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飘落在“世界屋脊”的“哈达”

时间:2022-08-11 11:25:33

青藏铁路:飘落在“世界屋脊”的“哈达”

经过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十万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抒写壮丽诗篇,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钢铁巨龙――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青藏高原施工区一年四季高寒缺氧,风厉雪紧,气候复杂多变,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5摄氏度,每年有115天到160天刮六级以上大风,最大积雪厚度超过40厘米,平均氧气含量还不到内地的60%,一半以上区域为不适合人居住的“生命”。

高原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也影响着这个区域大型施工机械的质量与效能。面对严峻考验和极端困难,广大铁路建设者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要求更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挑战生命极限,挥洒万丈豪情,在雪域高原上创造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在我国境内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受海拔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异常寒冷,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青藏高原周围大山纵横,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有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马拉雅山就有16座山峰海拔超过8000米。青藏高原还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

走进青藏铁路

一站一景――青藏铁路沿线火车站见闻

全长1142公里的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一共设立45座车站。这些沿线的主要火车站,将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与先进的现代施工理念融为一体,使各个火车站成为青藏铁路沿线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海拔3600米的拉萨火车站是青藏铁路的终点站,也是全线最大的客货运输综合站。走进车站,一座由白色和朱红色混凝土装饰的斜体站房立刻呈现在面前。远远望去,犹如后藏名刹萨迦寺,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建筑气息和“酥油”味儿。而走近车站站台,一座座“亭亭玉立”的雪白色站台无柱雨棚,则又增添了几分现代建筑的韵味。

拉萨火车站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遥相呼应。负责建设拉萨火车站的中铁建王集团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张占成说:“拉萨火车站既渗透着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又体现着现代化建筑的风格,我们力争将拉萨火车站建成青藏铁路‘窗口’车站和精品工程。”

为缓解旅客缺氧、疲劳等症状,拉萨火车站尽量缩短旅客进出车站的路程,车站内将设立电梯。同时,为了保护周边环境,车站将尽量采用当地丰富、无污染的太阳能作为取暖原料。

与拉萨火车站相比,唐古拉车站因其雄踞世界火车站海拔高度之首而闻名。车站就建立在青藏高原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脚下,海拔5068米,属于客货两用的综合车站,也是青藏铁路最重要的旅游观光车站。车站站房综合楼造型非常独特,整体综合楼像一顶端放在地面上的“王冠”,气势磅礴。

为了方便旅客在唐古拉车站能观赏并拍摄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的雄姿,铁道部在原站房设计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车站位置,最终选择在能望见各拉丹冬雪峰最佳处建设站台。如今,旅客只要站在唐古拉车站的站台上,就能欣赏到各拉丹冬雪峰的美丽容颜。

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介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一共设立45座车站,其中专门在沿线风景秀丽的地段设立旅游观光车站,每个观光台都会特别建造一个长500米、高1.25米的台子,供乘客远眺近观。(记者拉巴次仁、文贻炜、侯德强)

“天路”通车将使“世界屋脊”不再遥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货车试运行1日全面启动。这条铁路的开通将使270万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包括他们的煮饭方式。

自治区当雄县一户牧民的帐房前,16岁的藏族姑娘群桑卓玛笑着对记者说:“等火车通了,我们家烧火做饭就可以不用牛粪了。”

在茫茫的青藏高原,寒冷的冬季占去了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漫长的8个月时间里,由于煤炭资源缺乏,牛粪是高原上牧民的主要燃料。然而,牛粪的长期、大量燃烧,剥夺了草原的理想肥料。

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烈,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著称于世。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已于去年全线贯通,并将于今年7月1日投入试运营。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

在世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藏族群众看来,这条神奇的铁路不仅能够把高原上稀缺的煤运进来,把皮货运出去,兴许有一天,世代放牧为生的牧民们,还能坐火车去看看外面,他们与世界的距离将被拉近。

52岁藏民索措是拉萨一家小饭馆的老板。他说:“铁路通车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老伴从家门口乘火车到首都北京游一游,再到更多的地方去看一看!”

旅游业专家认为,青藏铁路沿线将成为蕴含无限商机的“黄金旅游线”。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把“丝绸之路”与布达拉宫连接起来,成为中国西部新的黄金旅游热线。如今,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已纷纷与就共同发展旅游业进行磋商。

索措说:“等各国的游客都进来了,我的小饭馆一定会更红火!”

