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因水而康

时间:2022-08-11 04:56:27

饮水思源 因水而康

水是生命之源,药乃救命之器,置药于水中充分浸泡、文武之火交替煨炖煎熬,成就了这古老又神秘的中医汤药。想来古人实在智慧,让药乘着生命的根本——“水”去救命,再合适,再天经地义不过了。因而,杏林中的水绝非仅司“炊饮”之职,更有了去疾保健、养生延年的功效。

引水入药,古已有之

翻开药典权威《本草纲目》,我们不难发现,李时珍早已把水作为药的一部分放入了“水部”之中。这个和善的老人尽可能用我们能看懂的语言记录了43种水,如露水、潦水(雨后的积水)、梅雨水……这些来自天地大自然的水在他手中都化为治病救人的良药。还有些十分有趣的用法,比如他用到了屋漏水、磨刀水等入药,实在超乎想像。

在《史记·扁鹊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扁鹊的师傅在传授其医术时先让扁鹊吃点药,而这药一定要用“上池之水”冲服,扁鹊服过药后就有了奇妙的特异功能。何为“上池之水”?这般神奇!陶弘景曰:“此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也。”这虽是个传说,但透过典籍与传说,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在古代中医学中,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水入药的观念和做法也是由来已久的了。

甘水怡所,人皆慕之

作为日益文明的现代人,科学地讲,水就是水,它绝对不能完全替代药,但我们不可否认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它密切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中国有句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的好坏,不仅影响这方人的皮肤,更重要的是,影响这方人的体质与健康,甚至是性格。

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意思是说:在缺乏某种矿物质的水边居住的人,多秃头和甲状腺肿大;在矿物质含量过高的水边居住的人,多有瘸腿和患有足肿病;在甘甜的水边居住的人,多健康和漂亮;在有辛(辣)味的水边居住的人,皮肤不好,易生疮疖;在苦水边居住的人,多佝偻和驼背。我们看到,许多地方病的发生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给予高度关注的现象在今天已经不再神秘难解,我们知道这与水中各种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人们深知个中厉害,因此,即使在房价飙升,一房难求的今天,水质的好坏,仍然是人们做出买否决定的重要因素。谁不想成为怡居在“甘水所”的健康美好的人呢?

水分等级,审慎取之

看来,在中医学观念中,水从来不是单纯的H O,水生来就分三六九等。

什么水才是上等的水呢?就入药来讲,纯天然的为最佳,如山泉水、地下井水、世人日趋关注的高端冰川水。传说中可延年益寿的山泉菊水已不复可寻,或许某些避世桃源般的乡村还可寻得甘冽清泉,可久在现代文明冲击洗礼过的城乡中的你我又到哪里去找寻。面对商家推荐的各种净水器、饮水机,望着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瓶装水,我们在水源上仿佛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就会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希望吗?我们分明看到了人们眼神中的迷茫与购买中的盲从。

在养生文化被人们寻回并日益重视的今天,喝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怎么喝才更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饮水的保健、养生、延年的价值在现代文明下还能否实现和发挥?恐怕我们还得将视线转向中医,让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给我们一些指点和启发,学会饮水,树立起正确的饮水观,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幸福的“甘水所”的美好之人。

上一篇:跟王庆侠教授学喝水 下一篇:感悟《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