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长波对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8-11 12:56:22

第五长波对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带来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第五经济长波随之来临并按照以往的规律演化着。长波论认为基本创新的出现是长波形成的必要条件,基本创新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对应的则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形成,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由于产生了一系列改进创新,刺激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长波的发展。因而每一次长波都会产生一次新的技术体系变革,也由此导致产业结构的一次新的大调整。而今,我们正处于第五波的上升时期,一次新的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这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一次历史的机遇。

一、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长波

中国在建国后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不同的阶段。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我国的工业体系在苏联的帮助下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但后期由于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很难说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波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的体制,同时,与世界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而这一时期恰是第四波即将结束和第五波开始发展的时期,因此,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情况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钢铁、彩电和冰箱这些第四长波中的主导产业,在我国近20年的产业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钢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一些,钢铁产业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导产业,而汽车业继钢铁业的发展之后,形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又一个主导产业。同时,第五波的主导产业在我国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如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和移动通信设备等。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也开始逐步成为我国主要省市的主导产业。进入21世纪的短短五、六年,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处在第四波的阶段,第五波中的主导产业虽然也有所发展,但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仍是第四波中的主导产业。

二、第五波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长波的产业结构历史演进的规律来说,第五波的发展的确给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对于每一波的上升期而言,新兴产业正是处于发展的时期,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中。这一时期是落后国后发优势得以充分实施的绝佳时期,也是实现赶超战略的最佳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中的新技术,都处在不成熟阶段,这就决定了落后国和领先国同等的发展空间,同时对落后国而言具有充沛的时间进行技术的吸收和改进;而在长波发展的后期,引进成熟技术的成本不但比在长波发展初期的不成熟技术大的多,而且,长波技术替代时间的缩短也是造成落后国无法充分吸收、改进新技术而不得不进行二次引进的主要原因。其次,当领先国开始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时,通常会导致其传统的产业由于竞争力的衰退而向其他国家扩散,从而使得落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在第五波的初始阶段,我国也正在并且还要持续的吸收领先国的产业转移来发展我国的产业,近几年汽车业的发展已经明显表明了这个规律。

对于第五波的发展对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性也需从两方面说明。首先,从长波的理论可以知道,每一波的产生是由于新的基本创新的产生及改进创新的成簇出现而导致的,随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正是建立在技术体系变革的基础之上。然而,第五波中的技术创新,由于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的深度、广度、及速度上的空前性,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所有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也加剧了各国在科学技术上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竞争性。另外,由于这次技术革命导致的产业革命,使得产品的结构和技术性越来越复杂与精密,一个企业或国家的某一行业,难以承担一切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任务。因此,形成一种局面:一些国家在某些技术领域领先,而另一些国家在另一些技术领域领先,每个国家都在自己技术领先的领域发展相应的产业,生产产品和零部件。而对我国来讲,技术引进的成本和吸收、改进的任务要远远超过第四波中的日本,这就加大了我国技术体系升级的难度。同时,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五波中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以前的技术创新的速度,从而有缩短长波的趋势,这在时间方面使得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越发显得紧迫。其次,从长波的理论可以知道,基本创新的产生及改进创新的成簇出现导致新的技术体系的建立,而建立在这种变革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仅仅是一国长波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与每一波中的技术经济范式相适应的制度变革才是能够保证一国长波发展的充分条件。对于我国而言,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分割的全国市场,一些垄断行业改革的重重困难等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方面的难题都成为我国在第五波的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面对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五波的外部环境,建立在我国正在进行的重工业化――也即第四波中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10―20年的第五波上升波阶段,加速发展汽车产业、电子产业和机械装备产业,在保持其主导产业地位的同时,确立信息通信产业的战略产业的地位,积极把信息通信产业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另外,加紧培育生物产业的战略地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将是我国中长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战略。具体战略有:

(一)加速发展我国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和机械装备产业,并确保这些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从前面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 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和彩电冰箱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处于主导产业的地位,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主要应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

第一,加快技术引进的步伐,重点放在技术吸收方面。

对于第四波中的这些主导产业,技术成熟度已经比较高,而这些产业在我国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同时,技术升级的步伐并不一致,整体上讲是始终落在后面。例如,在钢铁产业方面,我国生产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尽管我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轿车用钢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家电板、造船板、不锈钢板及石油专用管等10多个品种的年进口量仍达500万吨以上,每年的钢材进出口贸易逆差均达到几十亿美元。这都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因此,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加快这些产业的技术引进的步伐并做好充分的吸收是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创新,加紧改进创新,加速产业本身的升级。

第五波的发展不仅是信息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后也在以新的姿态发展着,例如,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出现的前提下,汽车技术体系也在由传统的机械体系技术向高新技术体系转变,电子自动变速、电子控制转向、电子导航及信息通讯系统等等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有些已是大规模应用。

因此,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不断的进行改进创新,加速这些产业本身的升级。

(二)确立信息通信产业的战略产业地位,并积极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和扶植与信息产业关联性强的产业

从前面第五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通信产业已经成为领先国的主导产业,并且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大,但就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来讲,虽然信息通信产业的增长速度位于前列,主导地位却还没有形成;从技术水平的角度看,我国与领先国的差距更大,仅仅处于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第四波中,日本经过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充分发展后,即选择了钢铁产业及随后的汽车产业,经过追赶,在第四波的末期才使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占据主导产业的地位。正确地主导产业交替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一个全局性的作用。而日本在第五波中主导产业替换的错误判断所导致的经济增长停滞的教训,对我们而言,也具有警示的作用。

因此,在第五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直接跨过第四波中主导产业的发展而直接发展第五波中的主导产业,也不能忽视第五波中的主导产业,仅抓住对当前经济增长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不放手。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加速发展第四波中的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把信息通信产业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

(三)加紧培育生物产业的战略地位

就第五波的发展趋势看,生物技术极有可能在第五波的末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缩短第五波的周期,但不可能替代信息通信产业在第五波中的主导地位。由此,我们在积极培育信息通信产业的主导地位时,不能放松对生物产业战略地位的培育。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前沿,一方面要在生物技术到生物产业的转化上下功夫。

从长波的理论可以知道,在一个新兴产业未形成之前,发展空间对各国都是均等的,而我国在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一直在紧跟世界发展的前沿,这就决定了我国与领先国之间的差距要小于第四波和第五波中的主导产业。因此,在其他国家纷纷重视生物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我们更不能错过生物技术发展的这段黄金时期,争取在第六波到来之前优先把生物产业培育成我国的战略产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因为只有“迎头”,才能真正“赶上”。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近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特点 下一篇:三个管住、三个放开