通过你们才了解现在这个时代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这恰恰多了一种交流的可能性。

马秋莎:曾经有人跟我讨论过,认为像我们这代人都特别强调个体性,追求的是自由、独立自主,与众不同。代名词是自我、不拘一格、现实。而上一代人强调的是一种集体意谏,捍卫的是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代名词。是奉献、保守、理想主义。实际上,我觉得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只是表现的强弱不同。再者,我觉得这是一非常正常的事,时代造就人。王功新:你们这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80后了。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样造成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我们这代人不同,也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更多的问题就是大部分时间需要自己面对自己。好处是独立,而坏处是缺乏合作精神。而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那个充斥着集体主义和大一统单的一声音的环境。所以,我忙会带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更加关注具社会、历史和政治意义因素的事物,

中国影像两代艺术家状态

马秋莎:影像艺术在您所处的那个时代,据我所知,实际上用影像这种媒介的艺术家真是凤毛麟角,而新媒体的展览更是可以用罕见来形容那时候艺术家的信息从何而来?当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王功新:中国影像艺术形成于_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最初影像这概念对于我而言,没有系统,只有一个主观的定义,是通过各种从国外流入的有限的信息片段、直觉加上本身对艺术的阅历摸索出来的。后来,我到了国外,对整个西方影像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回想起来,才厦潼中。国的影像艺术的发展也等于完全从新走了一遍西方影像发展的道路。说歪打也好,水到渠成也罢,仅仅是通过影像的媒介达成体现自艺术价值的作品而已。

马秋莎:那么当时的环境、影像设备、艺术家的状态都与现在有着不小的差异,您这代的艺术家完全是没有任何经验可盾相比起来,我们这代却面临一个信息爆炸、渠道多元的世代。不光时大师的作品,国际上同龄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触手可及。你完全可以毫不费力自通过互联网、电视、存储介质等媒介去了解这个领域发展的最新状态,所以,比较而言,我们这代真的是太幸福了。然而,相比于信息匮乏来说,信息过剩又形成了其他问题,我发现我们这代人普遍接受的过多,思考的过少,作品往往缺乏新意。

王功新:所以,这自然而然就引出一个问题。你的留学经历使你的艺术语言非常正确,但就是因为太正确了,这样会和老一代的那些影像艺术家有着明显的差别。你缺少一种“错误”,怎么说呢?这个错误也许就是你的个性所在,国外的教育有些矫枉过正,它给你带来了先进的影像语言,但是也随之带走了你的某些东西。对于你早期对艺术的那种直觉,你那种最原始的能量,有时候容易被无形的消解掉。当然,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种问题也在困扰着我。我们怎么能够颠覆一个已经成型的理念?不让它成为艺术发展的束缚?这需要很多,眼界、智慧、行动力还有一些运气。因为我们都必须努力的让自己进步,让自己改变。尤其是像你这样的年轻一代。

马秋莎: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影像这个领域,新陈代谢非常讯速,背后隐约存在着一个无尽的世界。当时我之所以放弃绘画而投入这个行业,除了不想重复、跳脱传统之外,我觉得影像非常复杂,它既直接又暧昧,对立的东西非常多。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做影像的艺术家不多,作品也很难被收藏,但是我仍旧会坚持自己的选择。

王功新:我跟你一样,也是主动放弃。虽然我曾经是油画老师,画了十几年画,在美展也拿了写实大奖,陈逸飞和陈丹青也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出国后,我还是放弃了油画。原因很简单,我接触到了影像这个方式。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而言,媒介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你还年轻,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就算暂时作品不能被更多收藏,但如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那才是最重要的。

做艺术的意义

马秋莎:说实话,做艺术的意义,做艺术家的意义。从一开始,我就存在着非常多的困惑。而且随着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人,我会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便会应运而生。我认为艺术家的一生都是在遭遇问题,逃避或者面对,最后不停的抛弃原有的东西,自始至终在运用排除法,最后把自己的生命也排除掉了,在这个过程中,每排除一个问题,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并且不停的产生着,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王功新:那这就是你对待艺术的方式,艺术家一直在找寻着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做艺术不是被强迫的,而是自己的选择,那么,我认为,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乐于如此的生活,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成为艺术家并且一直乐此不疲的最基本的理由。实际上,作品可以非常切合的表达艺术家本人的状态,用作品与人交流,这实际上非常痞单,就像一个厨师做了美食与人分享一样,这都是作为一个人这样的个体择,心灵的选择,这才是最基本的前提。当然,在中国当今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多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或者生活,很多选择是不真实的,是被迫和无奈的,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讲,纯粹才是根本。我能走到今天,人生道路的几十年,有着无数次岔路口,无数次选择的机会,但我最终仍旧选择了艺术,这完全是因为我认为艺术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尚扬VS马轲 下一篇:向京VS屠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