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浅析

时间:2022-08-11 02:18:14

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浅析

论文关键词: 论文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系统工程 教育目的

论文摘要: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塑造人、开发人的智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根本教育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实施的可行性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塑造人、开发人的智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使人的天赋条件能够融进社会的特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最终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1.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

艺术素质教育历来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艺术素质的加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美感的升华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协作精神,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

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统一意志、鼓舞斗志的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感叹的那样:“音乐的势力是多么伟大!汉王兵多将勇,而最后的成功乃是一支箫……”音乐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和行动。

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开拓能力。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反应的敏捷,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开拓能力。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反应的敏捷,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及人的体质。各种乐器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敏锐性,锻炼人的听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音乐与舞蹈、体操、表演等运动项目结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二、实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建议

1.明确教育目的。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行动才会有方向。为了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必要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艺术教育特点来看,音乐学习应该从小开始,循序渐进。大学生已错过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要使他们在大学有限的音乐课堂教学时间里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普通高校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发挥音乐艺术教学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走出一味灌输专业技能的误区。要明确我们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专门人才,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向学生传授高深的音乐理论和专业音乐技巧,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结构布局上,都不必须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建立他们的审美意识,端正他们的审美态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2.更新教育内容。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它作用于人的听觉,有其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体系。它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因此,对音乐语言给予科学的揭示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但这并不是说要对这些要素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讲解,而是揭示这些要素在音乐具体形式中的体现和组合成音乐美的特点。讲授是普及性的、综合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能够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来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同时,由于很多学生缺乏音乐基本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对音乐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强调基础的同时,还要在内容上突出民族性、大众性、时代性。要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注入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的介绍、欣赏以及传播。内容上应当尽量选择古今中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艺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提高,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不简单讲解与灌输,而应采取讨论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讨论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实践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在创作作品、表现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和声、结构、多织体、多线条,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吸收利用优秀的国外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真正建设好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办学方针与教学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体现。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来讲,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谓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方面的素质。所谓业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目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在学校学的是很专业的声乐、钢琴、作曲等,公共音乐教师就必须拓宽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知识面,不断提高音乐修养与文化水平,从各方面知识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以良好的基本功、精深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并由此激发出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

4.丰富教育手段。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因此,在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选择上更要体现艺术性,要使教学方法艺术化、教育手段现代化,要突出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需要艺术性地教学,采用艺术方法和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法,尽可能减少平铺直叙的讲解、写实性描述甚至灌输的传统方法,改革抽象的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既传授理论与技能,又互动地、双向地进行审美交流,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课程的内容,提出具有新颖、独特、不落俗套、能够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课堂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最好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必修课侧重综合性,应当将音乐基础知识、乐感训练、音乐表现手段及实际应用融为一体,以此作为突破口,为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奠定基础。为学生提供既适合自己又贴近社会的多种选择,诸如声乐、合唱、乐器、指挥等培养和提高个人技能的课程,各类音乐作品欣赏课程。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使音乐素质教育成为覆盖整个大学校园的开发性的系统工程。

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音乐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04.6.

[2]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刘人怀.板壳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10).

[5]徐芝伦.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

[6]黄方林.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上一篇:浅论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 下一篇:英国OFR与美国MD&A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