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血测微量元素,靠谱吗

时间:2022-08-11 07:51:58

查血测微量元素,靠谱吗

提要:通常情况下,很多医院会通过验血,检测孩子各项微量元素是否正常。可是通过查血检测微量元素,靠谱吗

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是家长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检测孩子是否缺微量元素,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上医院做检查。医院的检测中有个项目,而且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检测:扎一下手指,通过查血,知道身体所含的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镁、血铅等。并且家长们认为,出于对孩子健康考虑,查一下微量元素是很有必要的。乍一听,会觉得这种检测方式很科学,然而很遗憾地告诉各位家长,这种检测毫无价值和意义。

近年,由于微量元素检测颇受家长追捧;很多医疗机构、儿科也将此列为常规体检项目,大吹特吹微量元素检测的神奇和好处;甚至还有商家、幼儿园和小学与医疗机构联手,动辄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检测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检测便泛滥开来。

检测微量元素的途径大揭秘

医院检测微量元素的项目,一般有三种:头发、指血、静脉血。

微量元素都是以离子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某个时间点“捕捉”到的微量元素未必能反应身体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整体情况。并且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高,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干扰。

首先,通过头发检验,会存在检验误差。比如每个人的发质、环境污染、洗发剂,以及化验所用的工具的不同,及检测操作人员的水平高低有别,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

其次,通过静脉血和指血检测,也未必能全面反映体内微量元素的正确值。因为很多微量元素存在在血液中的含量是极少的。这两种类型的检测,只能反映血液中,即时的微量元素或其他元素的情况。并且,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血液标本被污染的状况。所以化验检测结果也只能供临床参考。

就拿微量元素中的钙打比方吧。钙在人体血液的分布只占了1%,99%都储存在骨骼当中,当人体钙不足的时候,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以保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仅仅凭查询血钙,来判断人体钙的储备情况是不科学的,如果做其他的检查,比如骨密度的测试可以知道孩子是否缺钙。查血验钙主要是针对一些高危人群,检测他们的营养状况,但是作为体检项目检测缺不缺钙却并不靠谱。

再以铁来说,铁主要分布于红细胞内,参与血红蛋白携氧,而血液检测出的是血清中的游离铁,并不能代表红细胞内铁含量的情况。而了解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的检测数据,也不仅仅是验头发验血的步骤,就能确定的。

即使再参考孩子平时的一些表现,比如:困乏、食欲不振、多动等,不一定就是缺铁的特征表现;挑食、偏食、口腔溃疡等也不一定是缺铁的特征表现;孩子晚上睡觉易醒、枕秃等也不一定是缺钙的特征表现。依据上述所说的表现,武断地认为孩子缺乏某样元素,而盲目地给孩子补充不必要的微量元素,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不要盲目的信任检测结果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非常低。之所以叫微量元素,其一是因为其在人体中占有的比例很少,其二也反应出人体对其需求量。

很多人都知道,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对微量元素的摄取过量或者摄取不足,会引起人体某些不适或者引发疾病。家长们在为孩子做体检,听说孩子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后,许多家长就开始着急担心为孩子补这补那。各种保健品、营养品、营养素一齐给孩子用上,结果不但可能无法吸收,甚至会出现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不平衡,比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会影响锌的吸收率。

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并且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如果盲目地为孩子补充克重微量元素,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或者不适的症状。例如:维生素A摄入过量,会导致精神不振,呕吐,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等症状;钙的摄取过量,将导致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

很多家长认为为孩子进补各种营养素制剂,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一味地补这样补那样,根本没必要。只需要让孩子有均衡的膳食即可。如果孩子营养均衡,就没有必要买一大堆没用的微量元素补充剂。即使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不能随意为孩子补充。还得遵循医嘱。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而统一的标准,并且已经有医院已经开始取缔微量元素的检测项目。因为国内很多检测结果并不客观有效,无法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有专门规定:“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

据调查,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的,更令人担忧的是,拿着不靠谱的检验结果为孩子们指导用药,其中潜藏的隐患可想而知。

现在,无论在超市还是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孩子应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即使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可以进行食补,一般一周内就可以达到正常指标。比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C;补锌可多吃点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

家长们可不能被这些广告蒙蔽,以免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管补充微量元素药品、保健品的不实广告宣传,以免公众被误导,消除儿童成长过程中人为增添的烦恼。

上一篇:凹面镜的妙用 下一篇:塑化剂的毒性与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