据社科院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预测,2010年到旅游的人数有望达到528.24万人,旅游产业直接收入可达58亿元。200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19.3亿元。

黄弟福还告诉记者,青藏铁路公司计划开通豪华旅游专列,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世界著名的景区景点。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

此外,公司还将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起点、西至自治区拉萨市的青藏铁路,全长近2000公里。开通后的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记者葛万青姜辰蓉拉巴次仁)

青藏铁路成为人与动物“和谐之路”

夕阳映照可可西里草原,一列青藏铁路工程试验车缓缓爬上清水河特大桥,只见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在大桥两边或埋头吃草,或抬头凝望,或悠闲地从桥孔中穿过……

这是记者日前在可可西里五道梁采访时见到的情景。穿越可可西里的列车并没有给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带来惊扰,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已经有800多只迁徙藏羚羊安全、顺利地通过了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已成为车窗外一道美丽的风景。

“过去,藏羚羊只要一听到车辆和人的声音,立即就会逃之天天,一般在一公里内很难接近到藏羚羊。青藏铁路建设者对藏羚羊关怀备至,工程建设期间,不仅停工为藏羚羊让道,还救护失散的野生动物。现在,人们的关爱已经让藏羚羊渐渐淡忘血腥的过去,开始与人类亲密接触。”可可西里部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扎多说。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说,建设单位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在青藏铁路线上专门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在确定野生动物通道的数量和位置时,不仅征求了牧民意见,还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进行了论证。这些通道符合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饮水、迁徙的习惯,青藏铁路真正成了人与动物的“和谐之路”。

栖息于藏北高原的藏羚羊,每年春夏季节都会大规模由南向北长距离迁徙,五道梁至楚玛尔河一带是其必经之地。为了保证它们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在这里设立了四处野生动物通道。其中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和长4公里的楚玛尔河特大桥,采取“以桥代路”形式设计动物通道,共有近3000个桥孔可供野生动物通过。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说,青藏铁路全线设置的33处野生动物通道全部建成。在铁路设计时,对于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线,尽可能采取了绕避方案;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

据青藏铁路总设计师李金城介绍,野生动物通道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3种形式。对于高山山地动物群,主要采取隧道上方通过的通道形式;对于高寒草原萆甸动物群,主要采取从桥梁下方和路基缓坡通过的通道形式。建设野生动物通道,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

青藏铁路建设总工程师赵世运说:“总指挥部对野生动物通道重点地段进行全天候监测,摄像机全程记录了藏羚羊的迁徙状况。监测发现,大批量的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迁徙,其中一次就有800多只藏羚羊穿过动物通道。可以说,藏羚羊已经度过了对青藏铁路的适应期。”

在青藏铁路线上,几乎所有国际上的动物通道主流模式都可以看到。以后,旅客们还将经常看到“当心!这里有藏羚羊”,“前方进入野生动物通道区域”等在国内其他交通干线上从未出现的交通标志。(记者王圣志、侯德强)

相关资料 神崎、圣洁的旅程 探秘北京开往拉萨的客运列车

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车试运营。随着这条钢铁“天路”在“世界屋脊”的铺展、开通,“圣城”拉萨不再遥远,唐蕃古道成为观光之旅,“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返。

进藏列车什么样?自青藏铁路格拉段于2001年开工建设以来,这一悬念就一直挂在人们心头。

新华社记者先睹为快,新近在北京西站登上了整装待发的进藏客运列车。这列精心设计、专门打造的绿色“长龙”,已经远赴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格尔木至安多段进行过全面试验。如今,它静静地蛰伏,锃亮的钢轮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自知承载着千百年的梦想,渴望日夜奔驰在高原旷野之上。

一上车就进入青藏高原的意境

登上这趟“神秘”的列车,一进入宽敞、明亮、整洁、暖色调的车厢,就能体会到青藏高原的意境。

记者看到,根据在京藏族学者和专家提议而精心设计的列车窗花图案和地毯、窗帘、桌布的颜色、花纹,使车厢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藏民族风情。超宽、超大的车窗,更能方便旅客饱览沿途高原美景。

车厢内设有电子显示屏,用藏、汉、英三种文字滚动播出车内温度、列车时速、到站信息等相关内容,以便让旅客随时了解列车运行的情况。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车厢内各处固定的提示也都采用了藏、汉、英三种文字。

