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时间:2022-08-11 06:26:05

新课程下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前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众多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选择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忽视身体锻炼,长期以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周短短的一节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充分地从体育教学中获取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枯燥的体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

大部分初中教学,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都存在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初中生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和吸收,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当场进行巩固,很难充分掌握,时间长久更容易忘却。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低沉,教师应该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并深刻地记在心里。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门的教练

有些初中学校过分注重文化科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器材,学生们不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只能被迫做一些小型的娱乐运动。如此以来,学生的身心不仅得不到锻炼,初中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充分的效果。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大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为初中生的身心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趁早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身体素质则是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应该在硬件设施上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器材,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基本的素材,才能使得学生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三)体育教学比较形式化,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发展,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应付教学的情况,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设施有限,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可能会做一些危险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安全遇到一些麻烦。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活的教学,不能死板教学,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的形势,实行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挑起祖国赋予的重大责任和重担,因此,改变初中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三、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堂理论教学要结合多媒体等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技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网络等先进的技术逐渐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音乐和文字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某老师在讲足球方面 的知识时,一味讲述枯燥的文字难免过于抽象学生不能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现足球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对足球有了整体的概念和理解。

(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在讲完一单元的体育知识时,适当举行一场有意义的“体育知识大比拼”活动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越快轻松的氛围下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三)通过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熟记于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大忌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如果不能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味灌输课本知识,是不会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的。因此,在教师讲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实践活动,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呼吸新鲜的空气,缓解压力,针对讲述的体育活动进行实战演练,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掌握要领,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众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学校,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体育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孝军,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2]于泓,茅技峰,基于绩效管理的中学体育有效教学与学习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丁拥军,试谈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4]汪波,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4期

[5]陈理标,个性化教育研究与体育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0年55期

[6]陈志丹,论体育教学中反思的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2期

上一篇:基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下一篇: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