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时间:2022-08-11 01:28:42

刍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 当前实践中存在着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不高,管理制度不科学, 管理周期不合理等问题。以发展角度来看,工程经济建设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同时,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进而增强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Abstract: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 core pa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urrent exists in the practice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not high,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cientific, problem management unreasonable period. In view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o take the market demand as the guidance,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orient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level,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所进行的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的和符合政策及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建筑业不被视为是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采用行政管理计划定价方式,因此,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往往是依据计划价格和行政规定进行编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工程的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造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突破计划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

1.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是造成“三超”的重要客观环境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一般由价格机制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政府直接决定价格、管理经济,政府职能更多地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投资、生产等经济行为。然而在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为更快地建立起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政府政策性调整对工程投资控制影响大,特别是1992年以后随着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行,税率、利率、汇率、价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格(包括投资品价格)变动超出了市场决定价格情况下正常变动幅度和范围,也超出了工程造价增长预留费中估计的增长幅度。

2.主动控制工程造价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事前主动控制小,事后被动控制多;重竣工结算,轻施工图预算;重大中型项目设计概算,轻一般小项目设计概算,有的建设项目既不编制,也不上报审批。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削弱了工程造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直接带来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不仅加大工作量形成重复劳动,而且给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提供了条件。

3.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基础工作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有指标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对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时所需的概算定额和指标,各有关部门有所规定,但其来源不畅通;对民用建筑的概算指标缺少地方有关的具体规定;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不够健全,还不能定期发表材料价格指数,以指导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

4.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忽视计价依据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历来重视实施阶段的造价确定,不重视造价的有效控制。在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下,一方面,建设项目前期所需计价依据的缺乏,成为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三超”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将工程造价管理仅限于实施阶段,造成了认识上的错觉,似乎一谈起计价依据的改革就笼统地归结到所谓的企业自主定价和市场形成价格,而不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出发考虑计价依据的改革。因为只注重实施阶段计价依据的改革,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从而忽视了计价依据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忽视价格机制,行政干预过多。

②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财政投资渠道。

③割断工程造价和流通领域价格的联系。

④缺乏信息加工和传递。

⑤投资主体责任制未完全建成。

⑥领域内的从业人员严重缺乏。

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素质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深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进程中,既要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管理所起到的的重要作用,又要认真分析它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价值规律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去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造价管理的改革应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转变观念,健全法制、完善法规。

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依法管理,尤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更应加强法制建设,要健全法制、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建筑法》为核心的建筑法律体系,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走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法制轨道;要继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质量管理法等法规制度;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消除那些认为“愿打愿挨就是市场经济的定价原则”的错误认识,法制建设要结合实际,便于操作,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上一篇:建筑桩基施工工艺及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对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