整趟列车由舒适的软卧车、硬卧车和高背软座的硬座车以及特别宽敞的餐车组成,车厢内饰装修都力求用现代化材料体现藏族风格,其档次不亚于豪华宾馆。

据介绍,车上还会布置一些反映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和民情风俗的图片;并将提供精美的图书杂志和充足的旅游纪念品,主题无疑也是雪域的自然与文化。

列车好似大“氧吧”

“世界屋脊”高寒缺氧,而这趟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可以保持均衡。每节车厢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呼吸,以免旅客出现高原反应。

记者看到,每节车厢的制氧机和储氧瓶,以及污水储存器都很巧妙地设在车厢底部的封闭箱里,既方便工作人员打开检查,又巧妙地和车厢融为了一体。

为了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藏客运列车车窗的双层玻璃间都装有防紫外线贴膜,实行了全封闭。针对高原行车颠簸的特点,每节车厢采用完善的气囊减震系统,大大提高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高原行车安全为先。列车的每节车厢都设有紧急出口窗,方便旅客应急逃生。厕所内部特别为出现紧急状况的旅客安装了一个红色紧急按钮,只要按下红色按钮,乘务员就会立即赶到并帮助解决困难。车内设有工程师室,供检车乘务员使用,监视屏准确显示车上各种设备运行情况的详细信息,为列车安全行驶及检修提供了保障。

千里沿途不受污染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长的铁路线穿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有960公里的线路在海拔4030米以上,最高部分海拔达5072米。

毫无疑问,青藏铁路(青海西宁至拉萨)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其本身的壮美将和辽阔的草原、高耸的雪峰、清流婉蜒的长江源头相得益彰;它带去的空前客流,却也让“高原净土”脆弱的环境伴生了隐忧。

绝不能让列车成为新的污染源!为了保护沿途的高原环境,进藏客运列车采用了先进的真空集便和污水收集装置,严格实行定点排放垃圾和污物。

记者特意详细了解列车上的厕所。青藏铁路不允许向车外沿途排便,该趟列车的厕所采用真空集便装置,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真空集便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在污物箱箱体和管路内形成的真空排污系统,使污物从便盆传送到小箱体,再排放在大箱体中,车到终点后由污物车抽运送走处理。

车上采用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处理其他废弃物,能保证沿途环境不受垃圾污染。

人性化设计处处可见

与普通列车相比,进藏列车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更为突出:车厢内所有的门都一改过去的推拉门为横拉门,既安全又节省空间;车厢两端的车门采用感应式的“塞拉门”,旅客进出时只要轻点一个感应开关,车门就可自动开启;车厢内的开水供应也采用了手触式设施,只要旅客用手按住开关,就可安全用水。

车上厕所更为宽敞,并将传统的用手扳拉冲水器,改为智能化的手触式按钮,旅客只要轻轻一点,就可完成冲水。为了方便残疾人,该列车还设有可以摇轮椅如厕的残疾人厕所。

同时,为充分满足需求,每节车厢都设有一个开放式盥洗间,一个垃圾压缩机,一个开水供水器和一个制氧室。

列车通透的餐车厨房敞开玻璃式结构使人赏心悦目。厨房完全使用既干净又安全的微波炉和电磁灶,厨师烹饪,旅客在外面一目了然。在高海拔地区,如果厨师遇到高原反应,还可以带着氧气管吸氧做饭。高原列车速度不低

据悉,尽管从北京至拉萨铁路线全长达4000多公里,但客运列车单程运行时间也不过两天两夜。

进藏客运列车的生产厂家是青岛四方一庞巴迪一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公司~位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趟全新的25T型青藏列车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目前在青藏线的试验时速已达120公里,就是在翻越“世界屋脊的屋脊”唐古拉山口时,时速也达到80公里。

这趟列车引进了加拿大庞巴迪列车技术,却全部由国内厂家制造,并采用了许多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如列车上的环保和制氧技术。

担当北京至拉萨客运列车运营的一位检车乘务员对记者说:“这是一个集光电等高科技于一体的列车,许多技术设备都是第一次使用。它将让乘客充分享受高原之行神奇、圣洁、美妙的旅程。”

(记者任卫东、唐召明、李京华)

上一篇:扎卡维之死 下一篇:聚焦高考改革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