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时间:2022-08-11 05:53:55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

近3年以来, 我区进行了《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课题的研究,认识到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 ,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小学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 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的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小学生的创造才能是广义的“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即是在展示学生自我潜在能力时的创造力,对学生自 己来说就好似初次全新活动实践,具有创造性,它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讲 ,培养其“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必须是基础牢固,同时学习创造。基础是创造的前提,离开了基础,创造就 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学 生的发展过程。同样,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随着创造教育的开展,最终要集中探索教师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 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渗透创造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 研究教学过程,构建创造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 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对正处于智力开发最佳期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利用数学教学 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培养创造意志

创造性思维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检验阶段。关键在顿悟阶段。 产生顿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环境,如对数学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数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问题有锲 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思维因 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一位教师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让学生随意报一个两位数(例如12) ,一个3位数(例如123),要求都能被3整除。 这一时难住了学生,而老师随口说出了一连串能被3整除的3位 数。学生感到神奇和惊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 般都是采用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而得出“底×高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法,这位老师抓住学生 “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的疑问,提出问题:“用4 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出学生的不同 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烈,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求,最终得出结论: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 形底边即长相等时,拉动平行四边形成为长方形,其高变化了,面积相应增大了。这样一个具有学科特点的问 题,引发和培养了学生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之间关系的主动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 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教 师出示一个遮住了两个角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直观得到的信息是一个锐角,但 是区分锐角三角形是不能仅凭这一直观信息所能解决的。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几种不同的答案使问题 越辨越明,终于明白了只暴露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不能肯定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 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数学知识中的概念既平淡又枯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意志呢?课堂教学兴趣有赖于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诱导。有一位教师在教分数的意义建立整体“1”的概念时, 由于这是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但又很枯燥,学生不易理解,便一改过去用线段图的教法,而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手法,把3个梨、一堆 小黄瓜、一个红苹果、几支铅笔给予命名,在讨论中,将枯燥的分数意义中的重要概念整体“1”可表示一个计 量单位、一个东西, 也可表示一个整体的容易混淆之处讲得明明白白。又如在低年级进行10以内数的认识、加 减法及百以内数加减法教学中,创设了手脑并用的手势表示法:用手势表示0 ——99所有的数,也可以表示计 算的结果。由于一年级的计算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方法,而是直接通过计算得数,因而更需要集中注 意力积极思维。教师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手势训练,协调眼、手、脑、口并用,做到眼观题目 ,心想方法,手演程序,口说思路,准中求快,使计算速度达到一定要求,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此外,教师 还创设了用手势表示选择题序号、判断题正误及数之间大小关系的3 种符号,再辅以猜谜游戏、脑筋急转弯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

二、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1.深入领会大纲的教学目的,挖掘教材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根据大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必须着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如计 算数学中的简算、速算方法:对于几个数相加,其间有互为补数的,可以先加;连续数的加法,可以归纳为首 项加末项乘以项数的一半;乘以5或25 的可以用“五一倍作二”计算等等。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敏捷性。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可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编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通过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等。

2.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课要紧紧抓住创造思维品质的3个特点——思维的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创性,着力培养以下思维品质 :

(1)发散和聚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基础,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二 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或扩张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重点是在同一的来源 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核心是创造性。在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发散性,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

上一篇:[思品论文]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初探 下一篇:农村学生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