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动态监测

时间:2022-08-11 07:45:29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动态监测

[摘要] 目的 动态监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系统地观察我院2年内诊治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84例肝功能损害及265例其他不良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52例(4.96%),中度异常26例(2.48%),重度异常6例(0.57%)。265例不良反应中,发热96例(9.16%),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61例(5.82%),血尿酸增高32例(3.05%),头晕19例(1.81%)、皮疹12例(1.14%),其他24例(2.29%)。结论 抗结核药易引起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注意肝功能检测及其他不良反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注意用药。

[关键词] 肝炎; 药物性; 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78.3;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45-02

Dynamic Monitoring of Anti-TB Drug-induced Liver Function Damage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MEI Yuezhi YANG Liming

Dongguan Municipal Hospital of Chronic Diseases,Dongguan 5230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TB drug-induced liver function damage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in TB patients. MethodsA p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systematically observe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TB drug-induced liver function damage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of all newly smear-positive TB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at our hospital. ResultsEighty-four cases showed damages to liver functions including 52 cases(4.96%) of mildly abnormal liver function,26 cases(2.48%)of moderate abnormality,6 cases(0.57%)of severe abnormality ,and 265 cases of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96 cases of fever(9.16%),61 cases(5.82%)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nausea and emesis,32 cases(3.05%)of increased blood uric acid,19(1.81%)cases of dizziness,12 cases(1.14%)of skin rash and 24 other cases(2.29%). ConclusionAnti-TB drugs easily cause drug-induced hepatiti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liver functions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medication.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

[Key words]Hepatitis; Drug induced; Anti-TB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文献报道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2.6%[1]。现将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抗结核过程中所出现的肝功能损害84例及265例其他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初治涂阳结核病患者1047例,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共发生药物性肝炎84例,占8.02%。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岁。

1.2 诊断方法

通过查阅病史记录,对肝功能指标中的ALT、AST、TBiL及ALP进行分析。①轻度异常:ALT、AST或ALP≤10倍正常上限和/或血清总胆红素(TBiL)正常上限10倍和/或TBiL≥85.5μmol/L;③重度异常:肝功能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指标。

1.3 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诊断标准

再次使用同样药物又出现同样的症状者,停用后症状消失,以此判定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肝脏损害程度

本组84病例肝脏损害程度不一,临床诊断为轻度肝炎者52例,中度肝炎26例,重度肝炎6例。

2.2 不良反应及诊断

265例不良反应中发热96例,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61例,黄疸21例,头晕19、皮疹12例,其他24例。见表1。

2.3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

见表2。

2.4 预后

2.4.1 保肝措施 56例病人经停用相关药物、保肝、降酶治疗后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肿大回缩,肝功正常;另有28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退及肝功能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与治疗前相比>50%,其中6例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降糖、降脂、抗忧郁及心血管类药物,虽经治疗肝功能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

2.4.2 不良反应处理 有过敏反应者立刻停药;轻度转氨酶增高,血清谷草转氨酶≤2倍正常值 和/或总胆红素≤1.5倍正常上限不停药加用保肝药物,观察1~2周,如肝功能指标进一步升高,肝损害进一步加重停药;血清谷草转氨酶≥5倍正常上限或碱性磷酸酶≥5倍正常上限时应停药;对于酗酒、老年人、慢性肝病的患者在用药选择上应当慎重,减少用药剂量,必要时换用肝损害小的药物。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比较普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大部分在用药2个月之内,故在治疗2个月内尤须严密观察,短时间复查肝功能。发生肝损害后一般认为有转氨酶升高伴持续恶心、呕吐、乏力、黄疸、或伴发热、皮疹、关节炎、嗜酸细胞增多等全身变态反应者,均应停药,同时护肝对症治疗; 若仅是单项转氨酶轻中度升高而无症状者,在继续用药过程中肝功能可能恢复正常;至于临床上无明显黄疸,仅有肝功能化验异常,则根据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化验结果考虑是否中止化疗[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性别、年龄、肝炎病史、嗜酒、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我院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对老年患者、既往有肝炎病史者、嗜酒患者均避免使用吡嗪酰胺或减量使用,对有精神病史和抑郁症者避免使用异烟肼,根据患者年龄和体质调整药物剂量等[3,4]。本组老年患者偏多,大于60岁 353例,占37.7%,所以对老年患者,临床用药除了针对疾病之外,还应当对病人相关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药物性肝脏损害的预防、发现和处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考虑。

总之,临床上遇有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必须考虑到药物反应。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发病率虽然不算高,可是一旦发生会使病人雪上加霜,使疾病的治疗复杂化,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我们一面要合理用药,预防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一面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关注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适时检查肝功能,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肝脏损害,给予及时治疗,提高肺结核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夏惜倍,詹思延. 国内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分析[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19-423.

[2] 杨松,张耀亭,殷建团. 复方甘草甜素对结核药物性肝炎的预防作用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45.

[3] 谢莉,高微微,卜建玲,等.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08,30(4):257-261.

[4] 许于今,黄琦.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0例临床分析[J].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4(2):30.

(收稿日期:2009-09-23)

上一篇: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体会 下一篇: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PCI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